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夜談
- 大唐國師
- 愛唐朝
- 4286字
- 2024-08-18 14:45:30
這一天,李靖沒有再見他們,也沒有給他們安排其他的事情。王云和秦懷玉已經離開總官府一段時間了,就去找自己的上司和同僚。
秦川和牛誠則繼續留在驛館中休息。秦川等人無事可做,不知道什么時候李靖會來找他們,也不方便外出。為了打發時間,秦川就讓人找來了硬黃紙,畫了一副紙牌,然后教牛誠、朱哲曉和二寶這幾個家伙玩紙牌。
他們很快就玩得十分入迷,連有人通知開飯,也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紙牌。
牛誠干脆讓人把飯菜送到驛館,一邊吃一邊繼續玩。
大將軍李靖有很多公務要處理,到了第二天下午,才派人把秦川等人叫了過去。不過沒有讓他們去自己的值房,而是讓他們帶著火槍、火炮和手榴彈,直接來到城外,找了一處荒僻的地方,演示火器的使用。
牛誠作為火器營的指揮官,指揮著部下分別演示了隧發火槍、迫擊炮的實彈射擊,擲彈兵們也投擲了手榴彈。
李靖和跟隨而來的云中道總管府的將領們,對于火器的威力都十分震撼。
李靖對于這些火器興致極高,親自試射了隧發火槍,親手投擲了手榴彈,對于這些火器贊不絕口。
云中道總官府的那些高級將領們也都紛紛親手操作了一遍,同樣是滿口稱贊。
李靖深知火器在戰爭中的作用,他吩咐隨行的將領以及那些士兵們要嚴格保守火器的秘密。
回到總管府之后,李靖跟秦川和牛誠繼續探討火器方面的事情。
經過短暫的接觸,秦川已經了解了李靖的姓格,知道他十分嚴謹。因此在給李靖講解火器的時候,講得十分詳細。
李靖作為大唐的軍神,深知火器的作用足以改變戰爭的形態,甚至可以完全取代冷兵器。他下決心大力發展火器,組建更多的使用火器的部隊。
為此,他特地寫了一份奏章,派人送往長安,建議皇帝陛下重視火器的使用。
李靖有很多事情詢問秦川,這天晚上他再次安排秦川一起吃飯,晚飯后不再安排其他的事情,帶秦川來到自己的書房,進行深入交談。
李靖是大唐最有學問的人之一,從小就十分聰明,優渥的家境又使得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廣文博記,知識和經驗十分豐富。后來家中生變,他出家做了道士,師從著名的青云道長,游歷天下。
隋朝末年,李靖親手策劃了楊玄感的兵變,加速了隋王朝的崩潰。后來投入李世民的麾下,一舉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李靖被譽為大唐軍神,在軍中,乃至朝野之間都擁有崇高的地位,就連李世民私下里也要稱呼他一聲靖兄。
李靖如今年近50,已經到了人老成精的地步。再加上他滿腹的才華,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已經沒有什么事情能夠令他感嘆的。
然而面對著年紀輕輕的秦川,他卻發現秦川的淵博知識如同大海一般,自己不過是一條普通的河流,可以說是望洋興嘆。
李靖和秦川進行了廣泛的交談。他們探討了軍事、民生、格物乃至天文地理等所有李靖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領域,秦川都能夠有獨到的見解,這令李靖感慨不已,又欣喜萬分。
他是一個求知裕很強的人。雖然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但是仍然樂于接受新事物。他抱著請教的態度跟秦川交流。
這一晚二人竟然聊到了黎明時分,直到李靖感到身體微感不適的時候,才依依不舍地結束了談話。
在接下來的幾天,李靖只要有時間,就會找秦川交談。
這天晚上,二人把話題談到了如何解決突厥人的問題。
李靖問道:“秦賢侄,突厥人屢屢進犯我大唐疆域,唐軍雖然將其擊退,然而他們居無定所,很難將他們徹底殲滅。休整以后,又會再次卷土重來,很難尋找到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對此你有何看法?”
