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典匪,你又開始了是吧?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391字
- 2024-06-04 22:51:16
“……”
陳宮聽聞此話,陷入了長足的沉默,拱手道:“此前東郡王太守無能,不能擊退黑山賊,于是我等迎曹公入主東郡,依靠濮陽擊退賊寇,護衛一方之民?!?
“王公因此退位讓賢,討董盟軍之首,袁公表曹公為東郡太守,而今又在東武陽擊潰敵軍,治于武陽?!?
“由此看,名正言順,才學上佳也,再看其政,主推勤政愛民,仁義為主,法典亦不忘,令境內法度森嚴,卻有屯民耕種之收,百姓歡顏求存,亦是佳政、明公?!?
“除卻所謂贅閹遺丑之外,我想不到曹公的缺點何在。”
“另,有天下名族荀氏相助,以儒學、法禮相佐,匡正域內、保舉賢才,致以各地井井有條,難道不是萬民之福嗎?”
“如今公問及在下立場,”陳宮低頭想了想,嘆道:“不可選擇任何一方,只可選施行仁政之地也。”
“好,好好好……”鄭遂聽完,整個人氣到不行,話說得如此好聽,但卻是滿口拒絕之言,言下之意就是徹底投歸曹操麾下了吧。
當初讓你陳公臺等迎曹操入主東郡,不過是為了驅趕黑山賊,保留境內各族人家資財力,保護人丁兵源而已,同樣可以耗損曹軍之壯。
沒想到,現在反倒讓他吃了一大口“飽飯”,數戰之后,補給十數萬人之多!
“公臺此言,果然是要傾力相助了!”
“不算,”陳宮面色平靜,再次拱手道:“我接受豪族相請,贈予糧食、戰馬予曹公,也是為了諸位?!?
“境內一心,官吏同欲,以助曹公平賊,定兗州之亂,未嘗不是好事也,各位日后也能地志留名,載入史冊。”
一地哪怕是縣志,都會提及各地官吏助平賊之事,不至于留下叛賊謀逆、陰險狡詐的名聲。
鄭遂再次啞口無言,他竟然覺得陳宮這背叛,是如此的明理!
說得好有道理。
“曹操奸詐,為奸雄也,其本好戰非仁,你遲早會后悔!”
“后悔再說。”陳宮煩躁的抿了抿嘴。
他不是那等料敵于先的謀臣,但卻善于事后總結,深知自己智遲,便只能如履薄冰、細細思索。
最近,越想曹操所用之政,越明白他能獲得什么,追隨身后,只怕也是一番清名。
“你走!”
鄭遂不再多言,起身拂袖而轉,憤恨道:“日后你、我、文禮,再不為友,刺史也不會再容你。”
陳宮起身拱手,神情略微掙扎,最終還是轉身離去。
他本來是兗州士人集團,與諸多名士為友,支持的自然是劉岱一派,而后才是身負“八廚”之名的陳留太守張邈。
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表面上,是對他們仗義疏財以救天下萬民的褒獎。
但實際上,他們的錢財大多是輸送去了“作著”、“舉官”等,也不是直接派財,至于那些錢給出去之后,是不是用于民,則不會細究。
當然了,想要送這個錢出去,本身就需要一定的門檻。
……
臨丘村。
荀稷回來之后,繼續躬耕十二日,曹操的賞賜送來,他依舊是分散發于百姓。
同時在秋收之后,村中大多分到了糧食,上繳五百石糧,其余留自家中過冬,荀稷承諾為百姓討要布匹為賞賜,日后可分在各家去,成衣取暖以過冬。
又讓張郃提前組織百姓囤柴,以這個名義,讓百姓歡天喜地的順便去山林幫他伐木取材。
張郃肅正穩重,給人一種信賴感,不像典韋哪樣看著嚇人,所以這多時日,百姓最聽取張郃的話,信任有加,乃至于前來參軍的人,都想直奔張郃麾下。
典韋時常氣得嗷嗷叫,但是沒辦法,他面龐太兇惡了。
只能給荀稷當宿衛。
這日,兩人在木屋后招了工匠,教導打鐵。
“這副馬鞍加上馬鐙,十日能否做出來?”
荀稷和典韋看著鐵匠,平靜的說道。
“可,可以試試,”鐵匠有點膽寒,這漢末騎兵大多是用布鐙,或者單鐙在一側易于上馬。
又或者,用木芯為準,馬鐙的出現的確讓騎兵可以解放雙手,讓騎術更易于學習。
但是雙邊馬鐙,還是鐵器懸掛,則還是第一次看到,而且這個設計之中,對踏腳處做了特殊的捶打處理,讓踩踏更為方便。
為了掩飾,眼前這兩位官吏,更是將這一副鐵馬凳用布包裹起來,裝成布鐙的模樣。
于是,聰明的鐵匠在這一刻想到了一個非常刁鉆的問題。
“荀先生,這,這……”鐵匠偷偷看了一眼在旁不怒卻滿是怒目的典韋,弱弱的道:“我若是做完之后,你們不會把我殺了吧?”
“不會,你是怕我滅口是吧?”
荀稷摸著下巴,若有所思的道。
他們整個營地,目前就只有一副雙馬鐙,以及皮布混墊的馬鞍,就是給典韋專門配備的。
典韋本來馬術不佳,善腳踏實地與人交戰,荀稷專門讓他學馬術,又自己耗費巨大的精力,在潁水找大匠幫忙,做了這一副馬具。
但是,這東西其實很好復合,暫時不能大面積推廣,這不是什么核心技術,被人拿去稍作研究,讓工匠找著做幾個,可能幾次就試出來了。
畢竟古人的智慧,幾千年后的人都同樣還在敬佩。
所以荀稷決定做一個茍住的人,讓典韋守口如瓶,平時就算被人問及也絕對不說,堅持聲稱是自己的技術好。
導致現在兄弟們全都以為典韋是馬術大師。
其實讓他和楚霸王時期的騎兵一樣去磨蛋、靠大腿夾,可能幾步就掉下來了,他不習慣。
馬術不是窮苦人家能學的,御術就更是君子六藝之列了。
“若不滅口的話……我三日內,便可以造一副試試?!?
工匠依舊頗為心虛,畢竟這年頭將信用的官吏也不多。
“你若真能三日內做出來,日后產五十副,我給你十金,黃金,且聘你為我麾下私匠,只要我沒死,以后就不會遣散你們。”荀稷面色認真的承諾道。
眼前這個工匠,已經是十里八鄉名聲最好的了,身高臂長,身板雄厚,而且雙目有神,一副耿直相,古銅皮膚泛油光,一看便是吃苦耐勞者。據說還是個游匠,從很遠的地方逃難搬來的。
“好,那行吧。”
“你叫什么名字?”荀稷問道。
“蒲義,字登高。”匠人恭恭敬敬的說道。
“行,”荀稷拍打了他肩膀幾下,笑道:“我荀氏,絕不會虧待你,以后你跟我混。”
“混?”
“呃,”荀稷目光一下清澈,優雅的微笑道:“為天下萬民,開太平?!?
“哦。”
蒲義聽得明白這句話,但表示并沒有多少興趣,我只想吃飽飯而已。
不多時,門外有宿衛進來,徑直走到荀稷身前,拱手道:“先生,之前曹公派來的那些騎士,欲來請見,說是要告狀……”
“告啥?”荀稷一愣,然后下意識的看向典韋。
典韋本來是站定不動的,感受到荀稷的目光后,很快別過臉去看右邊了,仿佛欣賞。
而右邊是個土墻,毛都沒有。
“典兄,怎么回事?”荀稷咋舌問道。
典匪,你又開始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