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山野求生
- 烽火生死情
- 蒲城小民
- 3768字
- 2024-05-31 07:00:00
盛夏酷暑的陽光熾熱地灼烤著山林,山林中不時響起一陣獸叫和鳥鳴,山林和晴空之間沒有半點云彩,青山綠水之間的羊腸小道上,走著劉景榮和繡娘。
他倆躲藏度日,已經到了第3天了,倆人餓了吃干糧,渴了找水喝。剛開始,繡娘想到自己的喜事變成了不歡而散的仇事。她雖然并不能體會結婚的含義,但是對于自己匪夷所思的經歷和莫名其妙的羞辱,當真難以忍受;老爹把自己掃地出門,她本無生存能力,這對她來說無異于自生自滅。所以,她不得不跟著劉景榮,在她看來,這就是自己唯一的生存之道。
劉景榮和繡娘在山里躲藏度日,一度十分艱難,倆人所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找地方遮風擋雨。山林中沒有道路,要沿著崎嶇不平的地方披荊斬棘,倆人終于在一人高的雜草之間找到了一個被遮蓋住的山洞,但里面潮濕污濁不堪。劉景榮用手拔掉了口邊的草,并查看了一下風向,順著風向撥開一條路,讓風順勢吹入洞中。
過了一個多小時,劉景榮先走入洞中,發現里面非常潮濕悶熱,過不一會兒,他就汗流浹背了,倒是沒有什么石頭,但地面高低不平,而且泥土和山石參半地夾雜著。他拿出火折子點燃艾灸條,熏殺病灶。過了大約一刻鐘,劉景榮進去收拾一下山洞,把里面的土給弄平了,找來一些干草當鋪蓋,給繡娘找了個臨時安置的地方。
其實,火折子是最早在漢代出現的生火工具,蔡倫改進造紙術后,草紙廣為使用,有軍用和民用之分;兩者原理一樣,只是軍用的竹筒能防水防潮,民用的則稍差一些。人類用火的歷史悠久,最初只是雷擊中樹木,引發大火,人們吃了燒烤后的肉,感覺口感甚好,便保留火種,開始用火,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的時代。同時,擅長用火的華夏族人被稱為燧人氏,姓風名允婼,他因鉆木取火,故被后世尊為“火祖”,在三皇五帝中,被奉為“天皇”,也稱“燧皇”;道家稱其為“人皇”。由此可見其地位。
實際上,火折子不是單獨使用的,它和火鐮子和火石是配套的,而火折子的主要材料是黃紙,現在多為燒給死人的紙。這種紙多以草為原料,打孔之后就是燒給死人的紙;有人把未打孔的紙松緊適中地卷起來,插入竹筒里點燃,并蓋住通風的蓋子,因為沒有空氣,里面的火會熄滅到只有火星子的狀態,等到使用時,拔開蓋子,對火折子有技巧地輕輕吹氣,火折子自然就再次燃燒起來了。雖然當時早有英國人沃克發明的現代火柴以洋火的身份來到中國,但當時窮鄉僻壤的人依舊使用火折子。
劉景榮當天再沒找到其他的洞,但是找來了不少的野菜,還意外發現了野生的雄黃。加上他曾見鍋底和蓋子倆兄弟設陷阱抓兔子,他便如法炮制,抓了兩只兔子,并用刀子剝皮。當晚,倆人在山洞中生著篝火,燒烤兔子肉,吃了個半飽不飽。
劉景榮為了避嫌,找了棵樹用茅草和樹枝搭起了簡易的棚頂,鋪上干草,在洞口和自己周邊撒了雄黃。倆人就這樣在忐忑不安中昏昏沉沉地度過了一夜。
當晚的夢中,劉景榮夢到當初指引自己的花仙;他趕快行鞠躬禮,對花仙說:“俺經神農指點,仙子傳達,一路逃難,在西嶺附近有了奇遇,但俺并未殺死二狗,也沒有和繡娘通奸,被大家趕走,實在冤枉,仙子明鑒。”