按說對抗突厥這樣的已經橫行了幾個朝代的龐大勢力,對于大唐來說是頭等的軍國大事。李靖作為唐軍的最高將領,是不可能跟秦川這樣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來探討的。
可是秦川優異的表現,談吐舉止流露出來的超人智慧,這讓李靖跟他談這樣的大事十分自然,甚至還帶有真心討教的意味。
按說以秦川現有的身份地位,也沒有資格在大唐戰神面前談論此等軍國大事。
但是秦川卻十分自然。尤其他作為穿越者,知道唐朝是如何打垮突厥的,因此他很清楚,解決突厥問題的核心所在。
秦川也沒有客氣,直接了當地說了自己的想法。
他說道:“突厥人已經立國數百年。長久以來,尤其是隋朝和唐朝,突厥對中原漢民族具備碾壓式的優勢。雖然他們也歷經變遷,實力也不斷變化,但是看上去仍然十分強大。尤其是現在,突厥人號稱擁兵百萬。即使此事有所夸大,但是他們隨時可以出抽調出30萬鐵騎,對大唐構成嚴重的威脅。
表面上看,突厥似乎不可戰勝。其實突厥人并沒有看起來那般強大。”
李靖對于秦川的話,若有所思,卻沒有提出疑問,而是微微點頭,示意他接著往下說。
秦川說道:“突厥是由游牧部落組成的,核心的部落一共有18個。其中以突厥可汗頡利的部族最為強大,可以抽出用于作戰的機動部隊在10萬人左右。其余的兵馬是由其他17個部族提供的,這些部族在對唐朝的作戰當中,由于他們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聯合起來的兵力十分強大。突厥的各個部族之間有固有的矛盾,拋開對大唐的戰爭,突厥各個部族摩擦不斷,甚至為了水草牧場而互相攻伐。只是由于頡利所部相對強大,才能夠把這18個部族整合在一起。”
聽到這里,李靖頻頻點頭,眼中露出了欣喜之色。其實這個問題他也考慮過。
作為大唐的軍神,他和李世民一樣,不僅是精通不同兵法的戰術大師,同樣也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家。他倆對于突厥內部的情況,也有全面的分析。
尤其是李靖,作為實際上的軍事指揮者,也已經想到了打垮突厥人的辦法。現在他很期待,秦川是不是跟自己的想法一致。
他依舊沒有發言,點頭示意讓秦川接著往下說。
秦川說道:“所謂擒賊先擒王,只要能夠以堅決的手段,首先擊破突厥頡利所部,十八個部族的聯盟瞬間就會土崩瓦解。
可以肯定,其余那十七個部族,絕大部分突厥人都會主動向大唐臣服,以避免遭到滅頂之災。”
秦川的思路跟李靖同出一轍,他笑著說道:“很好,我也正有此意。具體你有什么想法?”
秦川說道:“突厥人雖然是游牧部族,常年逐水草而居。一般人都認為他們沒有固定的定居點,其實不然。如今的突厥頡利所部就有兩個定居點,其中春夏季節在陰山西北部清凌河畔的毛兒灘,秋冬季節在陰山東北部斡難河畔的草甸。“
李靖一直在尋找突厥的老巢所在地,聞言大喜,立刻命人取來了輿圖,將秦川指出的位置標注出來。
秦川望著凝視著輿圖的李靖,心中生出一股感激之情。這是因為他提供了如此重要的情報,李靖居然沒有問他是如何得知的。這表明了李靖對于他的充分信任。
不過秦川感激歸感激,還是要說出自己的情報來源。當然,這個情報來源也是他杜撰出來的。
秦川自言自語地說道:“師父當時曾經帶著在下,多次深入草原,曾經去過頡利所部的這兩個定居點。”
李靖微微點頭,表明他明白了秦川的意思。他依舊緊盯著輿圖,還伸出手指放在輿圖上面,緩緩地移動著。
秦川從他的動作就可以猜到,李靖這是尋找如何翻越陰山山脈、偷襲突厥老巢的路徑。
秦川說道:“可供唐軍穿越陰山山脈的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條是從西北方向繞過陰山西麓;另外兩條路都在河東。但是這兩條路都是長達數10里的山谷,如果唐軍在穿越時遭遇突厥人的伏擊,必定會全軍覆滅。”
這些情況,李靖是知道的。他早已經派出斥候多次尋找過穿越陰山山脈的路徑。他掌握的情況與秦川所說的一致。
李靖說道:“根據你提供的情況,突厥人的兩個定居點之中清凌河畔那一處,在草原的深處,路途太過遙遠。而且在夏季,我軍的行動容易被突厥人發覺,一旦遭遇突厥人的圍攻,也必定會功敗垂成。因此我的意見是冬季突襲突厥人在斡難河畔的老巢,在冬季突厥人的活動范圍很小,便于唐軍隱蔽接近。”說到這里,他微微搖頭。
秦川知道他在顧慮什么。他微笑著說道:“大將軍,在下也贊成您的意見。唐軍應該在冬季,尤其是大雪封山的時候,穿越陰山山脈,隱蔽地接近斡難河畔的突厥老巢,發動突然襲擊。您現在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在冬季,尤其是在大雪封山的時候,穿越陰山山脈吧?”
