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陳述(Representations)
陳述是合同一方在某個時點作出的意在促使對方實施行為的對過去或現(xiàn)在事實的描述。
這個概念極為重要,它表明了陳述的三個基本特征:
(1)陳述是對過去或現(xiàn)在事實狀態(tài)的描述;
(2)描述的事實狀態(tài)系截止到某個特定時刻;
(3)陳述的目的在于促成對方對陳述內容的信賴。
表達陳述使用的動詞是“represent”(陳述)。
The Seller represents that he is the sole owner of the House.
賣方陳述他是房屋的單獨所有權人。
以此為例分析陳述的三個特征:
(1)賣方在此描述的事實狀態(tài)為:我是房屋的單獨所有權人。
(2)這個條款沒有提及任何特定時間,所以默認陳述是在賣方簽署合同時做出的。
(3)陳述的意圖在于:讓買方相信賣方對房屋擁有單獨所有權,以便決定購買。換句話說,假如情況并非如此,那么買方很可能不會考慮進行這筆交易。
按照第一個特征,合同方可以就過去或現(xiàn)在的事實做出陳述,但一般不能陳述未來待履行的義務。因此,這樣表述是錯誤的:
The Seller represents that he will clean the House before delivering it to the Buyer.
賣方陳述:在向買方交付之前,他將先打掃房屋。
回到關于房屋的陳述,假如后來發(fā)現(xiàn)賣方描述的內容是虛假的,買方可以享有什么救濟?途徑之一是起訴賣方虛假陳述(misrepresentation)。根據(jù)美國法律之下的多數(shù)規(guī)則[3],構成虛假陳述須滿足三個條件:
(1)陳述內容不實。在本例中指賣方不是房屋的單獨所有權人。
(2)接受陳述一方信賴陳述的內容,并據(jù)此決定達成交易。在本例中即指買方相信賣方的說法,并決定向賣方購買房屋。
(3)接受陳述一方的上述信賴是合理的。也就是說,他善意地相信賣方的話,而且不存在使其產(chǎn)生懷疑的事由。所以,假如案例中買方查詢產(chǎn)權登記后發(fā)現(xiàn)房屋不在賣方名下,或者還有其他共有人,那便無法再合理信賴賣方的陳述了。
陳述條款在許多交易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各方參與交易奠定了基礎。陳述也由此成為相關合同的核心章節(jié)之一,篇幅不小。在第六章將對陳述條款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
- 人民調解卷宗文書制作案例示范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制作規(guī)范與法律依據(jù)(律師與當事人卷)(第2版)
- 新編常用合同范本全書:合同釋義、標準文本、典型案例、陷阱防范、應用提示、法律政策(增訂6版)
-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典型民商事案件裁判觀點與文書指導(第1卷)
- 基本權利的規(guī)范建構(增訂版)
- 行政審判裁判要旨精粹
-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訴訟文書樣式:制作規(guī)范與法律依據(jù)
- 英文合同起草與審核
- 法律文本與法律翻譯
- 新編常用法律文書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應用版
- 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文書樣式:制作規(guī)范與法律依據(jù)
- 中國民族教育政策法規(guī)匯編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制作規(guī)范與法律依據(jù)(人民法院卷·上冊)(第2版)
- 律師文書樣式、制作與范例(第三版)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制作規(guī)范與法律依據(jù)(人民法院卷·下冊)(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