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改進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的思考

西安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 馮力沛

摘要:隨著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企業對“財經類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大,這就使得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成為必然,而這也對改進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提出要求。本文通過分析發現,當前專業英語教學中主要存在過分強調教師引導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難以及教學平臺難以發揮功效等問題,這些問題與語言的公共品屬性、教學模式單一化和教學平臺構建要求高等存在密切的聯系。就此,本文給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專業英語;語言;教學

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制定實施,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再上一個臺階,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涉外貿易人才的供給不足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缺乏專業的涉外貿易人才,我國中小企業在布局海外時得不到有力的智庫支持,也就不能進行更具廣度和深度的境外投資,進而使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受到制約。而一個專業的涉外貿易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涉外貿易知識,還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鑒于此,鼓勵高校培養“財經類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就成為順應我國涉外貿易發展的必然舉措。然而,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高校克服有限的教學時間的約束,調動一切教學資源保障學生不僅能習得扎實的財經類專業知識,還能熟練地掌握外語技能。而這也正是改進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的根本緣由。

1 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財經類專業英語是一門綜合財經類知識和英語知識的課程,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考慮這兩類知識的結合,還要對二者的獨特性進行闡釋。這也就表示學生若在課前具備了基礎的財經類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否則以兩類知識的系統性而言,需要安排較多的課時進行詳細講解。這也是為何財經類專業英語多設置在高年級培養方案中的原因。與此同時,課程特征用“專業知識為體、英語知識為用”來進行總結,也可以指出財經類專業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以及表明課程教學的重點和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公共英語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較多的相似性。

1.1 過分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

如果將語言視為一種產品,那么教師和學生就是課程教學中語言的供需雙方。其中,教師是語言產品的供給者,學生則是語言產品的需求者。要達到語言產品的“出清”,就需要實現教學雙方的供需均衡。換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的語言知識恰好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則,在實際教學中,受課時、學生學習興趣及個體知識儲備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課程教學并不能輕易實現語言知識的“出清”。尤其是在學生沒有充分表達學習需求的情況下,能否習得知識的主導權就會完全移交給教師,從而為課程教學中形成教師作為語言產品供給方的“賣方市場”埋下伏筆。這種“賣方市場”實質上就是著重強調了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其最顯著的后果即教師的不作為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而言,教師若在自主發展方面缺乏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和教學技能的意識[1],會在進行語言教學時,表現出一方面對舊知識進行重復講授,另一方面對新知識吸收不夠,使得課程內容缺乏新穎性,進而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2 難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的真諦就是要讓學生習得如何學習”,所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通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生可以擺脫課堂教學的制約,獨立自主地習得知識。尤其是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上,自主學習動力的形成更為重要。誠如上文所述,專業英語是兩類知識的結合,課程內容涉及廣泛,知識也較為深奧。學生若沒有自主學習的動力,將無助于課程知識的習得。而自主學習的動力實質上就是學生習得知識的主觀意愿。這種主觀意愿在學生學習課程時可能會出現下降,具體在財經類專業英語的教學中表現為:一方面,學生會對已經具備的專業基礎知識產生倦怠;另一方面,也會因英語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而對課程產生厭學情緒。特別是當面對大學課程安排密集的情況時,這種主觀意愿的降低將更為顯著。

1.3 教學平臺的運行難發揮功效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財經類專業英語開始尋求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形式相結合、網絡輔助與教師講解相融合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與協同學習并舉等教學方式。顯然,這些舉措都離不開以網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學平臺的構建與運行。借助教學平臺的構建與運行,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這些技術手段常存在濫用之嫌,非但無助于教學平臺功效的充分發揮,反而會模糊教師授課的重點,迫使教師將時間過多用于信息技術的操作。調查顯示,大學課程的周課時安排已然給教師造成不小的工作壓力[2]。當這種工作壓力不能得到有效紓解時,教師還要承擔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與運行,這可能會讓教師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當教師面對科研任務、職稱評定等問題時,更會增加工作壓力,不愿過多觸及除課堂教學外的其他教學事務,進而使得教學平臺的運行難發揮功效。

2 課程教學出現問題的根源

誠然,以上問題并不足以概括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這一點從以“財稅知識為體”的課程特征總結中就可得到印證。假如學生前期沒有掌握好財稅專業知識,將直接影響課程教學,而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不過,與英語知識的教學相比,這些問題的出現在課程改進中顯得并不迫切和占據主導位置。由此,解決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問題的重心自然就在于英語知識方面,而其產生的根源也就與語言教學存在密切的聯系。

2.1 語言具有公共品屬性

雖然語言被界定為一種產品,但產品屬性卻更趨于公共品,這已為一些研究所證明[3]。而語言具有公共品屬性也能解釋學生為何出現自主學習動力不足。因為公共品可以分為純公共品和俱樂部產品等,所以語言的公共品屬性也會存在不同類別的劃分。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講,本國語言屬于純公共品,外國語言則可歸為俱樂部產品。這是因為,語言學習者可在“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情況下“免費”使用本國語言,卻要為“消費”外語公共品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以作為進入“外語俱樂部”的“會費”。由此,在沒有明確外語公共品收益的情況下,外語的“俱樂部產品”屬性就成為壓倒外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最后一根稻草”。這一點從留學成為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外語的首要因素中可得到印證[4]。在明確的收益導向下,學生會積極學習外語,但同時也應注意,這一人群的規模畢竟有限。一般情況下,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求職。只是英語在求職中的作用主要是作為應聘的輔助證明,所以在進入職場后,若沒有高頻使用英語的必要,外語學習者也就缺乏持續自主學習的動力。

