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流程的技術定義

對流程進行技術上的解構,得到其基本組成要素。流程至少包括六個基本要素:客戶、價值、輸入、活動、活動之間的關系、輸出。

我們來看流程每個要素的含義及要素之間的關系。

誰是流程的客戶呢?如果流程直接面向外部客戶交付內容,外部客戶即流程的客戶。如果流程不直接面向外部客戶,下一道工序即流程的客戶,或者說,下游流程即流程的客戶。把客戶作為流程的基本要素,是因為客戶代表了流程輸出的質量要求,是流程價值的接收者,也是流程價值的投資者。沒有客戶,流程則沒有意義。比如,一個公司在開發新產品之前,會依次進行市場調研、產品定義、可行性分析、立項與計劃四步,分別對應以下四個流程。這四個流程是串行關系,即產品定義流程是市場調研流程的客戶,可行性分析流程是產品定義流程的客戶,立項與計劃流程是可行性分析流程的客戶(如圖1-13所示)。其中,每一個客戶(下游流程)都將對上游流程的輸出質量提出要求。

圖1-13 下游流程為上游流程的客戶

曾經有人提出疑問,員工的工作都是由其領導來考核和驗收,其績效也是由領導評定并發放績效工資的。可以說,領導是員工工作的投資者。那領導是不是客戶呢?

這樣的問題混淆了工作關系和業務流程之間的區別。把領導交代的事情辦好是一種工作態度,體現了職級之間的管理關系,而業務流程反映的是業務活動的邏輯關系。換句話說,領導驗收和考核員工的工作,也是以客戶的要求為標準,從這個角度來講,領導代表了客戶。但這個角度是主觀的,當領導的個人意志和業務邏輯相違背的時候,領導便不能代表客戶。

流程必須要為客戶帶來價值,否則,流程也沒有意義。什么是流程的價值呢?流程的價值不一定體現在金錢上。流程是把輸入加工成輸出的過程,從輸入到輸出本身就是一個增值的過程,也就是說,在輸入的基礎上,輸出時有了什么變化,而這個變化正是客戶期望產生的,這就是價值。比如,可行性分析流程接受上游流程的輸出——產品定義說明書,經過加工后,輸出可行性分析報告,這個報告符合下游流程——立項與計劃流程的要求,那這個輸入到輸出的轉變過程,就是可行性分析流程的價值,具體來說,其價值可表述為“完成產品可行性論證,避免項目失敗導致的損失”。

流程的輸入是指流程的加工對象。所謂“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米”就是“做飯”的輸入。沒有輸入,流程是跑不起來的。流程的輸入包括實物輸入,也包括信息輸入;可能是上游流程的輸出,也可能是外部環境的輸入。

流程接受輸入,而流程中的活動則是對輸入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將流程分解成為可執行的工作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活動。活動是指某個角色(團隊或個人)利用特定的工具和資源,按確定的要求和標準,將明確的輸入轉換成明確的輸出。這些活動或者順序執行、或者并行操作、或者協同完成,這便是活動之間的依賴關系。

經過流程的加工,輸入便轉化為輸出。流程的輸出,也稱交付物,即交付給客戶的產出物。流程輸出代表了客戶對流程的要求,所以,輸出的有效性,也就是流程的有效性。

下表列出了圖1-13中的四個流程的輸入、主要活動、輸出,以及客戶和流程價值。

表1-1 流程構成要素示例

綜合上述對于流程組成要素的闡述,我們將流程的技術定義總結如下:

流程通過分工將業務分解為一系列活動;活動接受輸入,加工后產生輸出,輸出的狀態決定流程走向,從輸入到輸出的變化代表活動的價值;從最初輸入到最終輸出的變化代表流程的整體價值;流程的價值必須符合客戶(下游流程)的期望。

從流程的技術定義來看,流程可以被解構成業務流和信息流。

客戶、活動、活動之間的關系,體現了交互及作業過程,構成了業務流。業務流體現了人員分工,實現了價值創造過程,也體現了人對業務對象的要求和作用,并最終反映在業務對象的增值上。

輸入、輸出,也稱為業務對象,即業務操作的對象。業務對象既包括實物,也包括信息。在信息化時代,實物通常也通過信息來表達,所以,流程從輸入到輸出,構成了信息流。信息流體現了人員協作,呈現了價值創造結果,也代表了信息流向,信息流經流程,產生增值(如圖1-14所示)。

業務流和信息流,正是具體流程設計和優化的重點所在,后文將詳細闡述。

圖1-14 基于業務流和信息流的流程技術定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泰安市| 蒲江县| 舒城县| 济南市| 茶陵县| 肥东县| 阆中市| 黑水县| 化州市| 濮阳县| 邮箱| 扶风县| 洛南县| 光山县| 永清县| 普安县| 德安县| 河北区| 汝州市| 乌鲁木齐县| 织金县| 唐海县| 社旗县| 巴里| 和顺县| 东明县| 郑州市| 黎平县| 原阳县| 鹰潭市| 广汉市| 马关县| 西藏| 怀仁县| 海盐县| 华阴市| 米林县| 南郑县| 博罗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