- 韓詩外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李輝譯注
- 444字
- 2024-06-05 15:06:43
第十三章①
傳曰:喜名者必多怨,好與者必多辱②。唯滅跡于人③,能隨天地自然,為能勝理而無愛名④。名興則道不用,道行則人無位矣⑤。夫利為害本,而福為禍先。唯不求利者為無害,不求福者為無禍。《詩》曰⑥:“不忮不求⑦,何用不臧⑧!”
【注釋】
①本章并見《淮南子·詮言訓》《文子·符言》。
②與:贊譽。
③滅跡于人:指遁跡于眾人之中,不露才揚己。
④勝:王念孫《讀書雜志·淮南內篇》:“勝,亦任也。言任理而不愛名也。‘隨天地自然’,即所謂任理也。”
⑤無位:無意于名位。
⑥《詩》曰:引詩見《詩經·邶風·雄雉》。
⑦忮(zhì):嫉妒。求:貪求。
⑧臧:善。
【譯文】
傳文說:喜歡名聲的人必然多遭怨恨,喜歡贊譽的人必然多遭羞辱。只有將自己隱遁于眾人之中,不露才揚己,順應天地自然,才能勝任道義而不愛慕虛名。如果好名之心生起,那么道就得不到推行;如果道得到了推行,那么他也就無意于名位。利是災害的根源,福是禍患的先導。只有不求利的人才不會有災害,不求福的人才不會有禍患。《詩經》說:“不嫉妒,不貪求,還能有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