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并沒有見過阿史那思摩。在追趕之前,他已經向李峻打聽了阿史那思摩的體貌特征和裝束。他看到遠處那些突厥人眾星捧月一般地圍著一個魁梧的漢子,就認出了那就是阿史那思摩。
袁天罡抬頭看了看天色,只見夕陽已經西斜,馬上就要天黑了。他擔心天黑以后突厥人四散而逃,于是決定現在就出手。
他吩咐道:“淳風,咱們的目標就是阿史那思摩。只要抓到了他,其他人不用理睬。”
“是,恩師。弟子明白了。”李淳風應了一聲,就拔出了自己的寶劍,跟隨袁天罡,牽著馬向前走去。
前來救援阿史那思摩的這些突厥人是他的親兵衛隊。在玉龍川的那天晚上,由于現場十分混亂,這些親兵就跟阿史那思摩走散了。這些人對于阿史那思摩十分忠誠,四處打聽,努力尋找他的下落。
就在昨天,有人給他們報信,阿史那思摩在這兩天就要被送往長安,舉行獻俘儀式。于是他們就在唐軍返回長安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了埋伏。李峻等人押送著俘虜離開唐軍大營的時候,他們派去的斥候就已經發現了。
這些突厥人看到押送的唐軍官兵人多勢眾,知道不可力敵,只能智取,于是就在那座小村莊布設了一個陷阱,這才將阿史那思摩等人救了出來。
阿史那思摩被救出來之后,一路狂奔,這些天來他本來就吃不好,睡不好,精神有些萎靡,現在更是感到十分疲憊。
他坐在地上吃了一些牛肉干,喝了一些水,精神狀態才好了許多。
他問道:“托利,你們是如何得到我的消息的?”
被稱作托利的,是一個身材高大健壯的年輕突厥男子,他的全名叫阿史那托利,是阿史那思摩的家奴,也是他親兵衛隊的一個小頭目。
托利回道:“昨天我們正在尋找將軍您的下落,路上遇到了一輛馬車,馬車上的人主動提供了您的消息。我問他的來歷,那人卻不肯說,只說他們是來自太原府的,說您知道他們的來歷。”
阿史那思摩聽完后,微微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報信人的來歷。不過他也沒有說出來。
阿史那思摩這些天一直被關押著,對于外面的情況不清楚。他問道:“那天夜里逃出來的人就只有你們這些嗎?”
托利說道:“還有其他的人。不過我們并沒有把他們聚集在一起,而是讓他們先行返回草原了。”
阿史那思摩再次微微點頭。這一次在玉龍川的慘敗令他十分沮喪,他現在最想弄清楚的就是唐軍使用了什么樣的可怕武器。他正要開口詢問,忽然遠處射來了一支箭,正落在他的腳邊。
眾人急忙抬頭察看,就看到他們來時的路上出現了兩騎快馬,正朝著他們這邊
奔馳而來。他們看到那兩個人衣袖飄飄,穿的都是道士服,手中握著明晃晃的寶劍。
托利急忙拔出彎刀,護衛在阿史那思摩的身前,同時大聲喊道:“敵襲,保護將軍。”
沖過來的正是袁天罡和李淳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牽著戰馬慢慢地向突厥人靠近,然后才翻身上馬,準備打突厥人一個措手不及。很快他們卻發現前面的突厥人都已經站了起來,一邊喊叫著一邊揮舞著刀槍,很顯然已經有了準備。
袁天罡不免覺得有些詫異,想不到這些突厥人竟然如此警覺。不過他也沒有將這些突厥人放在眼里,他和李淳風一起催促戰馬,向前猛沖。
突厥兵們看到李淳風他們只有兩個人,有幾名騎兵揮舞著彎刀,迎上前來。
剛開始的時候,包括阿史那思摩在內,也都有些驚慌,當他們看清來的只有兩個人的時候,不由得憤怒了起來。
尤其是阿史那思摩,他感覺到這些日子來自己受的氣夠多了,對方只有區區兩個人,竟然就敢前來送死。他決心干掉這兩個家伙,出一口惡氣。
于是他大聲吼道:“草原的勇士們給我沖上去!殺死這些可惡的唐人!”
