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家拾趣
- (印)考希克·巴蘇
- 2301字
- 2024-05-28 14:48:01
序言
這些年來,我曾嘗試過各種類型的寫作。本書如實展示了其中的部分內容。這些章節的共通之處在于,我在寫作它們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無盡的快樂。撰寫研究論文也能給人帶來滿足感,但這兩者有著很大不同。通常情況下,論文寫作需要付出長時間的努力,有時還會經歷勞累不堪、心灰意冷等至暗時刻。本書收集的文章則與此不同,創作它們帶來的是即時的快樂。
在給本書斟酌書名的時候,我借鑒了英國數學家約翰·伊登斯爾·李特爾伍德的名著《數學家拾趣》。李特爾伍德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他一生成就無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和哈代共同給數學天才斯里尼瓦薩·拉馬努金教授過數學。他在工作之余創作的《數學家拾趣》后來成為一本名著。套用這樣一本名著的書名似乎有些唐突,但我想不出更合適的書名。李特爾伍德在書中寫到的一些謎題和悖論后來也廣為人知。我不敢說本書的內容也同樣深刻,但它確實也是一本雜記,書里包含了一部劇本、兩部孟加拉語短篇小說的譯文以及一款數獨類游戲的介紹說明。同時它也是一個經濟學家的所見所感所悟,盡管內容各異,但大部分文章都涉及了經濟學。這兩點應該足以解釋我為何選擇這個書名。
2009年12月8日,我懷著激動和惶恐的心情,以顧問身份加入印度財政部。在那之前,我一直醉心于研究和授課,有時也會為大眾媒體寫寫文章。由于兩者之間可能存在利益沖突,我決定停止為媒體撰稿。我在專欄寫了兩篇“告別”文章,然后就此封筆。本書開篇正是這兩篇專欄文章,余下部分基本都是我進入政府任職之前寫作和發表的文章。
兩年前,一家兒童讀物出版商邀請我寫一篇短文,談談我喜歡閱讀的原因以及我閱讀的書目。他們說要請一些“學者”寫文鼓勵孩子們多讀書。這一邀請讓我躊躇良久,因為我并不在他們所說的“學者”之列。但同時,我又覺得自己應該寫這篇文章,因為這樣做很有意義。雖然我不認為自己是個學者,但我想,讓孩子們相信我是學者并激勵他們多讀書,這雖然有說謊之嫌,但功利主義哲學家應該會認同我的做法,于是我就答應了出版商。
不過,我在介紹自己的閱讀生涯時,講述的細節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我最初開始閱讀是為了在學校那群書呆子面前占據上風,我說的是我在加爾各答上學時,那些總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戴著厚眼鏡的男孩。我也戴著眼鏡,而且鏡片的厚度直追那些“最強大腦”,但我的學習成績卻很糟糕。排名比我靠前的有很多學生,他們賣弄地談論世界大事、印度歷史和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名字。為了跟他們抗衡,我開始閱讀。其實,要想學到這些知識,我也可以去請教別人,但這樣的話,被我請教的人就會知道我才疏學淺。要想顯得素來博學廣識,讀書是唯一的方法。
這是一場無望的戰斗,我一直也沒能贏得那些頂尖學生的另眼相看,更記不住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名字。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閱讀興趣。我從來沒有像某些學者那樣嗜書如狂,但我很快對一些作家和體裁著了迷。我看過柯南·道爾的全部作品,伍德豪斯的書我也照單全收,我還看過泰戈爾、般吉姆[2]和薩拉特·錢德拉的孟加拉語著作。我表親的一個朋友跟我說起伯特蘭·羅素的著作,這讓我大開眼界。我意外地發現,即使最神圣不可侵犯的觀點,比如與宗教、來世和婚姻制度相關的觀點,也可以被質疑、被理論。如果經過理論,認為應該摒棄某一觀點的話,那么也可以將之摒棄。我的父母雖然傳統,但并不古板,在理性與某些公認教義相左的時候,我的父母從未讓我閉嘴,在這一點上,我很幸運。
經過閱讀的熏陶,我很快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我喜歡閱讀哲學、世界政治、劇本和詩歌。我讀過的劇本要多于我看過的戲劇。我要花很多時間去思考和寫作,時間總是很緊張,所以我一般都會精挑細選。我愛看的是演繹派哲學、浪漫派詩歌、幽默詼諧的劇本和小說、耐人尋味的政治學。
這些興趣愛好在本書中都有所展示。除了少數例外,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內容繁雜。但我相信,就其中某些文章而言,要想將之讀透并吸收,肯定不只是翻閱幾頁紙那么簡單。我希望它們能給讀者帶來思考。哈羅德·品特曾經寫過一首很短的詩,內容如下:
我看到了黃金時代的萊恩·哈頓,一次一次又一次。
他擔心這首詩過于簡短,就把詩寄給了他的朋友,劇作家西蒙·格雷。幾天后他給格雷打電話,問他是否收到了這首詩。令他格外高興的是,格雷回答說他已經收到了詩,但還沒有讀完。
我希望我的這本短文集不僅能給讀者帶來閱讀的樂趣,還能引發他們的深思。
在將本書整理成冊的過程中,阿拉卡·巴蘇、蘇普里約·德和什維塔通讀了手稿并提出了一些意見,在此我要感謝他們的幫助。正如前文所說,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我在2009年12月進入政府任職之前創作的。2010年12月初,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尼塔莎·德瓦薩給我打了個電話,對我略施壓力,要求我在月底前交稿。我雖然答應了,但內心頗為忐忑。雖然我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完成全部手稿,但財政部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聯邦預算案即將出臺,這讓我擔心能否趕在最后期限之前交稿。幸運的是,我在12月9日得了帶狀皰疹。雖然很痛苦,但我也得到了幾天的喘息時間,從日常的辦公室工作中脫身出來,完成了這本書。
我的母親烏沙·巴蘇于2010年10月7日去世,當時這本書正在創作之中。在那之前幾天,我剛好決定將我在她90歲生日時寫的一篇日記收入這本合集。我的母親給我帶來了很多靈感。她認為我擁有世間各種美好的品格,并對此深信不疑。無論我做什么,她的這種信念都不會改變。可以說它對我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但它又確確實實對我產生了約束。在此,我謹將本書獻給我的母親。
考希克·巴蘇
2010年12月25日
請參見我的《我閱讀的原因和我閱讀的書目》一文,載于2009年學樂出版社出版的《我為什么熱愛閱讀》一書。
[2]又譯班吉姆,印度孟加拉語小說家、孟加拉語現代文學的先驅。——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