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鳳街(張恨水全集·25周年紀念版)
- 張恨水
- 8043字
- 2024-06-05 17:19:26
第一章 詩人之家
“領略六朝煙水氣,莫愁湖畔結茅居。”二十年前,曾送朋友一首七絕,結句就是這十四個字。但到了前幾年,我知道我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姑不問生于現代,我們是不是以領略煙水為事,而且六朝這個過去的時代,那些人民優柔閑逸、奢侈及空虛的自大感,并不值得我們歌頌。其實事隔千年,人民的性格也一切變遷,就是所謂帶有煙水氣的賣菜翁,也變成別一類的人物了。這話并非我出于武斷,我是有些根據的。
前幾年我家住唱經樓,緊接著丹鳳街。這樓名好像是很文雅,夠得上些煙水氣。可是這地方是一條菜市,當每日早晨天色一亮,滿街泥汁淋漓,甚至不能下腳。在這條街上的人,也無非雞鳴而起,孜孜為利之徒,說他們有銅臭氣,倒可以。說他們有煙水氣,那就是笑話了。起初我是煩厭這個地方,但偶然到唱經樓后丹鳳街去買兩次鮮花,喝兩回茶,用些早點,我又很感興趣了。
唱經樓是條純南方式的舊街。青石板鋪的路面,不到一丈五尺寬,兩旁店鋪的屋檐,只露了一線天空。現代化的商品也襲進了這老街,矮小的店面,加上大玻璃窗,已不調和。而兩旁玻璃窗里猩紅慘綠的陳列品,再加上屋檐外布制的紅白大小市招,人在這里走像卷入顏料堆。街頭一幢三方磚墻的小樓,已改為布店的廟宇,那是唱經樓。
轉過樓后,就是丹鳳街了。第一個異樣的情調,便是由東穿出來的巷口,二三十張露天攤子,堆著老綠或嫩綠色的菜蔬。鮮魚擔子,就擺在菜攤的前面。大小魚像銀制的梭,堆在夾籃里。有的將兩只大水桶,養了活魚在內,魚成排地在水面上露出青色的頭。還有像一捆青布似的大魚放在長攤板上砍碎了來賣,恰好旁邊就是一擔子老姜和青蔥,還很可以引起人的食欲。
男女挽籃子的趕市者,側著身子在這里擠。過去一連幾家油鹽雜貨店,柜臺外排隊似的站了顧客。又過去是兩家茶館,里面送出哄然的聲音,辨不出是什么言語,只是許多言語制成的聲浪。帶賣早點的茶館門口,有鍋灶疊著蒸屜,屜里陣陣刮著熱氣,這熱氣有包子味,有燒餅味,引著人向里擠。這里雖多半是男女傭工的場合,也有那勤儉的主婦,或善于烹飪的主婦,穿了半新舊的摩登服裝,挽了個精致的小籃子,在來往的籮擔堆里碰撞了走。年老的老太爺,也攜著孩子,向茶館里進早餐。這是動亂的形態下,一點悠閑表現。
這樣的街道,有半華里長,天亮起直到十點鐘,都為人和籮擔所填塞。米店,柴炭店,醬坊,小百貨店,都在這段空間里,搶這一個最忙時間的生意。過了十二點鐘人少下來,現出丹鳳街并不窄小,它也是舊街巷拆出的馬路。但路面的小砂子,已被人腳板摩擦了去,露出雞蛋或栗子大小的石子,這表現了的是有很少汽車經過,而被工務局忽略了的工程。
菜葉子,水漬,干荷葉,稻草梗,或者肉骨與魚鱗,灑了滿地。兩個打掃夫,開始來清除這些。長柄竹掃帚刷著地面沙沙有聲的時候,代表了午炮。這也就現出兩旁店鋪的那種古典意味。屋檐矮了的,敞著店門,里面橫列了半剝落黑漆的柜臺。這里人說話,也就多操土音,正像這些店鋪,還很少受外來時代之浪的沖洗。
