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地產集團盤活土地資源
創建地產集團
在“八大投”中,地產集團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它主要承擔土地儲備職能,但又與一般的土地儲備中心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我剛來重慶不久,市委主要領導就對我說:“重慶的土地管理沒有到位,這件事你抓一抓。”
當時,重慶90%以上的土地是協議轉讓的,有時一次就轉讓上萬畝。土地出讓規模不小,但由于沒有經過招拍掛,資產價值難以體現。2001年,全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僅3億元,對城市建設的支持力度很弱,而城投公司修路架橋一年還要借10億元。大量土地囤積在私人手里,政府不僅享受不到土地增值收益,在蓋宿舍、修人大與政協的辦公樓時,還要向開發商買地。而且,五六年前開發商向當地政府出價每畝六七萬元買到的地,現在政府想要買回來,出價到每畝七八十萬元,開發商都不肯賣。這種奇怪的現象當然要改變。
當時,國家已經有明確精神,土地一級市場要掌握在政府手里,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結合落實中央精神和市委主要領導指示,我開始籌備組建地產集團,作為市政府土地儲備的功能性平臺。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二是使政府把在城鎮化進程中增值潛力巨大的土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有利于保障未來發展用地需求和增加政府財源;三是可以防止各類腐敗現象發生。
地產集團三大功能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支持下,2002年底,重慶市政府開始“炮制”地產集團。
2003年2月初的一個周末,在五洲大酒店,剛剛卸任的市國土房管局局長坐在了我對面。該同志熟悉業務,實踐經驗豐富,我和書記、市長商量以后,任命他為即將成立的地產集團董事長。
2月28日,地產集團掛牌成立。國土房管局下屬的土地儲備中心和土地整理中心并入地產集團,出于預防腐敗的考慮,土地交易中心還留在國土房管局。
地產集團主要承擔三項功能。一是開展土地儲備。二是進行土地整理,就是通常所說的耕地占補平衡。從成立到2010年底,它復墾了約10萬畝耕地。三是發揮融資功能,承擔城市基礎設施和一些公益性社會文化設施的投資建設責任。
作為一種有意識的制度安排,重慶市地產集團沒有房地產開發功能,目的是防止國有投資集團炒房、炒地皮,與民爭利。
啟動資金從何而來
實現地產集團的三大功能,關鍵是要靠盤活土地,管好、用好土地增值收益。其中,通過儲備地向銀行抵押貸款,拿到征地動遷的啟動資金是基本前提。
以前,銀行對土地儲備整治管理比較寬松,憑一張政府批文就能向銀行融資。地產集團成立半年后,即200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規定銀行貸款必須有抵押物,原來的政府批文不管用了。
地產集團開展土地儲備,必須向銀行貸款,可現在僅有政府的土地儲備批文,批文不能作為抵押物了,怎么辦?我們設計了一個土地儲備證,提供給地產集團,用作抵押物向銀行貸款,過渡了一年。在這一年里,重慶加快土地整治,儲備了2萬多畝土地,并辦齊了土地使用權證。此后,每年有進有出,實現了良性循環,地產集團始終保持手上有2萬多畝土地權證,從根本上解決了銀行抵押的問題。
這一招,全國很少有人干,一般都是零打碎敲,整治一小塊賣一小塊。而我們則是整體規劃、成片整治、周轉配資,通過這樣的制度創新,重慶的土地儲備達到了足以調節土地市場的規模,進而可以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發揮作用。
收到了三重功效
借助地產集團這個平臺,重慶逐步建立完善了土地儲備制度,并發揮出三個獨特作用。
一是調控土地市場。通過“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制度安排,重慶市政府掌握了主城近一半的可建設用地。在某地區地價過快上漲時,政府就可以多拿出幾塊土地進行拍賣,從而平抑地價。政府通過調整供地規模和節奏,穩定土地市場。由于地價連著房價,這一舉措成了重慶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撒手锏”。
二是規范土地出讓,防止腐敗。土地批租環節極易發生腐敗。原來,重慶的土地審批方式是市國土房管局批指標,擁有土地所有權或管理權的區縣、鄉鎮以及企業,都有權賣地。它們和開發商私下談好了價格,就向國土房管局報批。國土房管局如果不批,就會被指責“官僚主義”;如果批了,則往往掉入陷阱,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成立地產集團后,土地儲備做到了“三權分離”:土地出讓權集中到地產集團,區縣政府、一般國企、基層單位無權賣地,還要配合地產集團征地動遷,它們沒了決策權,房地產商不能尋租,就無法滋生腐敗;國土房管局只是宏觀管理,不能全權處置具體地塊,也不能腐敗;地產集團雖然掌握土地,但土地出讓收入要與市、區縣兩級政府分成,區縣會監督,國土房管局會管理,它也不敢腐敗。通過這樣的制度設計,重慶土地出讓環節干凈了很多。
三是充當為民辦事的戰略后備軍。建立和規范土地儲備,可以有效彌補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資金缺口。首先,借助儲備土地的信用功能,可以向銀行融資,“以時間換空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其次,土地儲備的重點就是提前量,資產價值會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隨著城市發展而大幅提升,這筆巨大的財富增值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就可將其用于修建老百姓急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