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交所IPO:北京證券交易所制度規則透析與上市實務操作指南
- 陳卓 王賀主編
- 14字
- 2024-06-06 12:39:03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章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格局
一、我國證券市場已形成多層次發展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證券市場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詳見下圖(圖1-1):

圖1-1 我國多層次發展格局的證券市場
二、場內交易市場
我們通常把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簡稱“深交所”)及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稱為“場內交易市場”,或稱“集中交易市場”。這類證券交易市場具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和交易活動時間,是全國最重要和最集中的證券交易市場。證券交易所接受和辦理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證券上市買賣,投資者則通過證券商在證券交易所進行證券買賣。我國的場內交易市場目前主要指上交所、深交所及北交所。其中,上交所可分為“主板”和“科創板”兩個交易板塊;深交所可分為“主板”和“創業板”兩個交易板塊。[1]以下就上交所和深交所各板塊做簡要介紹,有關北交所的內容詳見后續章節。
(一)主板市場
主板市場是指傳統意義上為大型成熟企業提供股票等融資服務的證券市場,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證券發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場所。主板市場對發行人的營業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標準較高,上市企業多為大型成熟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主板市場是資本市場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經濟發展狀況,有“國民經濟晴雨表”之稱。我國的滬深交易所主板在組織體系、上市標準、交易方式和監管結構方面幾乎一致,主要為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的大型成熟企業提供上市服務。
中小企業板是深交所為了鼓勵自主創新,而專門設置的中小型公司聚集板塊。其發行上市條件與主板相同,但發行規模相對較小,成長較快。板塊內公司普遍具有收入增長快、盈利能力強的特點,而且股票流動性好,交易活躍。2004年5月17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中小企業板塊;2021年4月6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中小板退出歷史舞臺。
(二)創業板
創業板是與主板市場不同的一類證券市場,是指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市場上市的創業型企業提供股票等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創業板是對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在資本市場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國目前的創業板僅指深交所的創業板。
創業板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于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創業板發行條件中的財務指標在量上低于主板,首次公開發行條件在指標內容上參照了主板做法,主要選取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可分配利潤等財務指標,同時附以增長率和凈資產指標。另外,創業板在凈利潤/營業收入上設置兩套標準,發行人符合其中之一即可。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開業。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在借鑒科創板經驗的基礎上,創業板逐步完成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的規則體系、技術系統、市場組織、審核注冊等各項準備工作。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首批首發企業上市交易。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體現了“增量+存量”“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同步實施注冊制”。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創業板的行業定位可以具體歸納為“三創四新”,即企業符合“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或者是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原則上不支持以下行業的企業在創業板申報發行上市:農林牧漁業;采礦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三)科創板
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決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2019年1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2019年3月1日,中國證監會公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上交所正式發布實施了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相關業務規則和配套指引。之后,中國證監會、上交所等陸續發布并更新相關制度。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交易,科創板首批上市交易的企業為25家。科創板是我國證券市場實行注冊制的“試驗田”,科創板的設立正式拉開了A股注冊制的序幕。
科創板強調發行人的“硬科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科創板建設的部署要求,落實科創定位,更好地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中國證監會于2020年3月20日發布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科創屬性企業的內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創屬性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
三、場外交易市場
在證券市場的實際運作中,除了集中的證券交易所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證券交易市場,這些市場無集中交易場所和統一的交易制度,因而被統稱為場外交易市場(Over-the-Counter Market),又稱柜臺交易市場或店頭市場,其主要是為非上市公司提供股份轉讓服務的市場。我國場外交易市場包括新三板市場、各地的產權交易市場以及各地的區域股權交易所和股權登記托管中心等。此處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做簡要介紹,新三板在下一節進行專門分析。
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簡稱“四板市場”)是指為特定區域內的企業提供股權、債券轉讓和融資服務的私募市場,是公司規范治理、進入資本市場的孵化器,也是為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提供交易的場所。四板市場的業務范圍以債信融資、并購重組為重點,逐步帶動股權融資。
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解決“中小企業多、融資難,社會資金多、投資難”,即“兩多兩難”問題,2012年國家允許各地重新設立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研究并推動在滬深交易所之外進行場外證券市場試驗。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非公開發行證券的場所,是證券市場服務小微企業的組織形式和業態,是多層次證券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2014年以后,四板市場成為與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并列的我國多層次證券市場之一。
我國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主要有:重慶股份轉讓中心、湖南股權交易所、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浙江股權交易中心、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新疆股權交易中心、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江蘇股權交易中心、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甘肅股權交易中心和陜西股權交易中心等,還有部分地區正在加快推進設立當地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目前,四板市場交易不活躍,但是隨著國家加大對證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力度,四板市場在未來的作用和影響會日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