正午以后,人稀少了,不帶樓的矮店鋪夾了這條馬路,就相當清寂。人家屋后,或者露出一兩株高柳,春天里飛著白柳花,秋天里飛著黃葉子,常飛到街頭。再聽聽本地人的土音,你幾乎不相信身在現代都市里了。這樣我也就在午后,向這街南的茶館里賞識賞識六朝煙水氣。然而我是失敗的。這茶館不賣點心,就賣一碗清茶。兩進店屋,都是瓦蓋,沒有樓與天花板,抬頭望著瓦一行行地由上向下。橫梁上掛了黑電線,懸著無罩的電燈泡。所有的桌凳,全成了灰黑色。地面濕黏黏的,晴天也不會兩樣。
賣午堂茶的時候,客人是不到十停的一二停,座位多半是空了,所有吃茶的客人全是短裝。他們將空的夾籃放在門外,將兜帶里面半日掙來的錢,不問銀幣、銅圓、鈔票、角票,一齊放在桌上,緩緩地來清理。這是他們每日最得意的時候。清理過款項之后,或回家,或另找事情去消磨下半日。我徹底觀察了之后,這哪有什么賣菜翁有煙水氣的形跡呢?可領略的,還是他們那些銅臭氣吧。這話又說回來了,我們睜睜眼看任何都市里,任何鄉村里,甚至深山大谷里,誰的身上,又不沾著銅臭氣?各人身上沒有銅臭氣,這個世界是活不下去的。
于是我又想得了一個短句:領略人間銅臭氣,每朝一過唱經樓。我隨拿面前的紙筆,寫了一張字條,壓在書桌上硯臺下,不料騎牛撞見親家公,這日來了一位風雅之士許樵隱先生,一見之下,便笑說:“豈有此理!唱經樓是一個名勝所在,雖然成為鬧市,與這樓本身無干,你怎么將名勝打油一番?”我說:“我并非打油。我們自命為知識分子,目空一切,其實是不知稼穡之艱難,不知市價之漲落,無論生當今世,我們要與社會打成一片,這種和社會脫節的生活,是不許可的。便是這動蕩的世界,不定哪一天,會有掀天的巨浪沖到我們的生活圈里來。我們那時失了這長衫階級的保障,手不能提,腳不能走,都還罷了。甚至拿了錢在手上還不會買東西,那豈不是一場笑話?未雨綢繆,趁著現在大風還沒有起于萍末,常常和市井之徒親近親近。將來弄得文章不值一錢,在街頭擺個小攤子,也許還可以糊口。”
許先生笑道:“你這真是杞人憂天。縱然有那么一日,文人也不止你我兩個。就不能想個辦法,應付過去嗎?若是真弄到沿門托缽,那我不必去為這三餐一宿發愁,應當背了一塊大石,自沉到大江里去。”我笑說:“果然如此,你倒始終不失為風雅之士。”我這樣一句無心的話,誰知許樵隱認為恭維得體!笑道:“我家里有新到的真正龍井明前,把去年冬天在孝陵梅花樹上收來的雪水由地窖里掘一壺起來,燒著泡茶給你喝,好不好?假如你有工夫的話,可以就去。”我笑說:“這些東西,你得來都不容易,特意拿來請我,未免太客氣了。”他說:“這倒無所謂特意不特意,不過我們兩個人品茶,要開一個小甕,許多人喝,也不過開一個甕。甕泥開了封,是不能再閉上的。仲秋時候,天氣還熱,雪水怕不能久留。這樣吧,今天夕陽將下去時,在我家里開一個小小的詩社。你我之外,雞鳴寺一空和尚是必到的,四大山人我也可以邀到,此外再約兩位作詩的朋友,就可以熱鬧一下了。”我說:“我不會作詩,我遲一日去喝茶吧。”樵隱道:“老早你就要四大山人給你畫一張畫,今天可以當面和他要。你為什么不去?你所要的兩支仿唐筆,我也可以奉送你。”我心想:四大山人的畫那倒罷了,聽到樵隱和一個高等筆匠認識,定做得有許多唐筆,這是錢買不到的東西,不可失了,于是就答應了許先生的約會。他透著很高興,帶了笑容告辭而去。
他家和我家相去不遠,就在丹鳳街偏東,北極閣山腳下空野里。后面有小山,前面兩排柳樹圍了一個大空場,常有市民在那里自由運動,他家是幢帶院落的舊式平房,經他小小布置,也算幽人之居。我因仰慕風雅之名,也去過兩次的。
