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梁四維上高中了。
從家里到學校約有五公里的路程,上學沒有公交車。即使有公交車,他也舍不得花錢坐車去上學。
有道是:有苗不愁長,無苗愁斷腸。梁四維現在已經長成了一個小伙子,頭發又黑又粗,身材偏瘦,高高的個子,寬寬的肩膀。兩道濃眉下邊閃動著一雙精明、清澈的大眼睛,說話時露出兩排潔白整齊的牙齒,很是招人喜歡。
梁四維被全班同學推選擔任體育委員,每天早晨都是他帶領全班的同學走出校門,到公路邊跑步。每次快到一座橋梁前,他是將齊步走的口令改為散步走,待過橋后再帶著同學們跑步。
有的同學對他這種做法有些不理解,他對同學們說:“我們一個班有五十多個人,如果在橋上齊步跑,頻率一致,容易產生共振。當共振的強度超過了橋梁的承受力,嚴重時橋梁就會出現垮塌?!?
“我們都學過物理,但沒有像你這樣,能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一位同學贊賞地說。
每個星期天,梁四維與同村里幾位同學照例步行去上學。這天,他突然對另外幾個同學調侃道:“我們幾個都是行而上學的人。”
梁法起反駁他:“你是形而上學的人,我們不是,我們看問題從來都不是片面、孤立的?!?
“你們不承認自己是行而上學的人,我承認。但是我倒要問問你們,我們現在在干什么?”
“在走路呀?!?
“那么,走是不是行?”
“是?!?
“那好,既然你們承認走就是行,我們走著去干什么呀?”
“去上學呀?!?
“這不得了,我們是不是行而上學的人?”
這時幾個人都不約而同地邊朝梁四維背上邊捶邊說:“你這是牽強附會,勉強比附。”
梁四維上高中時,也像他二叔當年一樣,每天吃的都是從家里帶來的咸菜。由于平時在學校吃不上新鮮的蔬菜,口腔出現潰瘍。到了星期六下午,盼著早點放學回家。
甄孝賢在梁四維上高中住校以后,專門買了一本過一天就扯下一頁的日歷。每到星期六的下午放工后,匆匆忙忙趕到菜地里摘些蔬菜回來,給兒子炒著吃。
時間也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轉眼間,三年的高中校園生涯結束了。
高中畢業回到農村后,梁四維一度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他給二叔寫信,談了自己內心的苦悶。二叔只是一個高校的老師,沒有權勢,他只能勸梁四維安心務農。但在信中叮囑他不要把學習撂荒了,有時間還是要多看書。知識裝在自己肚子里一輩子爛不了,也臭不了,將來定會有用處。
梁四維高中畢業后,保持著喜歡看書的習慣。有一天,他在一本書里看到海倫·凱勒說的這樣一句話:“我一直在哭,哭我沒有鞋穿。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人沒有腳……”由這句話他聯想到自己:我雖然是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但我有一個好母親呵護著我,比我還可憐的人多的是。
他從海倫·凱勒這一句話中得到了一點安慰。
深秋季節樹樹秋聲,山山寒色。梁四維回到農村參加生產勞動幾個月后,轉眼間天氣又開始轉涼了。這天晚上,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他翻來翻去怎么也睡不著。清晨,打開窗戶,吹進來了薄薄的霧氣。一陣寒風襲來,他打了一個冷顫。
看到遠處飄落的樹葉,內心十分感傷。他站在窗前吟起了清代陶宗亮的一句詩:“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一個剛剛離校的回鄉青年,考慮最多的是個人前途問題。
征兵工作是在十一月下旬進行,梁四維得知今年征兵工作快要開始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他認為:自己的路靠自己走,一個農家子弟,選擇與努力同樣的重要。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不能優柔寡斷。司馬懿疑慮了一回,天下三分;項羽猶豫了一會,錯過了天下;拿破侖多等了一天,丟掉了整個王國。
梁四維當即給二叔寫信,談了自己想去當兵的想法。
梁思恩收到信后,回信對侄兒的想法表示支持。并叮囑他:“當兵也不是想當就能當得上的,你要抱著一種正常的心態,接受部隊的挑選。如果當不了兵,你也不要有什么思想負擔,人的一生不會只有一條路可走。假若能當上兵,要把高中文化課本帶上。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水平在不斷提高,要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來推動部隊的現代化建設。我敢說,過不了幾年,部隊提拔干部,平時的表現只是一個方面,還要在有文化、有知識的戰士中選拔。因為小米加步槍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有些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沒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是沒法操作好的。你叔叔沒有當過兵,對部隊的情況并不是很熟悉,但我想道理是相通的……”二叔給他寫的這封回信很長,對他也叮囑了很多,特別是要他重視文化知識學習的指向更加明確。
