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姜晨就是死去的幺兒!
- 大明,開局認爹朱元璋
- 五棵樹中
- 2542字
- 2024-06-04 17:33:11
不僅是因為他答應過馬皇后,還因為此事多有蹊蹺。
他沉思片刻,思來想去,最后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老朱扭頭,看向旁邊待命的老太監,面色嚴肅無比,命令道。
“南京城外,有一戶人家,其父兄為千戶,其人名叫姜晨。
你去取他一些血來,不過切記不可傷他,也不能讓他察覺到。”
老太監聞言頓時愣在原地,腦袋一時半會沒有反應過來。
這是什么古怪的命令?
老太監跟隨老朱二十年了。
再奇怪的命令他都聽過,也執行過。
但這次實在是太古怪了。
雖然他不理解,但這并不妨礙他去執行這道命令。
畢竟,完全理解,并知道的人,是不可能服侍老朱二十年的。
老太監躬身一禮,恭恭敬敬道:“小人這就去做。”
他弓著身子,倒退五六步,正準備轉身離開大殿時,老朱忽然叫住他。
“再查一查他的身世,不,不僅僅是他,把整個村莊都查一遍!往上追溯十八年,不能落下一絲一毫的線索!”
老朱沉聲命令。
老太監再稱是,這才轉身離開。
望著離去的老太監,老朱長長地呼出一口氣。
朱元璋生性多疑,除了自己親人外,很少有能信過的人。
恰巧,這個老太監便是他為數不多可以相信的人。
讓他去做這件事,是最好的決策,而且老太監很聰明。
老朱相信他會把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
至于姜晨到底是不是說自己的孩子,之后又該怎么面對他。
至少等老太監回來再做最終決定。
……
老太監十分聰明,他決定采取藏木于林,藏水于海的方法。
他先是命令衙門,讓他們去搜尋一個不存在的盜匪。
借著這個由頭,衙門開始挨家挨戶地比對手印,順便采取血液。
當然,不能只排查姜晨所在的村落,還有鄰村,鄰村的鄰村。
衙門辦事大多囂張跋扈,平常面對百姓更是沒什么好臉色。
所以此次按手印,取血,并沒有讓老百姓們太過在意。
畢竟這就是衙門的日常工作。
雖然老太監有交代過,讓衙門里的人不要對老百姓,尤其是千戶的后代動粗。
但是他依舊不放心,直接派了一個親信過去看著,以防生出亂子。
親信不是太監,是一個健全的男人,同時也是老太監的義子。
太監沒了東西,無法誕下子嗣,收義子是件很普遍的事。
有了這個親信,老太監放心不少,便在衙門中靜候佳音。
該說不說,這次的行動執行得很快。
沒一會,他的親信便捧著兩樣東西回來了。
“東西都在這?”
老太監掐著公鴨嗓,問道。
“都在這。”
親信弓著腰,鄭重道。
“那名叫姜晨的少年可發現了什么異常?”
“我們剛去的時候,他正在睡覺,整個人都迷迷糊糊的,我們給他取完血后,他還是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兒子以為他應該沒有注意到。”
“讓你查的情報也查了?”
“都查完了!兒子按照您的要求,往前追溯二十三年,一直到洪武元年!”
“行了,這次麻煩你了。”
“父親說的哪里話,這是我應該做的。”
老太監對他十分滿意,賞賜了些錢,便帶上血、手指印和情報離開了。
……
老太監離開后,老朱便開始批閱奏折。
一百張奏折并不多。
不到兩個半時辰便全部批完了。
恰巧批完,老太監就回來了。
朱元璋放下毛筆,神情略顯緊張。
馬上就要知道答案了,他心中難免有些忐忑和患得患失。
他緩緩開口道:“東西呢?”
