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侵陽道局,最早起源于秦昭襄王的陽齊陰楚。在秦國歷代國君里,秦昭襄王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當時,秦昭襄王是被趙武靈王扶持上位的傀儡君主。秦國外戚羋太后與魏冉勢大,根基淺薄的秦昭襄王隱忍很多年。為掌握秦國的話語權,秦昭襄王起用范雎為相,逐步讓自己正式成為秦國真正的話事人。他內清外戚干政,外制敵國侵擾。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實施陰侵陽道局。為日后始皇帝完成大一統的功績,奠定了基礎。
所謂陽齊陰楚,秦昭襄王自己先稱西帝,然后派使臣尊稱齊湣王為東帝,吸引其他諸國的注意力,最終又用被迫取消帝號的方式,避免引火燒身,使得齊國陷入爭奪陶邑的坑里,此為陽齊。以會盟之名誘騙楚懷王到咸陽,強行拘留,然后攻占楚國十幾座城,此為陰楚。秦昭襄王扣押楚懷王以后,楚國被秦國接連攻打,國力大衰弱;秦昭襄王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之后,攻陷楚國郢都,楚國國土損失慘重;秦昭襄王自稱西帝以后,齊國遭到五國伐齊,霸業盡失。
秦昭襄王的陽齊陰楚,目的只有一個,用戰術上的迷惑性行為,來實現戰略上的最大的戰果。沒有什么所謂的君子之風,有的就是不擇手段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務實到了極致。
傳說在古代的時候官道經常鬧鬼,很多魑魅魍魎騷擾村民和路人。于是百姓就請來驅魔人抓鬼,驅魔人兩人,師傅帶著徒弟,穿著道袍,背著桃木劍。到了現場,師傅召喚天眼查看,發現鬧事的都是法力微弱的小鬼。于是,師傅給徒弟使了個眼色,意思就是這種小鬼就給你練手了。徒弟心領神會,拔劍念咒。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全都給收拾了。
師徒二人收工后,師傅問徒弟:“你今天斬殺了多少鬼怪?”徒弟回答說:“九九八十一個。”師傅又問:“然后呢。”徒弟說:“肅清小鬼后,再貼符咒,潑公雞血,撒童子尿,百年內都不會有鬼怪再禍害人。”師傅嘆口氣說:“你把他們都消滅,以后我們吃什么?”徒弟一臉狐疑,師傅接著說:“干我們這行,有個行規。如果有十只鬼,你最多除去二三;有五只鬼,你最多除去一二;只有一只鬼,你只要打發他走就可以了。你把鬼都消滅了,他們不再作亂,那我們不就失業了嗎?”
陰侵陽道局的做局邏輯是在幫你解決需求的同時留下新的需求。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留下新的需求,從而持續維持利潤。要知道在商業活動中,有問題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利潤,凡事喜歡做到100分的大多都是科學家。凡事喜歡做到60分的都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