到了這日下午五點鐘左右,我抽得一點工作余暇,就向他家去奉訪。他家大門,是個一字形的,在門框上嵌了一塊四方的石塊,上有“雅廬”兩個大刻字。兩扇黑板門,是緊緊閉著的,門樓墻頭上擁出一叢爬山虎的老藤,有幾根藤垂下來,將麻繩子縛了系在磚頭上。這因為必須藤垂下墻來才有古意,藤既不肯垂下來,只有強之受范了。這兩扇門必須閉著,那也是一點雅意,因為學著陶淵明的門雖設而常關呢。我敲了好幾下門環,有一個禿頭小孩子出來開了門。
進去是一個二丈寬、三四丈長的長方形小院子。靠墻一帶種了有幾十竿竹子。在東向角落里,有十來根蘆柴桿子,夾著疏籬,下面鋤松了一塊泥土,栽有七八株菊花秧子。那蘆桿子夾有一塊白木板子,寫了四個字道:五柳遺風。我心里也就想著,陶淵明東籬種菊,難道就是這么一個情形?那禿頭孩子見我滿處打量著,便問道:“你先生是來作詩的嗎?”這一問,我承認了覺得有點難為情,不承認又怕這孩子不會認我是客,便笑道:“我是許先生約了來的。”那孩子笑道:“請到里面去坐,已經來了好幾位客人。”說著,他引著我穿過正中那間堂屋。
后進屋子,也和前進一樣,天井里有兩個二尺多高的花臺,上面栽了些指甲草、野茉莉花。正中屋檐下,牽下十幾根長麻索,釘在地面木樁上,土里長出來牽牛花、扁豆藤,卷了麻索爬到屋椽子邊去,這仿佛就很是主人翁雅的點綴。那里面正是書齋,但聽到賓主一片笑語喧嘩之聲,我還沒有開言,主人翁從窗戶里面已經看到了我,笑道:“又一詩人來矣。”說著,他迎出了門來,在屋檐下老遠地拱手相迎。我隨他進了書齋,這里面已有一個矮胖和尚,兩個瘦人在座。自然,這和尚就是詩僧一空。那兩個瘦人,一個是謝燕泥,一個是魯草堂,都是詩人。
我再打量這屋子,有兩個竹制書架,一個木制書架,高低不齊,靠墻一排列著。上面倒也實實在在地塞滿了大小書本。正中面陳列有一張木炕,墻上掛了一幅《耕雨圖》,兩邊配一幅七言聯:三月鶯花原是夢,六朝煙水未忘情。書架對過這邊兩把太師椅,夾了一張四方桌。桌旁墻上,掛了一幅行書的《陋室銘》。攔窗有一張書桌,上面除陳設了文房四寶之外,還有一本精制宣紙書本正翻開來攤在案頭,乃是主人翁與當時名人來往的手札。翻開的這一頁,就貼的是當今財政次長托他收買一部宋版書的八行。主人翁見我注意到此,便笑道:“最近我又收了許多信札。我兄若肯寫一封給我,這第二集也就生色不少。”我說:“我既不會寫字,又不是名人,收我的信札有何用?”許樵隱道:“不然,我所收的筆札,完全是文字之交。你就看邵次長寫給我的這封信,也就是極好朋友的口吻。他稱我為仁兄,自稱小弟。”說著將手對著這本子連指了幾下。
我笑道:“主人給我們預備的茶呢?”樵隱道:“桌上所泡的茶也是從杭州買來的極好雨前。雪水不多,自然要等朋友到齊,才拿出來以助詩興。”謝燕泥坐在方桌子邊,左腿在右腿上架著,正對了桌上一只小蒲草盆子注意,那盆子上畫著山水,活像一個藝術賞鑒家。聽了這話,把身子一扭轉來,笑道:“這樣說,今天是非作詩不可了。我覺得我們應當玩個新花樣,大家聯句,湊成一首古風。”