袁天罡和李淳風一手握著馬韁,一手揮舞著寶劍。看到突厥騎兵沖上前來,袁天罡手中的寶劍只是迅捷地揮舞了幾下,就有三個突厥騎兵翻身落馬。
李淳風也毫不示弱,和一名突厥騎兵剛一照面,就已經將對方刺下馬去。
突厥騎兵們沒有想到來人竟然如此兇猛,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束手無措。
袁天罡和李淳風卻毫不留情,不等這些人反應過來,又是一陣劍光閃爍,八個突厥騎兵就被刺下馬去。
阿史那思摩這才搞清楚了,為什么人家只有兩個人就敢直沖過來,原來都是劍道高手。
他自知不是這兩個道士的對手,毫不猶豫地撥轉馬頭,落荒而逃。
托利等人緊緊的護衛在他的身后,其他突厥士兵們對阿史那思摩都十分忠心,盡管他們自知不是來人的對手,仍然毫不畏懼地迎上前去,要用他們的生命來為阿史那思摩贏得逃走的時間。
袁天罡和李淳風奮起神威,時間不長就已經斬殺了所有攔住去路的突厥騎兵,然后繼續朝著逃走的阿史那思摩等人追去。
阿史那思摩等人先跑了一會兒,那些留下斷后的突厥士兵又為他們爭取了一些時間,他們跟袁天罡和李淳風之間的距離也拉開了不少。然而袁天罡和李淳風并沒有氣餒,繼續打馬追了上去。
追著追著袁天罡和李淳風就看到前面正在逃走的敵人突然停了下來。原來阿史那思摩等人由于驚慌,居然跑到了一面山坡上。前面是十幾丈深的斷崖,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袁天罡和李淳風看到阿史那思摩他們逃不了了,于是放緩了馬速,緩緩地向前逼近。
阿史那思摩已經絕望了。這些天來所受到的屈辱,令他感到崩潰。此時他已經失去了理智,心中怒火萬丈,決心要跟來人拼死一戰,絕不再被抓回去當俘虜了。
阿史那思摩揮舞著彎刀,帶著幾十名突厥騎兵朝著袁天罡
和李淳風沖了過來。
袁天罡微微一笑,催動戰馬迎上前去。阿史那思摩原本沖在隊伍的前面,然而阿史那托利深知對方的厲害,他拼命打馬,搶在阿史那思摩之前,要跟袁天罡交手。
阿史那托利驍勇善戰,是突厥軍中有名的勇士,然而在袁天罡的面前,他依舊是不堪一擊。
二人交手不到一個回合,阿史那托利的咽喉就中了一劍。袁天罡手腕輕輕一抖,阿史那托利的整顆頭顱就被砍了下來。他脖頸的斷處噴出了一股鮮血,身體又在馬背上僵直了片刻,才倒了下去。
突厥騎兵們知道已經沒有了活路,一個個也都殺紅了眼。明知不敵,仍然拼命向前廝殺。很快他們也被袁天罡和李淳風一個個砍下馬去。
阿史那思摩眼看著前來營救他的親兵們,還有那些跟他一起被營救出來的他手下的軍官們,一個個被砍下馬去,他十分絕望,他不想再次被捕,被押到長安去舉行獻俘儀式,被人當做猴子一樣戲耍。他心一橫,舉起彎刀放在自己的咽喉前面,準備自刎,了解自己的姓命。
正在這時,四支利箭飛了過來。其中一支箭擊落了阿史那思摩手中的彎刀,一支箭射向李淳風,另外兩支箭射向了袁天罡。
李淳風感覺到了危險,急忙向后仰身,來了個鐵板橋,倒在了馬背上。那支箭矢距離他的身體不到一寸的距離,帶著強勁的風聲呼嘯飛過。