“葫蘆莫氣,我已知你作為。”花仙對他說:“神農也知你冤;然此為劫數,且姻緣將成。今特來指點:西至集商,耕刈隴豇,南達寸瓦,以愛為坊。”
“謝花仙。”劉景榮記下偈語,第二天他帶著繡娘向西,走了30里山路,終于找到了一個小鎮,鎮子里有個集市。繡娘很少來到集市,這次非常開心,本來不舍得花錢的倆人不免多花了點錢,吃點小吃,買了鋤頭,斧子,鐮刀和鐵鍬等農具和種子,還看了場傀儡戲《梁祝化蝶》。這在現在沒什么,但在物資匱乏,文化娛樂幾乎為零的年代,上下翻飛,美輪美奐的傀儡戲可是帶來了不少的歡樂。
當天下午,兩人返回,劉景榮對著意猶未盡的繡娘講解梁祝背后的故事。繡娘沒上過學,對滿腹經綸的劉景榮自然生出一份敬重。
“繡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劉景榮繼續說:“我參拜神農,他派花仙指引我,我才找到集市的,等我們回到山洞,還要再給你找一個地方。”
“神農是甚?”繡娘聽了個似懂非懂。
“啥叫甚?是神。”劉景榮解釋:“神農就是炎帝,和黃帝共同打敗蚩尤,成為我們的祖先;比如咱種糧食和采的草藥都是源于他嘗百草。”
“聽不懂。”繡娘搖搖頭,她沒上過學,識字不多,除了農活和女紅,她什么都不懂。
“中吧。”劉景榮繼續說:“回頭俺再告訴你故事,根據指引,回到山洞后,咱得向南走,會找到一間房子,到時你住在那兒,可以開荒。”
“那你呢?”繡娘不禁問他,但又一想,孤男寡女,不適合長期在一起,她自然能理解。可是她也想到自己力量有限,恐怕不太好生活。
“俺還回山洞啊,俺懂得醫藥,能當個大夫,咋都能吃飽飯。”劉景榮說:“你是農家女,有種子和農具,自然也餓不死。”
倆人一路說,一路走,很快走到山洞。劉景榮把東西放下歇歇,然后爬上高山,順著南方一看,只見群山蒼翠,灰色的山路如同腰帶一樣環山而上;而且山連山,嶺連嶺,滿眼都是翠綠。
劉景榮帶著繡娘繞著山峰向南走,走了大概十里地,才在一個山腰處發現了一間磚瓦房。繡娘看到就愣了:“我只聽大人們說過,山腰會有人蓋房子,為了自己和他人上山能休息;可你怎么知道的啊?”
“有神農保佑啊。”劉景榮說著,把農具和種子,糧食和鹽留給繡娘。倆人打開房門,一股混合塵土、潮氣和血腥的味道撲面而來,他先讓門敞開,通了會兒風。二人熟悉了一下屋子里的情況。房子里到處結著蜘蛛網和鋪著灰塵;里面只有一張炕,一只小木凳,還有土坯壘起來的灶臺,灶臺上架著一口鐵鍋,因為長時間不用,所以鍋底生銹了,里面也有蜘蛛網。一只木桶放在一旁,里面沒有水,只有蜘蛛網纏著的一把生銹的菜刀。
倆人花時間打掃房間,打磨了菜刀和鐵鍋,劉景榮給她找來了柴火。當天,他就回了山洞。
山里天黑得早,不等太陽完全落山,夜幕就開始降臨了。累了一天的劉景榮倒在山洞里的薪草上就沉沉睡去。不知睡下多久,夢里他看到花仙在她面前纖手一揮,他面前立即浮現繡娘在瓦房里被幾只餓狼撕咬的畫面;繡娘的手腳被幾只餓狼咬得血肉模糊,她無助而凄厲地哀嚎著。劉景榮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
劉景榮聽著漫山遍野的狼嚎,不禁有點頭皮發麻。他想起花仙指點的場景,不由得擔心繡娘。他生在農村,只是聽長輩說過不少關于狼的故事。甚至《詩經·豳風·狼跋》還有“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和“狼疐其尾,載跋其胡”的詩句;當然,這里是把中傷周公的奸佞比喻成狼,反方面歌頌周公。
