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歲月
- 溫憲
- 1676字
- 2024-06-04 15:56:29
滔滔好望角
南非最令人神往之處便是好望角。這個名字即使在兒童的認知里也絕不陌生,也因此吸引了無數人前往。
好望角與南非的發現密不可分,而其具體的過程眾說紛紜。人們一般認為,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的探險船隊于1488年2月3日繞過好望角約350千米后在莫塞爾灣登陸,標志著人們首次發現南非大陸。但也有考古發現推測,是腓尼基人早在2000年前就發現了南非。
甩掉開普敦市內的喧囂,汽車沿著開普半島西海岸向南輕快地奔馳,約一小時后就進入了好望角自然保護區。7680公頃的保護區內,凸凹不平的鐵銹色地面上生長著一片片低矮的灌木叢和被稱為南非國花的山龍眼屬鮮花,間或有狒狒、非洲旋角大羚羊等動物一躍而過;陰云低垂密布,繼而飄起了雨絲,更令人感到蒼涼寂寥。這也許正是開普敦建筑師布賴恩·曼瑟1928年提出建立這一自然保護區時的初衷:讓好望角永遠保持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500多年前第一次見到她時的模樣。
汽車沿著路標向西南方駛去。伴著陣陣濤聲,一個如同伸入大西洋中巨大鱷魚爪的岬角映入眼簾。墨綠色的波濤托起白色的浪花,輪番拍打著岸邊嶙峋的亂石,群群海鳥追逐著浪尖俯仰嬉戲。一塊黃色木牌上用英文和阿非利加文標明:好望角/非洲大陸最西南端/南緯度為34度21分26秒/東經度為18度28分26秒。難道這里就是令人神往的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匯合之處?好一個“云翻一天墨,浪卷半空花”的好望角!
葡萄牙詩人卡蒙恩斯在其優美的敘事長詩“魯西亞德”中,講述了好望角的神奇傳說。古希臘時,碩大無朋的亞當阿斯特伙同其他99個巨人圖謀反抗諸神,試圖用風暴攻取奧林匹斯山,但被在諸神前面的赫爾克勒斯和沃爾坎打敗。作為永久的懲罰,巨人們被流放到世界的盡頭,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亞當阿斯特的身體化為崢崢丘岳,形成了好望角。開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風暴和雷電的作坊,好望角周圍海域上怒號的狂風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斷巡游的魂靈。對敢在這一海域攪擾他的人,他會咆哮著施以可怕的報復。
好望角的峭崖、亂流和植被無一不流溢著大自然的神奇。好望角及其所在的開普半島下沉積著一層有5億3千萬年歷史的花崗巖層,這使狹窄的半島足以抵御任何狂風惡浪。好望角附近的花崗巖層下有著許多海洞,其中的一個深達61米,直徑為12米。好望角離南緯40度大西洋海面的“咆哮西風帶”很近,以大風著稱。每年夏季(10—3月),強勁的東南風持續不斷地掃過好望角,時速可達120千米。大風使人類活動受到影響,也使許多植物龜縮在背風一側生長。但這種東南風卻有一大益處,它可以凈化空氣,使蚊、蠅等極難存活,因而被人們譽為“開普醫生”。
開普半島夏季的平均溫度為20.3攝氏度,而東海岸的溫度至少比西海岸高6攝氏度。在南非實行嚴格種族隔離的時期,這種自然氣候的不同也被用來加劇人間冷暖。在東部海濱一家餐廳工作的一位黑人姑娘說,以前黑人和混血人都被趕到靠近大西洋的陰冷的一面去住,現在他們可以移居到靠近印度洋的一面,同白人一樣享受那里的陽光了。
除了一些殘存的貝丘,史前人類在好望角沒有留下任何有記載的歷史。在一次尋找非洲大陸盡頭的探險中,迪亞士率船隊于1488年首次闖入了亞當阿斯特的禁地,開始了人類對好望角的認識。在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的萬里航途中,苦于疾病和風暴的船員們多數不愿繼續冒險,數次請求返航。迪亞士力排眾議,堅持南行。1488年1月,他們的船被一場風暴裹挾著漂流了十幾天后,不知不覺中已繞過了好望角。在返航途中,他們再次經過好望角時,正值晴天麗日。葡萄牙歷史學家巴若斯在描述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時寫道:“船員們驚異地凝望著這個隱藏了多少世紀的壯美的海角。他們不僅發現了一個突兀的岬角,而且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迪亞士感慨地將其命名為“風暴角”。據說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迦馬經此赴印度滿載而歸后,葡王約翰二世將其易名為“好望角”,以示繞過此角就帶來了好運。但亞當阿斯特似乎并未忘記報復迪亞士,1500年,迪亞士隨另一位葡萄牙航海者赴印度途中,在好望角的一場風暴中罹難。站在好望角的峭崖上,你仍能聽到一個新的傳說:人們常常于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之際,見到有人駕一葉輕舟,奮力拼搏著穿越好望角。人們會告訴你,那就是不屈的迪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