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連營局,起源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公元219年,孫權和曹操暗中聯手,奪回荊州并殺死關羽。劉備得知后悲憤交加,在公元221年,率領大軍征討東吳為關羽報仇。同年6月,劉備給張飛寫信,要他到隨軍匯合。沒想到張飛被部下笵疆、張達所殺,并將首級送給孫權。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又受到第二重打擊。
公元222年,劉備的先鋒部隊到達夷陵,隨后和東吳的陸遜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陸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和呂蒙計謀在關羽攻打樊城時,從背后去抄家,導致關羽死亡。陸遜是儒將,雖有戰功,眾人卻不服他。兩軍剛對峙時,有人向陸遜說,應該趁劉備沒有防備馬上進攻,打他個措手不及。陸遜說現在劉備順江而下,大軍氣勢正盛。駐扎的地方又是山林中,易守難攻。貿然攻打失敗,對軍隊士氣不利,只能先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其他人雖不服氣,但是只能聽命。不久,陸遜下令撤退,把山地留給劉備。劉備見此,領兵緊跟,在平地處扎寨。這時又有人提議,現在劉備可以攻打了。陸遜還是說不可,在平地扎寨必然有詐。
陸遜按兵不動,一直到次年六月。正是最炎熱的時候,陸遜才說可以打了。將領們說:現在劉備已經站穩腳跟,不好打了。陸遜說:現在劉備雖然扎好營寨,但是長時間的對戰,已經讓大軍失去銳氣,所以現在好打。陸遜先派小隊去試探,結果大敗。這時,軍營里的人都嘲笑陸遜不會打仗。然而陸遜心中已經有了對付劉備的辦法。他看到軍營都是連著駐扎,于是想到火攻。他命令士兵每人拿一個火把,集中兵力攻打一個營寨,攻進去后就放火。當夜,吳軍去進攻劉備的營寨,輕松得手,進去后就開始放火。當時正值盛夏酷暑,山林火勢很快就起來。劉備大軍被陸遜一把火燒毀,軍隊死傷無數,最后逃回白帝城。劉備憂憤交加一病不起,不久便托孤諸葛亮,一命嗚呼了。
火燒連營局,是陸遜為防守而被動布的局。目的是為消滅蜀軍,保住荊州。那么他是如何布置的局呢?首先確定目標,目標是消滅劉備的進犯之軍,如何消滅呢,火攻;根據目標,與曹魏交好,主動稱臣,避免兩線作戰;兩軍對陣,發現蜀軍正盛,不可正面交鋒;主動退卻,誘敵深入,引誘到樹木草叢一帶;據險而守,據城而守,堅守不戰;等待盛夏來臨,草木干,蜀軍必然會到陰涼處避暑;提前布局反攻,切斷敵方退路,各個擊破;等待敵軍士氣弱,防守松,發起反攻和火攻;放火燒營,大舉反攻,追擊殺敵;成功打敗劉備,消滅蜀軍,保住戰果,布局目的實現。
火燒連營的核心邏輯,就是借助天時地利,沉著冷靜分析當前局勢,尋求破局之法?;馃B營局,有什么意義呢?當前期競爭對手發動大規模攻擊時,我們可以主動退卻,然后伺機而動,不要正面硬剛。要回到安全地帶,固守優勢市場,等待對手布局出現漏洞,再火攻反擊,一舉定勝負。不要看對方很強大,在火攻面前,不堪一擊?;鸸ナ且环N勢能,在勢能面前,再強大的軍隊,也會瞬間被消滅,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