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部隊的裝備。火器營的火槍火炮需還有其他的裝備,需要大量的工匠來打造。如今熟悉火槍制造的就只有邢鐵匠那些人,是遠遠不夠的。
唐朝在工部和兵部聚集了大批手藝頂尖的工匠。秦川已經聽既裴元介紹過相關的情況,開列了一個名單,列出所需要的工匠的類別和數量。至于如何把他們要出來,由程咬金和牛勁達去辦。
這天早飯后秦川讓二寶叫來了程三,這家伙對長安城的情況十分熟悉。秦川問他,這城中有沒有手藝好的匠人。
程三對這個真的不太清楚,正在琢磨著程府中有誰可能知道這些事情,程處默和程處亮兩兄弟過來了。
他們看到程三苦思冥想的樣子,就問怎么回事。問明了緣由之后,程處亮笑道:“說起這個,我最清楚了。在這長安城里最好的磨鏡匠人,不是那些打磨普通銅鏡的,而是打首飾的。其中最好的在金玉樓。”
程處亮好交往。除了那些勛貴子弟,在三教九流都有朋友。他很有女人緣兒,曾經給人送過不少首飾。為了顯示這些首飾的獨特,他還親自設計或者修改,讓首飾匠人按照自己的要求打造。
秦川問道:“可以打磨水晶嗎?”
程處亮說道:“沒問題。”
他對程三說道:“你去找一趟櫻娘,讓她把那個水晶首飾盒拿過來讓秦兄瞧瞧。”
櫻娘是存儲亮的小妾。
程三應了一聲,一路小跑,不久以后就取來了一個首飾盒。首飾盒不大,直徑不到兩寸,是用水晶打造的,里面鋪著紅絨,裝著一對精美的耳環。
秦川接過了首飾盒仔細地打量著,只見首飾盒所用的水晶純凈透明,看不到一絲雜質,表面打造得十分光滑,甚至還有淺淺的圓形弧度。首飾盒是用兩塊水晶打造的,盒子和盒蓋配合得很好,合上以后幾乎是嚴絲合縫,足見這打磨水晶的匠人手藝之高。
程處亮問道:“秦兄弟,你看這匠人的手藝如何?”
秦川點頭說道:“不錯,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手藝。”
程處默好奇地問道:“你想打磨什么?”
秦川吩咐二寶取來了一個放大鏡,遞給了程處默,說道:“我要打磨一些這樣的鏡片。”
秦川有這樣一只放大鏡,程處默是知道的,他以前也見過。他接過來看了看,說道:“你有這個不就行了。要那么多放大鏡干什么?”
程處亮卻是第一次看到,很好奇,接過來,舉在眼前,透過放大鏡往外看。他所看到的東西距離比較遠,在焦距的范圍內,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程處默說道:“這叫放大鏡,你要這么看。”說完他又從程楚亮的手中拿了過來。他一時找不到適合放大看的東西,就打開了那只水晶首飾盒,取出一只耳環,放在幾案上,然后把放大鏡放到了耳環的上方,調整一下焦距,然后再次把放大鏡遞給了程處亮,說道:“你像我這么看。要是看得不清晰,就把位置來回動動。”
程處亮接過了放大鏡,學程處默的樣子觀察那只耳環。開始的時候有些模糊,他向上下調了調,找到了焦距所在的位置,看到那只耳環一下子變大了好幾倍。
他好奇地問道:“咦,這是怎么回事,這耳環怎么忽然變得這般大了?”
程處默說道:“所以這才叫放大鏡呢。無論看什么東西都會比以前大上許多。”
程處亮覺得好玩,又舉著放大鏡去看其他的東西。玩了一會興致稍減,問道:“這個又有什么用呢?”
說實在話,程處默也不太清楚這放大鏡有什么用?除了看東西能放大一些,覺得好玩之外,看不出還有什么其他的用途。
秦川也不想跟他們解釋那么多,說道:“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他對程處亮說道:“你跟那金玉樓的人熟不熟?能不能讓他們幫助我磨一批水晶鏡片。”
程處亮滿不在乎地說道:“沒問題,想要打磨什么樣式的,把樣式尺寸寫下來。其他的事情都交給我好了。”
程處亮還真有這個能耐。因為金玉樓的東家就是他的一個死黨。他本身又不缺錢,經常從金玉樓購買和加工一些首飾,也是金玉樓的大主顧之一。讓他開口,金玉樓絕對會盡力而為。
秦川原本還想問,質量如此上好的水晶是不是不容易找到?想了想后,人家金玉樓既然經營著這類生意,自然有自己的進貨渠道。他也就懶得為此事操心了。
秦川希望能夠在自己離開長安之前,就打造出一批水晶鏡片來。他馬上就畫出了圖樣,標注了尺寸和標準,標上所需要的數量。
秦川對程處亮說道:“這事情就拜托老弟你了。讓他們加緊趕工,工錢可以多付給他們。所需的錢從我的賬上出好了。”
秦川在程家釀酒和打造鐵鍋的生意,有自己的分紅。他現在自己還沒有安家,所有的錢都存在程府,隨時可以支取。
程處亮一聽就不高興了,說道:“秦兄,你說的這叫什么話?這件事情你就交給我,我保證妥妥帖帖地給你做成。其他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
程處亮說話時口氣很大,人家的確有這個底氣。長安城里的勛貴子弟多了去了,但是很多人家境也就一般,他們能夠拿到的月例沒有多少,甚至有不少人少得可憐。
程家財大氣粗,程處亮花錢如流水,很大方,這也是他人緣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川也不矯情,不再提給錢的事兒。程處亮人頭熟路子野,對長安城的方方面面都很熟悉,很多事情找他辦十分方便。秦川的確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幫忙。