當梁四維向母親說出了自己要去當兵的想法以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甄孝賢并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態度還十分明朗地表示支持。
農村青年想當兵必須具備兩個先決的條件。一是出身要好,本人沒有違法亂紀的劣跡;二是體檢要合格。有的青年為了能當上兵,想盡了辦法。血壓較高的人,在體檢前偷偷地吃牙膏,據說這種辦法可以在短暫的時間里起到降壓的作用。身體偏瘦的人就拼命喝水,以增加體重。
梁四維沒有搞那些邪門歪道,他也不知道這些辦法。體檢時,他身體倒沒有什么問題,只是很瘦,體重只有47公斤,他的體重剛夠標準。
從報名參加體檢到送達入伍通知書,十天左右時間就塵埃落定。
梁四維收到入伍通知后,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唱起了“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它山高水又深……”此時他活脫脫像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這首歌剛唱完,又學起荊軻唱道:“壯士欲行兮心茫然……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的表現雖然有些反常,但可以看出內心是多么的興奮。
梁秋迎從弟弟收到入伍通知的那天起就開始抓緊時間給他繡鞋墊。在那短暫的幾天里,她每天都熬到深夜。多年來通過母親手把手地教,她的針線活做得很好。想到弟弟要出遠門了,她給弟弟繡的鞋墊很用心。鞋墊圖案寓意吉祥,色彩搭配醒目。
甄孝賢看到梁秋迎熬夜繡出的兩雙鞋墊,高興地說:“姑娘,你的針線活兒現在比我做得好!”
“還不是媽很有耐心地教的,不過我還是沒有媽的針線活好。”梁秋迎撒嬌地回答母親。
甄孝賢說不出什么感人至深的話語,對梁四維要求去當兵比較支持,那是因為她認準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國家就是天下老百姓共同的家,一個家總得有人看守。如果人人都不去當兵,那這個家就像門上沒有上鎖。
農村人雖然對外面的世界知道得很少,但他們會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判斷事情。村里人看到部隊發給梁世維的不是棉鞋,而是里面帶毛的皮靴,就知道他即將去當兵的地方很寒冷。
有一位村民對甄孝賢說:“四維他媽,我看部隊發給梁世維的不是棉鞋,而是里面帶毛的皮靴。那地方肯定很冷,不知道這孩子到那里去了以后能不能生活得習慣?”
“別人能習慣,一個窮人家長大的孩子更能習慣。古人說得好,好男兒志在四方。一個男孩子在年輕的時候,出去受些磨煉不是什么壞事。”從甄孝賢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她對兒子到部隊后要受些苦是有思想準備的。
古人說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在離家之前,甄孝賢對兒子是千叮嚀,萬囑咐:“四維,你這是要去出遠門了,自己要照顧好自己。部隊上都是來自天南地北的人,世上最難的是人與人相處。做人一定要誠實本分,不要耍小聰明。我還要告訴你的是,你要改掉同別人站著說話時喜歡把雙手抱在胸前這個不好的習慣。這個壞習慣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就是改不掉。千萬不要跟上級領導開玩笑,就是跟戰友之間開玩笑,也要掌握好分寸……”兒子即將遠行,她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梁熙臺對哥哥即將告別家鄉也是依依不舍。在離家的前一天晚上,他特地跟哥哥擠在一床被窩里,兩人聊得很晚。想到哥哥明早就要出門了,在他的催促下,兩人才入睡。
新兵到部隊后,首先要在新兵連進行隊列訓練。一個叫荀青峽的河南兵在進行隊列訓練齊步走時,新兵班長喊口令邁左腿,他就揚左手,邁右腿,他就揚右手,惹得全班的新兵彎腰大笑。
新兵班長多次糾正都無效,也多次對他訓斥。他本人感到很難堪,悄悄地跟梁四維說起了自己內心的苦惱。
梁四維對他說:“吃完晚飯,等到天黑以后,我們到操場的角落里,我幫你糾正?!?