魯草堂從書架下層搬出兩木盒子圍棋,伸手在盒子里抓著棋子響,笑道:“我們不過是消閑小集,并非什么盛會,用古風來形容,卻是小題大做,倒不如隨各人的意思,隨便寫幾首詩,倒可以看看各人的風趣。”許樵隱道:“我是無可無不可,回頭我們再議。現在,哪兩位來下一盤棋?”他說著,從書架上書堆里抽出一張厚紙畫的棋盤,鋪在桌上,問和尚道:“空師之意如何?”一空伸出一個巴掌,將大拇指比了鼻子尖,彎了腰道:“阿彌陀佛。”謝燕泥笑道:“他這句阿彌陀佛,什么意思?我倒有些不懂。”許樵隱道:“這有什么不懂呢?他那意思說是下棋就動了殺機。”魯草堂笑道:“和尚也太做作,這樣受著拘束,就不解脫了。”許樵隱道:“他這有段故事的,你讓他說出來聽聽。”
一空和尚聽到這里,那張慈悲的臉兒也就帶了幾分笑容,點點頭道:“說說也不妨。早幾年我在天津,息影津沽的段執政要我給他講兩天經,我就去了。我到段公館的時候,合肥正在客廳里和人下棋。我一見他就帶了微笑。合肥也是對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他就問我,這笑里一定有很重大的意思。我說:‘執政在下棋的時候,要貧僧講佛經嗎?’合肥正和那個對手在打一個劫,我對棋盤上說:‘如果是事先早有經營,這個劫是用不著打的。’合肥恍然大悟,順手把棋盤一摸,哈哈大笑說:‘我輸了,我輸了。’從此以后,合肥就很少下棋。縱然下棋,對于得失方面,也就坦然處之。合肥究竟是一個大人物,我每次去探訪他,他一定要和我談好幾點鐘,方外之人,要算貧僧和他最友善了。”
魯草堂道:“合肥在日,不知道禪師和他這樣要好。若是知道,一定要托禪師找合肥寫一張字。”許樵隱道:“當今偉大人物,他都有路子可通,還不難托他找一兩項名人手筆。”和尚聽了這話,頗為得意,微微搖擺著禿頭,滿臉是笑。謝燕泥道:“我們雖是江南一布衣,冠蓋京華,頗有詩名,平常名人的手筆自然不難得,可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就非想點辦法不可。最近劉次長答應我找某公寫一張字,大概不日可以辦到。”魯草堂笑道:“托這些忙人,辦這種風雅事,那是難有成效的。王主席的弟弟,和我換過蘭譜的,彼此無話不談。”一空和尚插嘴笑道:“那么,魯先生也就等于和王主席換過蘭譜了。”魯草堂道:“正是如此說。可是王主席答應給我寫副對聯,直到現在還沒有寄來。”
我覺得他們所說的這些話,我是搭不上腔,就隨手在書桌上拿起一本書來看。那正是許樵隱的詩草,封面除了正楷題簽之外,還蓋了兩方圖章,頗見鄭重其事。我翻開來一看,第一首的題目,便是元旦日呈高院長,以下也無非敬和某公原韻,和恭呈某要人一類的詩題。我也沒有去看任何一首詩的內容,只是草草翻看了一遍。就在這時,聽到許樵隱發出一種很驚訝的歡呼聲,跑了出去迎著人道:“趙冠老和山人來了。”我向窗子外看時,一位穿灰綢夾袍,長黑胡子的人,那是詩畫名家四大山人。其余一個人,穿了深灰嗶嘰夾袍,外套青呢馬褂,鼻子上架了大框眼鏡,鼻子下養了一撮小胡子。在他的馬褂紐扣上,掛了一片金質徽章。一望而知他是一位公務人員。
這兩人進來了,大家都起身擁迎。許樵隱介紹著道:“這位趙冠老,以前當過兩任次長,是一位詩友。于今以詩游于公卿之間,閑云野鶴,越發是個紅人了。”我這才知道,這就是以前在某公幕下當門客的趙冠吾。他雖不是闊人,卻不是窮措大,何以他也有這興致,肯到許樵隱家來湊趣?倒蒙他看得起我,丟開了眾人,卻和我攀談。大家說笑了一陣,那四大山人就大模大樣坐在旁邊太師椅上手摸了長髯,笑道:“主人翁請我們品茶,可以拿出來了。”許樵隱笑道:“已經交代家里人預備了。”