老太監將尋來的東西全部盛了上來:“稟陛下,東西都在這。”
他將手中查找的資料送到老朱手上:“同時按陛下的要求,我們再往前追溯十八年,現在全部的信息都在這里,除了這些,我們還多追溯了五年,以防出現差錯。”
老朱迫不及待地翻開資料,這一翻開,他頓時整個人頓住了。
只見一枚雕刻十分精美的玉佩夾在其中。
這枚玉佩老朱認得,不禁認得,他還十分熟悉!
這就是他最小的兒子,所佩戴的玉佩!
“此物從何而來?”
老朱臉色陰晴不定,詢問道。
老太監恭恭敬敬道:“此物是臣從一戶農家中所得,那戶農家說此玉佩是從十幾年前從一個孩童手中騙來的,那孩童名叫姜晨,正是先前陛下命我前去查的人家。”
老朱腦中轟然。
他哆哆嗦嗦地再次確認:“可否屬實?”
老太監:“千真萬確!”
“好,再拿碗水和刀來!”
老朱再次命令道。
很快老太監將東西取來。
老朱先將姜晨的血滴落碗中,再割破自己的指肚,將血滴了進去。
他神情緊張地盯著碗中的兩滴血。
忽然,兩滴血溶在了一起!
老朱的腦海再次發出一聲巨響!
如果說之前老朱還因為證據不足,而懷疑姜晨到底是不是夭折的幺兒。
那么現在,在所有的證據都在證明姜晨就是自己的小兒子時。
他確信了。
這并非巧合,更不是有人背地里故意冒充。
這一切,都是注定的。
姜晨,果然是咱的孩子!
老朱心中百感交集,一時間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他的確是個猛人,狠人,殺其人來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他也是個愛妻的丈夫,疼子的父親。
老朱長出一口氣,揮手示意周圍人退下。
他想自己一個人待待。
距離幺兒去世多少年了?
十六年了吧。
十六年前,幺兒雖然體弱多病。
但從不哭喊,也不折騰人,是個十分乖巧懂事的孩子。
他知道自己累了,會學著馬皇后給自己捶肩拿背。
盡管,只有兩歲的幺兒完全夠不到老朱的肩膀。
但他還是踩著個比自己都高的板凳,去努力給老朱捶肩。
唉。
想到這里,老朱只覺心中酸澀。
這個乖巧懂事的小兒子,是他心中揮抹不去的痛,也是他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
這個最小的小兒子,是最讓老朱牽腸掛肚的孩子。
幺兒出生在皇家,擁有最好的資源。
老朱為了這個多病的孩子,砸了不少金錢。
看著身體漸漸好轉的幺兒,老朱相信他一定會好起來的。
直到,幺兒下葬。
老朱的信念被打得粉碎。
人都開始有些神經質,不過好在他還有馬皇后和標兒。
這些人是他的避雨巷,也是牽制住他,不讓他瘋狂的枷鎖。
老朱微微嘆息一聲,感嘆上天待他不薄。
死去的人復生了。
還救回了他最看重的妻子和兒子。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神情低落下來。
“姜家父子長年隨軍征戰,只留下他一人獨自守家,想來一定很是難受。”
老朱自己是農民,也有過兄弟姐妹父母。
不過后來,他們全部都去世了,只留老朱一人在世間獨活。
老朱感受,品嘗過孤獨是什么滋味。
所以他很能理解姜晨經常獨自一人在家時的苦悶和孤獨。
老朱不禁想起,自己和標兒第一次前往姜晨家中時,他臉上的激動和緊張。
他太缺親情了,所以當自己去時,他一見到咱,便直接認咱是他爹了吧。
老朱嘆息一聲。
真是苦了這個孩子了。
可更難的是,這個孩子沒有習上任何的不良嗜好。
老朱見過的孤兒很多。
他們大多數都是因為缺乏親情的關愛,而養成了怪癖。
老朱在知道姜晨就是自己孩子后,不免擔心姜晨會不會也有怪癖。
但仔細回想。
姜晨不僅沒有怪癖,反而和年幼時一樣聰明,甚至有著連老朱自己都沒有奇思妙想。
“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
老朱發自肺腑地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