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行政處罰的目的和功能
1996年《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草案)〉的說明》提出:“行政處罰的目的,重在糾正違法行為,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遵守法律。”行政處罰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對義務違反者的懲罰,確保行政義務得到履行,從而維護行政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二是通過行政處罰,對違法行為人、試圖違法者和其他社會成員起到警誡和預防的作用,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以及公共利益免受違法行為的侵犯;三是通過行政處罰,教育違法行為人和其他社會成員吸取教訓,懂法守法,增強法治觀念,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概言之,就是“懲戒+預防+教育”。
行政處罰的懲戒功能,是基于衡平正義,也稱“因果報應法則”。懲戒功能,要求行政處罰與應受處罰行為侵害他人或社會國家法益的程度(也即危害后果)之間應當衡平,符合“過罰相當原則”,以實現個案正義。
行政處罰的預防功能,分為特別預防和一般預防。特別預防功能,即“改過自新”功能。要求執法機關和人員做到既使當事人接受行政處罰,又督促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防止嗣后再犯。《行政處罰法》第6條規定:“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同時,《行政處罰法》第28條第1款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從處罰的實際情況看,有時出現的只管處罰、不管糾正違法行為的情況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因為如果當事人不“糾正違法行為”,處罰的特別預防功能就會落空。一般預防功能,即“以儆效尤”功能,要求行政處罰促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守法,避免違反行政法上的義務。《行政處罰法》第6條中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僅包括違法行為人,還包括其他社會成員。通過處罰違法者,可以使其他社會成員(包括試圖違法者)懂法守法,增強法治觀念,對試圖違法者起到警誡的作用,遏制其他違法行為。
行政處罰的教育功能,是指行政處罰以其對違反法律法規行為的否定、處罰,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覺守法。同時,根據《行政處罰法》第33條第3款的規定,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應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的告知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等程序,也對相對人起著教育的作用。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依法全面正確履行行政處罰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執法為民,通過行政處罰預防、糾正和懲戒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得違法實施行政處罰,不得為了處罰而處罰,堅決杜絕逐利執法,嚴禁下達罰沒指標。因此,在行政執法過程中,要準確理解行政處罰的目的和功能,準確把握行政執法工作的定位,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在部署工作、監督指導、考核評估中要圍繞中心工作注重執法辦案數量和質量,更要注重行政執法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防止片面追求處罰數量和罰沒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