梁四維為了糾正荀青峽不規范的隊列動作很有耐心,他站在荀青峽背后。梁四維喊口令,當他邁左腳時,抓住他的左衣袖。他邁右腳時,抓住他的右衣袖。但只要放開手,讓他徒步走還是老樣子。
荀青峽很不好意思地對梁四維說:“梁四維,我怎么這么笨呀,這么個簡單的動作都改正不了。我真擔心部隊會把我給退回去,要是真的把我退回到老家,我就沒臉見老家的人了。”
梁四維安慰他:“荀青峽,我們都是從農村來的,對農村的事都很熟悉。我就用農村的事給你做個比喻吧,你看馬比牛跑得快,但犁田耙地就不如牛。我的隊列動作比你做得是要好點,但我投手榴彈就沒有你投得遠,這不就是你的長處嗎?”
“啥長處,那是耍傻力氣?!避髑鄭{不好意思地用很濃的河南鄉音說。
梁四維連忙糾正他說的話:“你這話說得不對,做什么事都有技巧。我力氣可能沒有你大,但我投彈沒有你投得遠,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完全掌握手榴彈在出手前那一瞬間的動作要領。你并不笨,只要你好好練,糾正這個動作是沒有問題的。你心理上不要太緊張,越是緊張越是做不好。一次不行來二次,我會始終幫助你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梁四維小時候因為四叔經常帶著他玩,長時間的接觸,他有一點很像他的四叔——遇事喜歡動腦筋。新兵連吹過熄燈號后,他躺在床上又開始琢磨幫助荀青峽的訓練方法。想了很長時間,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在他的左右手腕上各拴上一根近一米長的繩子,他站在荀青峽后面喊口令。只要他擺手不對時就將繩子往后拽。這樣做比拉他的衣袖更及時、更靈活,效果更好。
荀青峽很不好意思地說:“為了我,讓你受累了!”
“如果不是當兵,在茫茫人海中,我們不說不會認識,甚至一輩子也見不上面。我們能夠在離家千里之外認識,這就是緣分,你不要那么客氣。”梁四維以很平和的語氣安慰他。
他們單個練習了幾天后,荀青峽有所進步??陀^地說,他的隊列動作的協調能力確實比較差,他正步走的動作也不是很標準。新兵連的管理很嚴格,星期天不請假,戰士就不能擅自離開營房。他在休息天幫助荀青峽隊列訓練的事,不久被人發現。排長在全排周末晚上的點評會上,對梁四維這種樂于助人的行為進行了表揚。
梁四維在心理上根本沒有想到要得到表揚,只是純粹想幫戰友。那時候的農村兵,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文化低,見識少,有的人接受能力也不強。像荀青峽這種情況不是單個現象,在七班有個新兵也犯有類似的毛病,連長讓七班長也采用梁四維這種辦法進行訓練。這一個不經意的做法,成了新兵隊列訓練的小發明。
人是六根不通,總有一根通。荀青峽在隊列訓練上不行,但在射擊、投彈等方面的成績都很優秀。從梁四維幫他糾正了隊列訓練不正規的動作以后,內心上也增強了自信。
離家千里,總希望與家中保持密切的通信聯系,這是剛入伍的新兵普遍存在的一個共同心理。只要郵遞員一到連隊,大家都是爭先恐后地去查看有沒有家中的來信。這一現象,在新兵當中無一例外。
梁四維到部隊,每次他寫的信發出后,最盼望的是家里盡快回信。給梁四維回信,甄孝賢都是自己寫。她認為只有自己親自回信,才能說出當母親最真實的心里話,兒子有什么事也會喜憂無瞞地給母親說。
甄孝賢這次在給兒子的回信中寫道:“你在信中說到幫助一位戰友訓練的事,我很高興。你不是在家里,出門在外,更要學會樂意幫人。你幫了別人,千萬不要認為對方欠你的,那是做人最根本的基礎。如果別人幫助了你,你一定要知道感恩。不懂得感恩的人,再多的朋友也要離去。不懂感恩,本事再大也不會成功。四維,你要記住,牛馬的架子大了,可以賣個好價錢,但人的架子大了不值錢。你時時事事要把別人看高些,把自己看低些。人與人相互之間,偶爾有些磕磕絆絆是難免的。如果是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多給別人說一聲對不起,這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在與戰友交往中,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首先不要強調別人對不對,而是要看你自己做得好不好……”甄孝賢雖然說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論,但句句質樸,句句都是很受用的大實話。因為母親在信中沒有說什么不便示人的家事,他把母親這封信給同班關系好的戰友看。有的戰友看完信后,對他母親在信中說的話十分佩服。
