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古印度)憍底利耶
- 1162字
- 2024-06-04 11:22:12
第十章
第6目:通過秘密考驗96探知輔臣之端直與否
[1]在謀臣和國師的輔佐下97,國王將輔臣安排到普通的職位上98后,應通過秘密考驗探知他們端直[與否]。
[2]當國師被指派去為一個不配行祭的人主持祭祀,或教授[吠陀]時,[國師]表示憤慨的話,國王可將其撤職。99[3]他100應通過密使101以盟誓[的方式]去逐個地煽動諸輔臣:“此國王不守正法。那好!我們來另立一個守正法的[國王]:如王族中某個覬覦大位者〔或失寵王子;或某個家世煊赫者102;或獨操權柄者103;或鄰王;或叢蠻酋魁104;或某驟然得權者105〕,所有人都希望如此,你意下如何?”[4]若此人回絕,他就是端直的。
以上說的是以法考驗。106
[5]軍隊統帥因襄助奸人而被撤職,他應通過密使以令人垂涎的財利去逐個煽動諸位輔臣摧毀國王:“……所有人都希望如此,你意下如何?”[6]若此人回絕,他就是端直的。
以上說的是以利考驗。
[7]一個在后宮中贏得信任和禮待的游方女道人,應去逐個地煽動諸位大員:“王后愛你,并已做好和你幽會的安排;另外你還會得一大筆財物。”[8]若此人回絕,他就是端直的。
以上說的是以欲考驗。
[9]某輔臣可以聚會為由邀集所有[其他]輔臣。[10]國王為之恐慌,可將他們囚禁。[11]預先囚禁在那里的黠生107應去逐個地煽動[這些]被褫奪了財物和尊榮的輔臣:“此國王行止邪亂。那好!我們殺了他之后另立他人[為國王]。所有人希望如此,你意下如何?”[12]若此人回絕,他就是端直的。
以上說的是以懼考驗。
[13]諸位輔臣中,經過“以法考驗”而證明其端直者,國王應將其安置到法官(3)與“去刺”(4)的職位上去;經過“以利考驗”而證明其端直者,他應將其安置到總督(2.6)位置與府庫總管下的各種積貯事務108上去;經過“以欲考驗”而證明其端直者,他應將其安置到內外行樂之所的守衛職位上去;經過“以懼考驗”而證明其端直者,他應將其安置到國王身邊的事務上去。[14]經過所有考驗而證明其端直者,國王應任命他為謀臣109。[15]在所有考驗中都被證明不端直者,國王應將他安排到開采場110、物產林、育象林、工廠[這類]地方去。
[16]諸先師規定說:“諸位輔臣經過人生三目的與恐懼111的秘密考驗后,國王應根據其[品性的]端直[情況]將其安排到[適合他們]各自的事務中去。”
[17]憍底利耶的看法是:“然而,國王不應為了考驗輔臣的端直[與否]而讓自己與王后成為目標112。”
[18]好比不應用毒藥去污染113水,他不應去敗壞一個未敗壞的人。因為,對于一個被完全腐化的人,有時候是找不到解藥的。
[19]并且,想法一旦為四種方式的秘密考驗所玷污,就停留在有血氣之人的決心上,不達成目的114,就不會罷休。
[20]因此,國王應先置身于四種[秘密考驗的]事務之外,而后通過密使們去考察諸輔臣的端直與否。
——以上是第一篇“教戒”第十章“通過秘密考驗探知輔臣之端直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