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梵書
幼崽有居處,有覆蓋物,有木柱,有繩索。任何人知道這樣,他就能抵御七個懷有敵意的堂兄弟。確實,這幼崽是中間氣息,它的這個(身體)是居處,這個(頭)是覆蓋物,氣息是木柱,食物是繩索。(1)
注:這里以豢養的“幼崽”比喻中間氣息。“七個懷有敵意的堂兄弟”喻指七個感官: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嘴。稱它們懷有敵意,是認為它們阻礙認知內在自我。原文中沒有“身體”和“頭”這兩個詞,體現奧義書文體的口語特征。
有七個不滅者侍奉它。這些是眼中的血絲,樓陀羅通過它們與它結合。這些是眼中的水,雨神通過它們與它結合。這是眼中的瞳人,太陽通過它與它結合。這是眼中的眼黑,火神通過它與它結合。這是眼中的眼白,因陀羅通過它與它結合。大地通過下眼睫毛與它結合。天空通過上眼睫毛與它結合。任何人知道這樣,他的食物就不會斷絕。(2)
注:“七個不滅者”也就是這里所說的樓陀羅、雨神、太陽、火神、因陀羅、大地和天空。
有一首偈頌:
這個碗,口在下,底在上,
里面盛放形態多樣的榮譽,
沿著碗邊,坐著七位仙人,
與梵交談的語言是第八位。
“這個碗,口在下,底在上。”這是頭,因為這個碗,口在下,底在上。“里面盛放形態多樣的榮譽。”確實,那些氣息是盛放在里面的形態多樣的榮譽。因此,說是那些氣息?!把刂脒叄呶幌扇?。”確實,那些氣息是那些仙人。因此,說是那些氣息?!芭c梵交談的語言是第八位。”因為作為第八位的語言與梵交談。(3)
注:這首偈頌源自《阿達婆吠陀》10.8.9?!斑@個碗”原本喻指天空,這里喻指頭。
這兩個(耳朵)是喬答摩和婆羅墮遮。這個是喬答摩,這個是婆羅墮遮。這兩個(眼睛)是眾友和阇摩陀耆尼。這個是眾友,這個是阇摩陀耆尼。這兩個(鼻孔)是極裕和迦葉波。這個是極裕,這個是迦葉波。這個舌頭是阿特利,因為通過舌頭吃食物。確實,阿特利(Atri)這個名字與吃(atti)相同。任何人知道這樣,他就會成為吃一切者,一切成為他的食物。(4)
注:這里提及上述七位仙人,并與頭部七個感官——雙耳、雙眼、雙鼻孔和舌頭相對應。原文中沒有“耳朵”、“眼睛”和“鼻孔”。“這個”和“這個”分別指左邊這個和右邊這個。這些都通過說話者的手勢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