李靖點了點頭,問道:“秦川,你既然跟隨師父多次去過草原,想必熟悉陰山山脈的地形。除了上述的那三條路,還有沒有其他的路徑?”
秦川說道:“有。”
說著他把手指向了陰山中部的一條峽谷,說道:“從這里可以通過。”
李靖仔細地查看了輿圖,尋思片刻,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你說的是一線天,據我所知是一條山谷,并不能直接翻越陰山。從咱們這邊過去,是一條死胡同,不能直達一線天峽谷。而且一線天很多地方十分狹窄,最窄的地方不過丈許,我大隊人馬很難通過。
尤其是到了冬季,大雪封山,峽谷中積雪深厚,人馬難以逾越。更何況還有雪崩發生,即便是小股人馬也無法通過,更何況唐軍騎兵的大隊人馬呢?”
秦川所指出的這條路和唐軍在歷史上所選擇的道路是不同的。當時唐軍是在初冬季節繞了一千余里,從陰山東麓長途行軍,打垮突厥的老巢的。
秦川之所以熟悉陰山山脈的地形,是因為他所在的特戰隊,曾經在陰山山脈進行冬訓。特戰隊員們被要求在最嚴苛的條件下穿越陰山山脈。
秦川當時借助著現在精準測繪的地圖,及衛星定位技術,對于整個陰山山脈的行軍路線都做過詳細地研討,尤其是對于一線天這條峽谷。
李靖能夠說到一線天峽谷,令秦川感到十分佩服。一線天峽谷不是陰山山脈從北到南直接連通的,從南面。要想進入一線天峽谷,還要隔著一道山梁。這一點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因此人們穿越陰山山脈,基本上沒有人會選擇走這條路。
李靖能夠發現這一點,說明他對于研究陰山山脈的地形是下了大功夫的。這更加證實了李靖務實的精神和他嚴謹的作風。
秦川說道:“在下曾經跟隨師尊觀察過一線天那里的地形,從南面的無名山谷,在到達一線天之前,大約5里的地方有一處緩坡,人和馬匹都可以爬上山梁,然后沿著山梁向西北方向行進,然后再轉向東北方向,到那里又有一處緩坡,可以進入一線天峽谷。”
李靖聞言,面露喜色,說道:“如果這樣的話,那可真是太好了。”
秦川接著說道:“大隊人馬途經一線天,也可能遇到危險。一個危險是,在一線天峽谷處,如果突厥人事先有所防備,派一支小部隊進行把守,唐軍就很難通過。
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咱們也可以在大隊人馬的前方,派一支精干的小部隊,提前控制峽谷兩側的制高點。
經過了一線天最狹窄之處之后,另一個可能遭遇的危險,就是雪崩。
一線天的山谷兩側有幾處很高的雪山,山上常年積雪,積雪十分厚重,極易發生雪崩。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在途經危險地段的時候,可以提前派人徒步上山梁,人為引發雪崩,將危險提前消滅于無形。“
秦川說到這里,李靖又有些不明白了。他問道:“雪崩如何由人為引起?”
秦川說道:“這個不難,雪峰上常年積雪,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巨大的向下的動能,只要引起震動,很容易引發雪崩。
咱們唐軍有火器,只要引發爆炸就足以撼動雪峰上的積雪,引發雪崩。如果爆炸過后,仍然沒有形成雪崩,那足以證明此處的雪崩不可能發生。這樣唐軍也就沒有危險了。”
李靖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他接著問道:“雪崩發生過后,積雪會堵塞山谷,我軍的車馬又如何通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