射向袁天罡的兩支箭,幾乎是同時到的,一支箭射向他的咽喉,另外一支箭射向他的腹部。這兩支箭飛行的速度極快,力道十足,一般人根本就無法躲避,就連袁天罡應對起來也有些吃力。
但是袁天罡畢竟是宗師級別的人物,在箭不容發的瞬間,頭一偏,避過了射向咽喉的那支箭;同時揮舞著寶劍,磕飛了射向自己腹部的那支箭。
袁天罡知道自己遇到了強勁的對手,也顧不上阿史那思摩了,急忙去尋找射箭的人。
這時他看到數百步遠的山梁上站著一個人,由于距離較遠,看不清他的年齡面貌。只見那人手中握著一張弓,又朝這邊射了過來。
他這一次射出的又是四支箭,兩支射向袁天罡,兩支射向李淳風。此人竟然能夠用一張弓同時射出四支箭,而且這四支箭還能夠分別射向不同的目標。這等功力,即便是袁天罡和李淳鳳也不免感到吃驚。好在二人對此已經有了準備,相對從容地避開了射過來的箭矢。
就在這時,阿史那思摩已經在殘存的突厥騎兵的護衛下逃走了。袁天罡和李淳風看到在山梁上的那個人,再次當張弓搭箭,知道在此人的掩護下,要想追上阿史那思摩已經不可能了,只好無奈地停下了腳步,眼睜睜地看著阿史那思摩逃走了。
山梁上的那個人顯然也知道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是極厲害的人物,自己戰勝他們二人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看到他們不再追趕阿史那思摩,也就退走了。
眼看著對面山梁上的人影消失不見了,李淳風問道:“師父,此人竟然能一箭四射,有如此功力的人,弟子以前從未聽說過。您知道他的來歷嗎?”
袁天罡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為師以前也從未聽說過,不過總覺得此人有些熟悉。”
李淳風若有所思地問道:“師父,會不會是多年前,在青云觀和您交手的那個人?”
袁天罡也有些不確定,說道:“運功的方法上有些相仿,不過身形卻不同,應該是兩個人。不過不知道他們之間是否有關聯。”
說到這里,袁天罡不免感到有些憂慮。上一次他遇到那個人就是一個絕頂高手,自己單獨與之交手沒有取勝的把握。現在又出了一個絕頂高手,而這位高手很明顯的是在幫助突厥人。
此時他想起了秦川,問道:“淳風,你接觸過秦川,你認為秦川的功力與剛才那人相比如何?”
李淳風也搖了搖頭,說道:“師父,剛才射箭的那人功力深厚,應該與秦川不相上下。至于二人萬一交手,勝負如何,弟子就不清楚了。”
袁天罡說道:“咱們現在就去唐軍大營,見一見秦川。”
隨后師徒二人就撥轉馬頭,打馬繼續前往酈州方向。
再說李峻等人垂頭喪氣地來到了商州城,他不好意思去見商州刺史,而是直接去見商州司馬,要求他安置了傷員,并給他手下的官兵們提供了食宿,第二天一早再安排這些官兵返回酈州的唐軍前軍大營。他本人帶著幾名親兵連夜趕往前軍大營,向程咬金和牛勁達報信。
等他風塵仆仆地趕回唐軍大營,正要向程咬金稟報阿史那思摩被人救走的消息的時候,卻發現程咬金和牛勁達已經得到了消息。原來是袁天罡和李淳風已經在他的前面,來過唐軍大營,告知了他們這個消息。