程處亮都應承了下來,不過這一次秦川跟他說好了,親兄弟明算賬,所需的費用由自己來出。
程處亮情商很高,知道秦川是高人弟子,也是個要面子的人,而且人家也不缺錢,因此他也不客氣。
楊遠道回到長安之后,又回到了太醫院。
這一次他隨軍出征,在前線負責救治傷員,酈州行軍道總官府給他上報了戰功,從正八品提升到從七品,獲得了相應的物質獎勵,十分風光。
真正令他身價倍增的是他從秦川那里學來的新的醫術,在處理外傷的方面成為太醫院的頂梁柱。同僚們看他的眼光都變了,跟他說話時態度也客氣了許多。
這天早晨,楊遠道來到了太醫院,還沒有進自己的值房,同僚就告訴他,說太醫院的院判叫他過去。
楊遠道走進了院判的值房,看到了二寶。他心中一喜,猜想可能是秦川要找自己。自從回到長安之后,還沒有見過師父秦川呢。
果然院判說道:“楊醫師,涇陽縣侯要找你過去說話。你這就過去吧。”
太醫院伺候皇帝和宮中的嬪妃們,也會為一些朝中的勛貴大佬出診,可以說接觸的都是大人物。一個小小的涇陽縣侯,他們還是不看在眼中的。
秦川在楊遠道當值的時候,請楊遠道過去,太醫院完全可以不買他的賬。可是院判馬上答應了,甚至對前來傳話的二寶這樣一個下人都十分客氣,可以說給足了秦川面子。
也難怪,太醫院是伺候那些大人物的,因此都很有眼色。
秦川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涇陽縣侯,可是卻有著很大的名聲。李靖、程咬金這樣的軍中大佬對他十分看重,連皇帝陛下也親自召見過他。
這樣的人物,是妥妥的朝中新貴。他還如此年輕,想必未來會前途無量。這樣的人物,就算不去巴結也是萬萬不能得罪的。
院判笑著說道:“楊醫師,你去了要盡心為秦爵爺辦事兒,太醫院的事情你不必掛心。”
他對二寶也十分親切地說道:“回去后替我向秦爵爺問好。”
楊遠道的心情十分舒暢。曾幾何時,他在太醫院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沒有人把他當回事,因此才會把他弄到前線去,去給普通的士兵療傷。
自從靠上了秦爵爺,一切都變了,覺得揚眉吐氣,而且前程遠大,無限光明。帶著這種心情,他現在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
到了程府,見到了秦川之后,楊遠道趕忙行禮問好。
秦川跟他寒暄了幾句,問了問他在太醫院的情況。
楊遠道十分開心,說自己沾秦爵爺的光,如今在太醫院地位有了極大的提升,然后他又說了一些感激的話。
秦川問道:“過一段日子我還要離開長安。這次出去的時間可能要長一些,少則半年。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
說實在話,這次去酈州前線,楊遠道可是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前線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艱苦了,他打心眼里是不愿意再去的。
不過他下決心牢牢抱住秦川這條大腿,這是他表忠心的最好機會,再吃一些苦絕對是值得的。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說道:“師尊有任何吩咐,弟子都愿意。弟子無需準備,隨時可以跟師尊離開長安。”
對于楊遠道的態度,秦川還是滿意的。他笑著說道:“也沒有那么著急。你可以先跟家里打個招呼,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在長安的這段日子,我還有事情要交給你去做。”
楊遠道說道:“請師尊吩咐。”
秦川要求楊遠道找一些有文化的年輕人當學徒,大概5~10人,這些人最好有一些醫學知識。他告訴楊遠道,可以答應這些人,會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前程。這些人要本分可靠,至于他們是何出身來歷,不必計較。關于人事調動的問題,自有人去辦。
楊遠道十分高興,這可是賣人情的一個好機會。他相信自己推薦的人跟上秦爵爺,肯定會有好的前程。他們一定會感激自己的推薦。
他馬上答應秦川,回去后就辦這件事情。
楊遠道辦事十分盡心,他很快推薦來了10個有文化的年輕人。秦川親自對這些人進行了面試,最終從其中定下了6個人。
秦川安排楊遠道帶著這6個人,在長安城里采購所需要的物資,10天后會有人安排他們離開長安城,護送他們前往要去的地方。具體的地方沒有告訴他們,但是讓他們轉告家人:原有的薪俸照發,每月還會額外給他們的家人發放一筆生活費,直接派人送到他們的家里。
楊遠道推薦來的這些年輕人血氣方剛,期盼著能夠建功立業的。這樣的安排讓他們有一種使命感,一個個熱血沸騰,滿口答應了下來。
這日傍晚,夕陽西下,晚霞滿天,李世民的心情很好,再次來到了立政殿,跟長孫皇后和一雙兒女共進晚膳。
在席間,李治問道:“父皇,那個秦川什么時候會來立政殿?”
他這話是替李麗質問的,他自己其實也想知道。他聽說了秦川很多傳說,秦川手上有很多新奇東西,他很想見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