說著他就進進出出開始忙起來。先是送進來一把紫泥壺和幾個茶杯,接著又拿出一個竹制茶葉筒來。他笑道:“這是我所謀得的一點真龍井。由杭州龍井邊的農家在清明前摘的尖子。這裝茶葉的瓶子,最好是古瓷,紫泥的也可以,但新的紫泥,卻不如舊的竹筒。因為這種東西,既無火氣,也不透風,也不沾潮。平常人裝茶葉,用洋鐵罐子,這最是不妥。洋鐵沾潮易銹,靠近火又傳熱,茶葉在里面擱久了就走了氣味。”一空和尚笑道:“只聽許先生這樣批評,就知道他所預備的茶葉,一定是神品了。”許樵隱聽了這話,索性倒了一些茶葉在手心里送給各人看。
謝燕泥將兩個指頭鉗了一片茶葉,放到嘴里咀嚼著,偏著頭,只管把舌頭吮吸著響,然后點點頭笑道:“果然不錯。”許樵隱道:“我已經吩咐家里人從土里刨出一瓷罐雪水了,現在正用炭火慢慢地燒著,一下子就可以請各位賞鑒賞鑒了。”說著他放下茶葉筒子走了。我也覺得他既當主人,又當仆人,未免太辛苦了,頗也想和他分勞。他去后,我走到天井里,要看看他花壇子上種的花,卻是禿頭孩子提了一把黑鐵壺由外面進來,卻遠遠地繞著那方墻到后面去。聽了他道:“我在老虎灶上,等著水大大地開了,才提回來的。”我想著站在那里,主人翁看到頗有些不便,就回到書房里了。
不多一會兒,許樵隱提了一把高提梁的紫泥壺進來笑道:“雪水來了。不瞞諸位說,家里人也想分潤一點。燒開了拿出來泡茶的,也不過這樣三壺罷了。”說時,從從容容地在桌上茶壺里放好了茶葉。就在這時,那禿頭童子用個舊木托盆把著一只小白泥爐子放在屋檐下。許樵隱將茶葉放過了,把那高提梁紫泥壺放到爐子上去。遠遠地看到那爐子里,還有三兩根紅炭。許樵隱伸手摸摸茶壺,點點頭,那意思似乎說,泡茶的水是恰到好處,然后將水注到紫泥壺里。放水壺還原后,再把茶壺提起斟了幾杯茶,向各位來賓面前送著。
魯草堂兩手捧了杯子,在鼻子尖上湊了湊,笑道:“果然的,這茶有股清香,隱隱就是梅花的香味兒,我相信這水的確是梅樹上掃下來的雪。”我聽這話,也照樣嗅嗅,可是聞不到一點香氣。謝燕泥笑道:“大概是再沒有嘉賓來到了,我們想個什么詩題呢?”趙冠吾笑道:“還真要作詩嗎?我可沒有詩興。”四大山人一手扶了茶幾上的茶杯,一手摸了長須道:“有趙冠老在場的詩會,而趙冠老卻說沒有詩興,那豈不是一個笑話?至少也顯著我們這些人不配作詩。”
趙冠吾覺得我是不能太藐視的人,便向我笑道:“足下有所不知,我今天并非為作詩而來,也不是為飲茶而來。這事也不必瞞人,我曾托樵隱兄給我物色一個女孩子。并非高攀古人的朝云、樊素,客館無聊,找個人以伴岑寂云耳。據許兄說,此人已經物色到了,就在這附近,我是特意來找月老的。”說著嘻嘻一笑。我說:“原來趙先生打算納寵,可喜可賀。這種好事,更不可無詩。”那四大山人手摸胡須,昂頭大笑一陣,因道:“不但趙冠老應當有詩,就是我也要打兩首油。冠老今天不好好作兩首詩,主人翁也不應放他走的。”
趙冠吾笑道:“作詩不難,題目甚難。假如出的題目頗難下筆,詩是作不好的。”一空和尚笑道:“趙先生太謙了。世上哪里還有什么題目可以把大詩家難倒的?”許樵隱笑道:“然而不然,趙冠老所說的題目,是說那美人夠不夠一番歌詠?可是我要自夸一句:若不是上品,我也不敢冒昧薦賢了。”他說著,又提了外面爐子上那個壺,向茶壺里注水。趙冠吾道:“以泡茶而論,連爐子里的炭火,都是很有講究的,豈有這樣仔細的人,不會找一位人才之理?”