李峻十分慚愧,承認是自己大意,遭遇了突厥人的暗算,導致阿史那思摩被救走,請求程咬金和牛勁達處罰。
程咬金并沒有責備他,反而安慰了他幾句。因為程咬金早已經從袁天罡那里得知,營救阿史那思摩的人是頂尖高手。這樣的人物,不要說是采用下毒的手段,就算是他一個人強攻,李峻和他手下的500名唐軍騎兵加在一起,也不是人家的對手。
聽了程咬金的話,李峻心里才得了少許的安慰,好受了一些。在返回自己的帳篷休息的時候,他也想到了秦川。他認為如果秦川在的話,無論是武功和智謀,都可以阻止阿史那思摩被人救走。
他決定等到自己手下的官兵從商州城回來之后,就向程咬金請求,自己也去云中,跟秦川、程處默等人征戰突厥人,爭取立功贖罪,來洗雪自己的恥辱。
秦川、程處默、秦懷玉等人帶著大隊唐軍,朝著云中城的方向一路行軍。到了第五天的上午,就看到從云中城的方向有兩名唐軍信使飛馳而來。
信使認識王云和秦懷玉,勒住馬韁,下來向二人行禮。
情況很快就清楚了。這兩名信使是前往酈州行軍道總官府,傳達衛國公李靖的將令的。他們告訴程處默,云中方向的突厥大軍得到了酈州方向阿史那思摩所部的騎兵部隊,遭遇慘敗的消息,在前天晚上已經趁夜悄悄撤走了。因此程咬金所部大軍就沒有必要繼續前往云中方向了。
程處默、牛誠、秦懷玉等人原本還想著帶著火器營,前往云中大展神威的,哪里想到突厥人竟然如此慫包,就這么已經悄悄的撤走了,這讓眾人有種有勁沒處使的感覺,一個個都十分郁悶。
既然再去云中已經沒有必要了,因此眾人也決定原路返回,然后跟隨牛勁達率領的大軍,一起返回長安城。
王云和秦懷玉本來就是衛國公帳下的軍官,他們還是要返回云中,向衛國公李靖報到的。
秦懷玉和王云先前就知道,衛國公李靖對秦川很感興趣,因此邀請他一同前往去拜見李靖。
秦川知道云中方向是未來唐軍與突厥人決戰的主戰場。他認為既然自己已經決定了要先在唐軍中站穩腳跟,去拜見衛國公李靖也很有必要。
而且秦川也希望了解云中一帶的地理民情,為李靖獻計獻策,盡早徹底打垮突厥人,結束這場勞民傷財的戰爭。
于是秦川決定,帶上十名火槍兵和一個迫擊炮小隊,以及十名擲彈兵,前去云中,讓李靖了解火器這種新的作戰方式。
程處默和牛誠也都想跟著一起去,可惜他們還統率著這么多軍馬。還有,程咬金的將令在,他們也不敢擅作主張,只好悶悶不樂地踏上了歸途。
程處默等人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袁天罡和李淳風。他們是來找秦川的。問明了秦川的去向之后,他倆打馬向云中方向飛奔。
袁天罡剛才已經見識了唐軍使用的隧發火槍、迫擊炮以及擲彈兵配備的手榴彈,知道這些就是唐軍能夠迅速取得大勝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發明這些火器的秦川更加的好奇,他一邊打馬飛奔,一邊問道:“淳風,唐軍所使用的那些火器是用火藥推動的,想不到那火藥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我很好奇,真想知道那火藥的配方是什么樣的?”
