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孤家寡人
- 漢祚承唐
- 一色彩羽Aak
- 3221字
- 2024-06-04 03:07:15
楊國忠確實向吐蕃借過兵,次旦桑杰承認了。
御座之前,明晃晃的燭火下,劉備看著次旦桑杰的面貌,問道:“借成了嗎?”
“當然沒有!我們吐蕃只借兵給你們大唐天子。”
“陳將軍忠于陛下,定不會被楊國忠所惑。”劉備說道。
對于劉備這般模棱兩可,不知道是何種目的的說話,眾人卻有些迷糊。
“將軍何意?”高力士瞇起眼,聲音有些尖銳。
劉備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旁邊的韋見素,又看向了對面的高適。
觀察到這一點的高力士微不可察地有些警惕。
圣人已經決斷由李亨與楊國忠共同背這個鍋。那這案子再如何,也動不了圣人心意。
此案還在爭的不過是大勢,圣人想的是敲打朝中重臣,韋見素想得是與楊國忠劃清界限;而高適等人想得是除去尸位素餐之徒,不讓天下人再心寒。
而面前這人又想的是什么呢?
高適盯著劉備,冷冷笑道:“劉將軍,我問你,你是否與楊逆同流合污,圖謀不軌??”
“我確有參與,楊國忠稱其有圣人的密詔,讓我忠于王事。”劉備垂著眼。
“好!臣高適奏請圣人,將此人下獄……”
“馬嵬驛之變,禁軍大亂,太子叛逃,末將確實需要負些責任。”劉備接著很清楚地說了出來。
他起抬頭,繼續說道:“而太子早有誅楊國忠之意,國忠也欲圖之,只是太子先發制人,楊國忠那時也是驚慌失色。”
“你如何得知?”
“此乃我親身所歷。”然后劉備突然再指向陳玄禮,喝問道:“太子掩殺而來時,我軍要敗,你為何扣住精兵不動,但在兩軍搏殺俱無法脫身時,才率吐蕃騎沖殺太子!”
“一擊而中,有何不可?”
“吐蕃騎為何會與你而動!”劉備猛地一把抓住了一旁的次旦桑杰,問道。
“我……”次旦桑杰被嚇了一跳,但馬上遮住了嘴,不肯言語。
“吐蕃人明大義,為圣人護駕而已,我指揮得動有何不可?”陳玄禮往前一步,針鋒相對道。
“我看你陳玄禮是想殺太子滅口,想遮掩一些事!”
“胡說!”
“你手中禁軍為何不動,楊國忠在和你爭什么?為什么他與你爭完后你才參戰?你可敢說?!”
陳玄禮的眼珠漸漸變紅,沖脹著血絲,對著劉備怒吼說,“信口雌黃,你膽敢誣陷于我!我卻是想遮掩什么事?”
“陣前楊國忠警告于你,他手中有你與太子勾結的證據!”
陳玄禮臉色狂變,劉備怎么知道這件事!
“你與太子合謀,欲殺楊國忠,欲殺楊玉真!”劉備大喝道,然后他又將手指向了站在外圍的眾臣們:“而朝中還有人在協助此事!”
這時候在場的人,包括韋見素、高適在內,無不臉色微變。
楊玉真還活著呢。
殺楊國忠是一碼事,但殺圣人的女人,這又是另一碼事了!
高力士看著劉備,一會兒后發出了兩聲干笑,“你真是個武夫啊,胡說八道,陳將軍服侍圣人與貴妃多年,怎么會有這種心思?”
“我確是得了楊國忠的授意,太子也確是想殺楊國忠,還想殺貴妃......”
屏風后的李隆基的身子突然抖了一下。
“閉嘴!”高力士厲聲斥責道。
高力士皮笑肉不笑,帶著淡然森森語氣說道:“一派胡言!太子與楊國忠本就是一黨,意圖謀逆,怎么會殺貴妃?”
旁觀的韋見素忍不住了,他走前一步,說道:“太子與楊國忠一黨,你太年輕,沒有看出來。”
“楊國忠本已位極人臣,他與太子合謀圖什么?那貴妃知不知情?”劉備逼問。
圖窮匕現!
此時,有幾人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須知,圣人今日說這件事,高力士來回敲打,可見決意把鍋甩在楊國忠和李亨身上。
圣人不關心真相,圣人只想有一個體面的交代。
總之,旁的都無妨,若貴妃與楊國忠交構會如何?
楊國忠謀反,那貴妃怎么辦?
恰似此時,劉備話里話外只一個意思“貴妃可能與楊國忠聯手謀逆!”
這事誰敢查?
謀反要誅九族,那貴妃誅不誅?
誰又敢動圣人的女人?
……
有人敢動!
“劉將軍言之有理!”忽然,人群里的高適,扯著洪亮的嗓子,首先喊出了這句話來。
世途多舛,而諫議之臣未嘗乏也!
旁邊有人不斷做手勢,想要他不要出聲。但高適不理,往前一步:“楊國忠謀逆,貴妃可否知情!”
高力士立馬面色大變,喝道:“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謀反?此事與貴妃無關!”
高適道:“國忠謀逆,貴妃在陛下左右,天下忠臣豈敢自安!”