梁四維之所以主動給戰友看母親的回信,不可避免地有些炫耀的想法。因為不說是一個農村婦女,就是同時入伍到部隊的戰友,有的文化程度很低,有個別戰友只上了一兩年學。
新兵剛到部隊是不發領章和帽徽的,到部隊一個月左右還要進行一次體檢,身體不合格的新兵退回原籍。有一位與梁四維一起到部隊的同鄉經常出現頭暈的情況,有時還不能參加訓練,這可能是這里海拔較高引起的不良反應。在部隊復查時,他身體在別的方面也有問題,就要給退回。
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當初離家時,親朋好友都是熱熱鬧鬧地把他送到部隊的,現在一個人灰溜溜地回去。因此,這位同鄉心理負擔很重。
在即將離開部隊的那幾天里,梁四維怕他想不開做出蠢事,就主動找他聊天。臨離開部隊前,他用平時省下的津貼費,給這位即將要返回到老家的戰友買了一些葡萄干、杏仁等新疆的特產讓他帶回。
部隊在退回身體不合格的新兵時,也有哭鬧的情況。新兵連的領導心里很清楚,這位決定要退回的新兵,在離開部隊前不吵不鬧,梁四維做了很多有益的思想工作。
新兵連搞《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等“三大條令”的比賽。
這次比賽是每個班選出三人參加,梁四維在全班戰士中文化程度較高,平時也注意學習,他理所當然地被選上參加比賽。比賽中,他發揮得很出色。他們班成績在全連名列第一,這讓班長、排長很高興。
三個月新兵訓練結束后,每個班要評選一名優秀士兵受連嘉獎。荀青峽在班務會上,第一個提名推薦梁四維受連嘉獎。班長考慮到梁四維在新兵訓練期間的表現和訓練成績,以及在內務衛生、遵守紀律等方面也比較突出,最后決定向連部上報嘉獎。
新兵中有個很流行的說法:要踢好“頭三腳”。梁四維就踢好了第一腳,這對于他今后在部隊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個月新兵訓練結束后,部隊給這些新兵發了領章和帽徽。梁四維穿著佩戴領章和帽徽的軍裝,星期天向領導請假,到縣城照相館照了一張相,寄給了母親。
甄孝賢看到兒子穿上佩戴有領章和帽徽的軍裝更加英俊,很是高興。讓她感到更高興的是,他離家才三個多月時間,明顯胖了。
梁四維也經常給他二叔梁思恩通信,二叔在回信中對他更多的是鼓勵,針對他在信中談到的有些問題,也談自己的意見。二叔在信中還經常叮囑他:“部隊的紀律很嚴,一定要遵守部隊的紀律,要多學戰友的長處,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一個好的習慣不容易養成,但一種不良的行為要是不注意去改正,可能就會陪伴你終身。不論領導分配你干什么工作,都要竭盡全力去干好。工作能不能干出成績,不在于分配你去干什么,關鍵是看你怎樣去干。我作為一個過來的人,在社會經驗方面比你要豐富一些。參加多年工作的經驗告訴了我:如果領導在某一件事情上對你強調,那就意味著你沒有做好。要是對你反復強調,就說明你做得非常不好,這一點你一定要引起注意。離家千里,一人在外很不容易。人的一生,不可能百事百順,當你遇到困難或失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當你在順境的時候,要瞧得起別人?!?
梁四維很佩服他二叔,每次看二叔的來信,好像是在與哲學家對話,信中所說的話很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