李淳風說道:“秦川配制火藥的原料當中有硝石、硫磺、木炭,還有白硅土。具體的配比我就不清楚了。”
李淳風所說的白硅土,實際是石灰石風化的粉末,在火藥當中沒有任何作用。添加進去,反而能夠遏制火藥的威力。
秦川為了保密,擔心有人使用硫磺、硝石和木炭配置出火藥來,還故意弄來了白硅土,目的是迷惑別人,認為火藥是由這些材料一起混合制成的。結果連李淳風也蒙騙了過去。
袁天罡心里有了底數。他打算見到秦川之后,了解一下火藥的配方,假如秦川不肯告訴自己,那也無所謂。憑著自己熟悉煉丹的手段,又知道了火藥制作的主要原材料,只要經過反復試驗,應該也能配制出威力巨大的火藥來。
袁天罡之所以急著見到秦川,是因為秦川身上的秘密太多了。他身上穿著的那些衣物所用的布料、醫藥和醫療器械,做工之精美都是這個時代聞所未聞的。他還有這威力巨大的火藥,以及那超乎了他年齡的過人才學,都深深地吸引著袁天罡。
袁天罡很清楚,從李淳風這里也問不出什么更多新的東西來。于是也不再多話,就繼續打馬向云中方向飛奔。
秦川、秦懷玉等人來到了云中城。云中城坐落在太原府的西北方向,在太行山支脈馬武山中的一處盆地里。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東南面是太原府,南面是幽州,西南是宣化,背面翻過馬武山,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盆地物產豐富,是塞外的一個重要物資集散地。這是兵家必爭之地,突厥大軍歷次南下,這里都是必經之路。
秦川等人路上遇見的那兩個信使,把公文交給了程處默等人,帶回去轉交給程咬金和牛勁達,他們就已經提前返回云中城,向衛國公李靖報信。因此當秦川等人趕到云中城的時候,李靖早已經安排了人在城外的驛站迎候他們。
見到了秦川等人,沒有安排他們在驛站休息,而是直接接他們進入云中城,進入了總管府。
來人帶著王云、秦懷玉、秦川等人,徑直來到了李靖的值房。有人已經提前進去通稟,此時房門是開著的。秦懷玉等人就直接走了進去。
這是一間十分寬大的房間,正中靠南墻的地方擺放著一座碩大的書架,書架的前面放著一張寬大的書案。
在書案的后面坐著一個年約50歲的男子。此人身形略顯消瘦,面目清癯,渾身散發著一種久居上位、不怒自威的氣勢。此人就是衛國公大將軍李靖。
王云和秦懷玉是他帳下的軍官,二人率先上前敬禮,說道:“卑職秦懷玉、王云見過大將軍。”
李靖微微點頭示意二人免禮,隨后就把目光望向站在他們身后的秦川。
秦川上前行拱手行禮,說道:“在下秦川,見過大將軍。”
李靖打量著秦川,只見他十五六歲年紀,身材頎長,面目清秀儒雅中透著英武,舉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從容淡定。對他很有好感。
李靖微笑著說道:“你就是秦川?不愧是高人弟子,果然是一表人才。”
秦川微笑著說道:“大將軍謬贊了。”
李靖微微點頭,示意眾人坐下。他說道:“你們這一次在酈州大破突厥騎兵主力,生擒了阿史那思摩,取得了一場大勝,很好。詳細地給我講一講玉龍川這一戰的經過。”
王云的軍職比秦懷玉和牛誠高,他也是玉龍川戰役的親歷者,于是就由他講述了玉龍川戰役的整個過程。秦懷玉在一旁做了補充。
李靖畢竟是大唐的軍神,行事十分嚴謹,在聽取匯報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問得十分專業和細致,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他不僅仔細傾聽,還取出紙筆做了記錄。李靖這種嚴謹的作風,給秦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場匯報足足用了一個半時辰,看到天色已晚,李靖有些歉意地說道:“你們長途行軍,沒有及時安排你們休息,辛苦你們了。”
面對李靖的關懷,眾人趕忙說道:“謝大將軍關心。我等無礙。”
李靖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我已經備下了酒宴,為你們接風洗塵。”眾人又一齊謝過。
李靖為人低調,生活簡樸,不喜歡鋪張浪費。他為秦川等人設下的酒宴,也只不過是在平常的飲食上加了幾個菜。
在軍中他也從不飲酒,也不準麾下的將士飲酒,以免誤事。他這一次是要接待秦川,秦川不是自己的屬下,也不是軍人,因此李靖破例準備了一壇酒。
秦川本來也不好酒,看到眾人都不喝酒,他也只是吃菜,同眾人一起閑聊。
對于李靖來說,王云、秦懷玉,還有牛誠,他都比較熟悉,因此談話的主要對象就是秦川。
秦川的出身來歷,以及他的高人師傅,他十分感興趣,有很多問題想問秦川。
不過他考慮眾人一路鞍馬勞頓,決定另外找時間再跟秦川深談,因此也沒有過多詢問,酒宴過后就安排眾人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