他再往前一步,大聲道:“圣人乃天下共主,應以國家社稷為重。貴妃有嫌,陛下應洞察時局,以國家大事為先,遠離聲色之娛,專心于朝政……”
“夠了!”高力士拍案叱道:“妄自指責貴妃,大膽!”
高適腰板筆直,面無懼色地應道:“荔枝千里路,俊馬死征途。臣深心憂國事,不得不發。”
說完,高適跪了下來,摘下頭上的幞頭,一副任君發落的樣子。
臺上的高力士的手心已經攥出汗來了,他的臉變得極為慘白。
所有人都發覺情況的不對了,有幾個年輕官員的神色亢奮了起來,旁邊的韋見素卻是陰晴不定。
李隆基還是沒有說話表態,依然沉默著。
劉備看著跪下的高適,心中卻已肅然起敬。
世之紛擾,不乏直言之士。
這人年近五十,卻的確是一剛正不阿之臣。
但細想起來,自己其實是利用了他。
劉備往前一步,從自己鎧甲里貼身的袍子當中,慢慢地摸出了一個金色的魚符,所有人再次看向了他。
他沉聲說道:“這是楊國忠給我的信物,但是后來有人告訴我,這信物是并非其所有……”
臺上的高力士,頓時覺得腦中晴天霹靂,自己天旋地轉起來。
“還有人告訴了我一件事,他探得太子起事前,曾談論驪姬之事。”劉備用手摸著魚符說道。
驪姬之亂——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其諸子,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而后晉國亂。
楊貴妃類驪姬否?
“我聽不明白,請劉將軍細言!”跪在地上的高適,也好像要把潼關一路行來的憤恨,都要發泄一般,他眼光帶著無限的光彩,語音和手都顫抖起來,帶著那些激烈的興奮,要求劉備繼續。
“世之紛擾,不乏直言之士。”有人突然大喊。
“胡鬧!”韋見素悲呼。
有幾個官員突然也跪了下來,眼神灼灼地盯著上方。
“楊妃誤國,請圣人醒悟!”又有人喊道。
“閉嘴!閉嘴!”
高力士勃然大怒,指著劉備怒吼道。
情況一下子亂了起來。
旁邊有禁軍沖了過來,一用力踹在劉備膝彎處。
劉備硬挨了,卻不肯跪,他繼續說道:
“吐蕃軍被調動,楊國忠不知,要么是貴妃勸圣人動了吐蕃軍,要么就是……”
“夠了!”
一陣暴喝響起!
屏風后有李隆基站起,他眼中似有精光閃爍,他直接了當命令道:“你不準再言。”
起身,過了許久,李隆基淡淡問道:“劉愛卿,你可知貴妃常在我面前夸贊你?”
劉備默然,低頭回道:“臣愚鈍。”
“確實愚鈍,也不明事理,只是強裝率直坦蕩?”
聽得這言,旁邊的禁軍松開手,放劉備起身,李隆基又淡淡道:“那我給你一個為朕辦事的機會,今夜朕遇襲,你來查明此事。”
“此事我與張司丞卻已查明了一二。”
“哦?”
“張司丞查得此乃楊國忠逆黨做的,行事之人為劍南軍士卒。”
李隆基沉默了好久,道:“好,叫那張小敬列個折子上來。”
“喏。”
“逆太子謀逆,皆有實證,此事你們定個章程……”
這話是對韋見素說的。
李隆基嘆道:“太子李亨,身為國儲,然其心懷叵測,勾結亂黨,圖謀不軌,朕深感痛心,不得不痛下決斷。”
韋見素低頭躬身,聽李隆基言。
“謀逆大罪,乃朕親歷,不容狡辯。朕依律將逆太子廢黜,削去一切封號。其黨羽人等,亦按罪行輕重處罰,以儆效尤。”
圣人的視線看向了韋見素,朝他吩咐道:“但國難之時,也勿要擴大了。”
李隆基垂著頭,仿佛在看著劉備手里握著的吊墜,接著又仰起頭,嗓音都發生了變化,“回。”
李隆基卻是沒有提楊國忠的事。
……
李隆基徑直離開,廳內諸臣各有心事,氣氛低沉無比,竟然都沒人說話。
今天這事情,的確有些莫名其妙的。
高力士厭惡地看了劉備一眼,干脆繞過他,給韋見素低聲說了幾句。
韋見素點頭,送走了高力士,復雜地看了眼劉備,走了過來,嘆道:“你想讓圣人當孤家寡人,你圣眷已失啊。”
劉備起身,行禮道:“末將不敢。”
韋見素看他有些寡言木訥的樣子,嘆了口氣。
太直了。
今日之事,他算是把圣人和貴妃得罪死了。
想到這,韋見素覺得這劉備也沒了什么前途,本想手掌輕拍以示安撫,但最后還是隨意揮了揮手,頭也不回地離開。
背后跟著他的官員,也都沒看劉備一眼,跟著走了出去。
劉備看著他們的背影,輕嘆一口氣。
他確實不知分寸。
有百害而無一利。
他幾句話是痛快了,但真相,真相就是圣人昏庸,德不配位。
“劉將軍今日可算是出盡了風頭啊……”
廳堂外,張小敬笑瞇瞇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