這兩句話把許樵隱稱贊得滿心發癢。他放下水壺,兩手一拍道:“讓我講一講茶經。這水既是梅花雪,當然頗為珍貴的,若是放在猛火上去燒,開過了的水很容易變成水蒸氣,就跑走了。然而水停了開,又不能泡出茶汁來,所以放在爐子上,用文火細煎。”我說:“原來還有這點講究。但是把燒開了的雪水,灌到暖水瓶里去保持溫度,那不省事些嗎?”這句話剛說完,座中就有幾個人同聲相應道:“那就太俗了!”我心里連說慚愧,在詩人之家的詩人群里,說了這樣一句俗話。好在他們沒有把我當個風雅中人,雖然說出這樣的俗話,倒也不足為怪。而全座也就把談鋒移到美人身上去了,也沒有繼續說茶經。
趙冠吾卻笑道:“茶是不必喝了,許兄先帶我去看看那人,假如我滿意的話,回來我一定做十首詩。不成問題,山人是要畫一張畫送我的。”四大山人把眉毛微微一聳,連連摸了幾下胡子道:“我這畫債是不容易還清的。劉部長請我吃了兩三回,而且把三百元的支票也送來了,我這一軸中堂,還沒有動筆。還有吳院長,在春天就要我一張畫,我也沒有交卷。當我開展覽會的時候,他是十分捧場。照理,我早應當送他一張畫了。還有……”他一句沒說完,卻見許樵隱突然向門外叫道:“干什么?干什么?”看時,一個衣服齷齪的老媽子手提了一個黑鐵罐走到屋檐下來,彎了腰要揭開那雪水壺的蓋起來。許樵隱這樣一喝,她只好停止了。
許樵隱站在屋檐下喝道:“你怎么這樣糊涂?隨便的水,也向這壺里倒著。”老媽子道:“并不是隨便的水,也是像爐子上的水一樣,從老虎灶上提來的開水。”許樵隱揮著手道:“去吧,去吧!不要在這里胡說了。”老媽子被他揮著去了,他還余怒未息,站在屋檐下只管是說豈有此理!那幾位詩人,在主人發脾氣的時候,也沒有心思作詩,只是呆呆地向書房外面看著。
就在這時,許樵隱突然變了一個笑臉,向前面點著頭道:“二姑娘,來來來!我這里有樣活計請你做一做,這里有樣子,請你過來看。來!”隨了這一串話,便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走過來,身穿一件白底細條藍格子布的長夾襖,瓜子臉兒,漆黑的一頭頭發。前額留了很長的劉海發,越是襯著臉子雪白。她一伸頭,看到屋子里有許多人,輕輕喲了一聲,就縮著身子回轉去了。
許樵隱道:“我要你給我書架子做三個藍布幃子,你不量量尺寸,怎么知道大小?這些是我約來作詩的朋友,都是斯文人。有一位趙先生,人家還是次長呢,你倒見不得嗎?”他說著,向屋子里望著,對趙冠吾丟了一個眼色。趙冠吾會意,只是微笑。四大山人笑道:“樵兄要做書架幃子,應當請這位姑娘看看樣子,這位姑娘又不肯進來。這樣吧,我們避到外邊來吧。”說時他扯了趙冠吾一只衣袖,就要把他拉到門外來。
可是那姑娘倒微紅著臉子進來了。她后面有個穿青布夾襖褲的人,只是用手推著,一串地道:“在許老爺家里,你還怕什么?不像自己家里一樣嗎?人窮志不窮,放大方些。”說這話的人,一張酒糟臉,嘴上養了幾根斑白的老鼠胡子,頗不像個忠厚人。那小姑娘被他推到了房門口,料著退不回去,就不向后退縮了,沉著臉子走了進來,也不向誰看看。
我偷眼看那位辭章名人,卻把兩道眼光盯定了她的全身。我心里也就想著,這不免是一個喜劇或悲劇的開始。主角當然是這位小家碧玉。至于這些風雅之士,連我在內,那不過是劇中的小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