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金礦脈的發現
自約翰內斯堡市中心沿“大礦脈大街”西行5千米,便到了“喬治·哈里森公園”。無人看守的大門兩旁分別裝飾著剪成日月星云和雷電彩虹等形狀的彩色鐵板。入門便下一個陡坡,四顧竟是一片荒野。左邊一個尖頂廊檐下庇護著一臺黢黑的老式搗礦機,前方鐵欄的下面是一個裸露著巖層的礦坑和廢棄的鈄井,礦坑旁和鈄井入口處簇簇枯黃的野草隨風搖曳。名為公園,但游人難見。與不遠處喧鬧的約翰內斯堡相比,這里的點點滴滴掩飾不住一種凄愴。
然而,110年前就是在這里發生的一件事才魔幻般造就了高樓林立的約翰內斯堡,并使南非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黃金國”。為了紀念發現金礦的喬治·哈里森,人們于1988年在約翰內斯堡東部24號公路旁樹立起一座雕像: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左手持一柄礦鎬,右手高舉一塊礦石,從那張大喜過望的臉上,似乎可以聽到“啊,這是黃金!”的歡呼。
澳大利亞人喬治·哈里森1886年發現南非金礦脈的故事很有戲劇性。據載,這位來自大洋洲的淘金者不僅在本土狂熱地追逐黃金暴發夢,還曾遠渡重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碰過運氣,隨后又浪跡至非洲大陸最南端。同許多淘金者一樣,哈里森最初在南非的日子里不僅沒有圓了黃金夢,還常常被一種貌似黃金的黃鐵礦石所愚弄。被這種人稱“傻瓜黃金”的礦石捉弄過幾次以后,哈里森變得有些心灰意冷。1885年年底,他決定與朋友喬治·沃克一起去巴伯頓再碰碰運氣。或許是為了賺幾個小錢,他在半路上停下來幫一家農場建造房屋。
1886年3月第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哈里森坐在農場內一座小山山頂向下張望。山下那座新建的房子就差鋪上波紋鐵屋頂了,哈里森計劃當天就完成鋪頂,然后向主人討一瓶白蘭地酒高興一下。想著想著,他站起身來,快步向山下走去。沒走幾步,他便“撲通”一聲被草下一塊礫石絆得向前栽去。哈里森邊罵邊掙扎著站起身來,回身在草叢中撿起那塊將他絆倒的石頭向地上砸去。似乎還不解恨,他抬起腳來要將碎石踢向遠方,但那只腳卻不由自主地停在了半空,因為其中一塊碎石正挑逗般閃爍著金光。哈里森條件反射地想到了數次令他掃興的“傻瓜黃金”。“黃鐵礦,你再也騙不了我了!”他大叫著。盡管如此,他還是撿起了那塊礦石,斜對著陽光反復端詳。他越看越激動,“上帝,這回真是黃金!”
他用手扒開草叢撿起另外的碎石,然后雙手捧著礦石跑下山去。“你快來看看這個。”他激動地喚來淘金老友沃克。沃克將礦石從各個角度審視一番后,口中吹出一聲表示驚喜的口哨。“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富的金礦石,你從哪里發現的?我們必須得到證實!”沃克邊說邊招呼哈里森拿上礦鎬,兩人興沖沖地奔上小山,又從那個已露頭的金礦脈上砸下一堆石頭拿回房中。他們先用犁頭和鐵篩將礦石搗碎過篩,再將搗碎的金砂倒在一個長柄平鍋內一遍遍用清水淘洗。當他們屏住呼吸將平鍋內最后一點雜質和泥水倒出后,鍋底處閃現出了粒粒真金。隨即,便響起了一陣歡呼。
在此以前,淘金者雖然在南非也時有發現金礦,但那都是儲量不大的沖積層金礦,而哈里森所發現的則是一條適合運用現代工業技術進行長遠和大規模開采、且含金量極高的金礦脈。別具意味的是,曾狂熱追逐黃金夢的哈里森在發現金礦脈后,并未因此變得富有。他在得到金礦發現者所有權、并用木樁將那一地區標出歸屬后,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開發金礦所需的資金,最后他以10英鎊的價錢將這一所有權賣予他人。此后,人們只聽說他又向巴伯頓方向云游而去,便再也沒了消息。
哈里森或許沒有想到,他的發現誘發了歷史上又一次大規模淘金狂潮;綿延300千米弧形金礦脈的巨額利潤還刺激爆發了1899年的第二次英布戰爭;僅用不到100年時間,黃金生產便泡沫般催化出了一座名為約翰內斯堡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