2.2 課程教學模式單一化

現階段,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主要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所謂傳統教學模式,是指課程教學的完成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預習、反饋為配合的模式[5]。由于這種模式是課程教學的基本狀態,能夠實現教師“教”、學生“學”的初衷,所以如果教師能認真備課,對知識點進行有條理的講解,學生也能積極預、復習課程內容,參與課程互動,那么傳統教學模式還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寬,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也日漸凸顯[6]。首先,要求教師需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對重要知識點進行系統的闡釋,以便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知識[7]。特別是在英語口語的培養上,由于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多處于被動“聽”的狀態,不能充分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也就不能充分體會英語知識的實用性,所以在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上,常常缺乏持久的動力。其次,學生的個體性得不到充分培養。這種個體性要求教師對每位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等都能給予尊重并進行個性化引導,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著重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意識被置于次要位置,所以在教學效果的達成上往往會出現力有不逮的狀況。

2.3 教學平臺構建要求高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多媒體等日漸成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各門課程都順應趨勢配備了較為完善的網絡硬件設施和便捷的網絡服務。借助網絡、多媒體等新技術的運用,學生可在課余時間的任何地方獲取教學內容、提交作業并進行在線測驗,教師也可在線答疑和審閱批改作業等。可以說,信息技術的使用讓師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保障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只是從教學平臺的功效出發,即使建設了完善便捷的教學信息網絡硬件,也不盡然構建起合宜的教學平臺。相反,如果過分依賴網絡、多媒體等技術手段的使用,只會讓課程教學淪為一場信息技術的展示,背離課程設置的初衷。由此,在構建教學平臺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英語教學的內容、特征以及教學雙方的供需狀況等。只有將這些因素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發揮教學平臺保障教學效果達成的作用,所以構建教學平臺需要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教學資源。

3 改進教學的結論及建議

綜合而言,作為一門專業英語課,這類課程遭遇了與公共英語課類似的問題,即過分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難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教學平臺的運行不易發揮功效等。面對這些問題分析發現,語言具有公共品屬性、課程教學模式單一化以及教學環境構建要求高等是造成其出現的原因。由此,在以問題和原因為導向的基礎上,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進:

第一,注意“教”與“學”雙方地位的并重性。教學程序的完成需要“教”與“學”雙方的共同參與。若只強調其中一方的作用,就會在知識配置上出現“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等教學資源無效率的情況。而審視財經類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當前采用的教學方式就是著重強調了“教”的作用,而相對輕視了“學”的地位,所以課程教學始終沒有收到足夠好的效果。由此,改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與“學”置于同等位置。通過強調“教”與“學”雙方的并重性,教師不僅可以針對性地講授教學內容,還可以對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及時釋疑,為學生習得系統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第二,確保教學平臺的順利運行。教學平臺的構建與運行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當前,財經類專業英語課程使用的教學平臺主要是課堂,師生只能通過課堂問答、完成作業以及隨堂測驗等方式進行交流。雖然也借勢網絡技術不斷擴展教學平臺的構建和運行,但還是沒有發揮出其預期功效。究其原因在于,教師除了要承擔課堂教學外,還要為設計個體性的教學方案和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營管理付出更多的成本,這就制約了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與運行。由此,降低成本成為保障教學平臺順利運行的關鍵。

第三,推動教學主體利益與教學目標的統一。雖然課程教學具有明確的目標設定,但在教學主體利益的驅動下,這些目標可能并不會完全實現。這一點亦如公共選擇理論所述,集體目標的實現會受到個人利益的影響。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雖然師生的共同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但教師與學生都有各自的個人利益,分別是教師為了通過科研考核、評定職稱,學生為了就業或升學。顯然,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前提下,當這些個人利益與教學目標不能契合時,教學質量就得不到保障。基于此,以教學目標與個人利益相契合為導向設計激勵機制就成為必要。

參考文獻:

[1]王雪,張偉.高校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現狀與策略分析——評《高校英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研究:理論、現狀與策略》[J].高教探索,2019(1):2.

[2]張冰.西部普通高校公共英語教師激勵現狀調查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21-128.

[3]張衛國.語言的經濟學分析:一個初步框架[D].山東大學,2008:67.

[4]趙淑萍,王麗娟.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3(10):108-111.

[5]徐偉,袁海濱,陶淑霞.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究——以“普通昆蟲學”課程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40):82-85.

[6]李英.論高職英語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模式與傳統外語教學模式的整合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37-38.

[7]盧映西,王秀輝.新時代財經類高校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大學教育,2019(3):134-1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韩城市| 金平| 五莲县| 达尔| 上饶市| 商河县| 绥芬河市| 安化县| 屏南县| 梁山县| 东莞市| 郓城县| 葫芦岛市| 关岭| 定远县| 莲花县| 即墨市| 长岭县| 三河市| 仙居县| 昭通市| 汾阳市| 饶阳县| 甘洛县| 淮滨县| 萍乡市| 岚皋县| 淮安市| 静海县| 红原县| 霍林郭勒市| 石首市| 婺源县| 米林县| 吉林省| 揭西县| 宁强县| 宝丰县| 和顺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