但是狼吃人,慘無人道,兇狠且有智慧的事情他可不是頭回聽說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不敢大意。劉景榮按照長輩所教的,制作了火把,帶上白天買的菜刀,還有自己制作的一些藥包和石灰包,腰間掛著一只水壺,一路奔襲,去找繡娘。
他迎著山間的夜風,裹著厚實的外衣,一路小跑地順著山道跑向繡娘所在的瓦房。此時的夜空已經被圓月照亮,稀疏的幾顆星星反襯著圓月的明媚。劉景榮要時不時找著北極星,反向地跑向瓦房。他時不時會迷路,但是很快對照著方向改變路徑,此起彼伏的狼嚎為他引路,雖然內心害怕,但是依舊朝著狼群跑去。經過半個時辰的趕路,他終于來到了瓦房。
此時,有5只狼窮兇極惡地對著瓦房狂吠,房里傳來一陣陣繡娘的哭喊聲,聲音凄厲絕望。劉景榮大致看了一下,是2只大狼,3只小狼;盯著的瓦房里有一點風中搖曳的火光。劉景榮也很害怕,不住地打著哆嗦,他的心臟狂跳不止,頭上熱汗直流,嘴巴里發干,不停地咽口水。有幾次他都想離開,但當想到繡娘為了自己,甘愿陪紅幫重返土匪窩,就狠下心,一聲大喊,拿著火把和菜刀沖向狼群,一邊沖一邊不停地罵著孫子之類的話。狼怕火和鐵器,但是依舊兇猛,兩只大狼對著他直接發動進攻。
只見兩只大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沖來,劉景榮心臟突突突地跳著。但擅長扎針治病的他對把握時機有著一股敏感,他嚇得閉上眼睛,但是雙手根據耳邊的聲響揮動著火把和菜刀,只聽“砰”的一聲悶響,火把打著一只大狼的頭,燒得它暴跳不止,不住地呲牙;不等劉景榮反應過來,另一只大狼已經撲到他胸口,劉景榮頂不住力道,直接倒在地上,后背的疼痛順著脊椎骨傳到他的頭部,他感到一陣頭疼。而眼前忽然浮現了流涎的狼牙,噴著腥臭之氣的狼嘴和窮兇極惡的狡黠眼神。劉景榮并未意識到狼會下一口咬住自己的喉嚨,但他條件反射地用菜刀揮砍這頭狼,就在狼牙還有一尺就咬住劉景榮的喉嚨時,他準確地把菜刀斜砍入了狼的腮幫,狼的口中瞬時流出汩汩的血液,滴在劉景榮身上。疼得狼嗚嗚直喊。其他三只小狼也迅速從后方包抄,劉景榮趕快拿出自己的藥包,對著狼的傷口撒去,這包是混雜著山丹花(又名狼毒花)、一品紅和夾竹桃汁液的藥粉撒入了狼的口中,狼頓時掙扎不斷。
其他三只小狼見此不曾停止,反而更窮兇極惡地沖向站起來的劉景榮,對著他的腰部一陣撕咬,對著他的腿抓撓。得虧劉景榮穿的厚實,給了他反應的時間。他趕快拿出藥包和石灰包對著小狼一撒,小狼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下意識一躲,卻還是吸了一嘴的石灰和毒藥,也不停地抽搐。另一只狼見此情形,對著劉景榮又是一陣沖擊,但是懼怕劉景榮的火把和石灰,一人一狼一直未分勝負。
這頭狼忽然發瘋似的,見到倒地的大小狼始終不起來,就去大狼身邊,啃了幾口肉,直接吞下去。這一幕讓劉景榮嚇壞了,早知道狼兇猛狡猾,沒想到連同類都吃。他戰戰兢兢地繼續和狼對峙著,猛然,狼發動進攻,一下子撲到了劉景榮,力量之大,把劉景榮的身子不僅撞倒了,火把和刀都被撞得脫了手,狼更加兇猛地朝著劉景榮的脖頸下口。劉景榮左躲右閃,不由得大喊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