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朝堂的震驚
- 我,大漢使臣,請萬邦赴死
- 漢武帝的大火箭
- 2243字
- 2024-06-07 00:00:00
卑浦部是河湟之外最大的部族之一,雖說戎人只是疥癬之疾。韓安國出動軍士兩千五百人,一戰全滅卑浦部。斬首一千三百四十九,俘虜三千零六十三名戎人。漢軍戰死四十五,傷一百二十二人。俘獲牛羊約十萬頭。依然是大漢七國之亂后難得的大勝。
在場的幾人都是大漢權貴巔峰,見慣了朝堂風雨。
讓他們震驚的,自然不是平滅卑浦部的軍功。
畢竟只是一幫戎人,要不是有匈人做靠山,大漢早就收拾掉這幫戎人,拿下河湟之地了。
讓他們震驚的,是安國少季這個人。
安國少季的無雙勇力,讓他們嘆服。
為大義奮不顧身,無懼生死的勇氣讓他們動容。
還有那用兵如神的莫測手段。
這種人,怎么看都是國士之姿。
只是........這人的手段,怎么能臟成這樣。
說好是和平談判,試圖招降,卻安排伏兵,一早做好了屠城拔寨的準備。
和人家談會盟,談招撫,吃了人家的,用了人家的,還要侮辱人家的信仰,還要看人家首領的老婆光身子跳舞,看完后還要人家首領切肉臊子,最后還一刀攮死了為他切肉的首領。
哪怕只是聽著傳來的戰報,在場的幾人都覺得牙疼。
人死不過頭點地,就算對方是戎人,你一刀宰了對方就是了,何必這樣侮辱人。
韓安國也是。
就算打著護衛和平談判的理由出兵的,攻伐戎人需要一個借口,否則會被朝廷追責。
但你自己背上這個擅尋邊釁的罵名就是了,反正打贏了又沒人動你。
為什么要讓安國少季找理由?
安國少季這樣一頓操作,以后還提什么漢家威儀。
然而,隨著奏報往下讀,包括竇漪房在內,所有人臉色越發沉重。
安國少季對匈奴的了解。
對草原的了解。
以及安國少季對于異族的看法。
讓幾人開始重新思考朝堂軍略。
同時安國少季收納軍心的操作,也讓幾人嘆服。
尤其是最后安國少季為重振軍心的口號。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要不是太皇太后在,在場最年輕的鄃侯欒賁都想嚎兩嗓子。
黃門讀完了韓安國的軍報,便退到了一旁。
竇漪房和數位朝中重臣都陷入了沉思。
半響后,太皇太后竇漪房才開口道:“諸位對韓安國的奏疏有何看法。”
柏至侯許昌搶先發言道:“破虜將軍率軍巡邊,奉命護使,此戰雖然是由戎人挑起,卻也是我漢家功勛,理當照例封賞。至于破虜將軍請求重用安國少季的,臣未領過兵,還希望請二位將軍斟酌。”
許昌此言一出,立刻招來了欒賁和酈寄的白眼。
他么的,最容易說的話被你說了,把難題留給了我們。
然而,許昌的話有理有據,欒賁和酈寄一時間還無法反駁。
酈寄在七國之亂時拜將,攻打趙國。
欒賁則隨著父親欒布在七國之亂時,率軍進逼齊地,解除臨淄之圍,平定了齊地叛亂諸王。
后與酈寄會師,水淹邯鄲城,邯鄲城破,趙王劉遂自殺。
自從高祖冊封的開國公侯們陸續謝世,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被先帝干掉。目前大漢軍功最高,最知兵事的,就是前曲周侯酈寄了與欒賁了。
欒賁到底是年輕,腦子快,立刻開口道:“破虜將軍在奏疏上,詳細記載了安國少季的用兵之策。“
“因勢利導,算無遺策,依天時,占地利,算人心,將形勢二字發揮到了極致,戎人同樣是追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人善騎射,良馬眾多,卻被安國少季近乎全殲,其用兵之神,有淮陰侯之風。”
即使相隔六十余載,淮陰侯韓信仍是大漢軍人仰望的存在。
“連百萬之軍,攻必勝,戰必克!”
只有真正統軍,才知道想要做到這幾個字有多難。
欒賁將安國少季和淮陰侯相比,已經是給出了對其軍事能力最高的評價。
畢竟只要領過兵和草原民族作戰,都知道想要全殲這些來去如風的草原蠻子有多難。
然而,剩下的酈寄就抓麻了。
他娘的,戰功被許晨說了,統軍之才被欒賁說了,那剩下自己還能說什么?
只能說安國少季的人品了。
至于安國少季的人品......酈寄憋了半天,終于將最后那句大實話講了出來,“安國少季行事,過于隨心所欲。。”
講完了之后,酈寄如釋重負,狠狠看了許昌和欒賁兩眼。
漢家東西二宮共治天下,一言可決人生死富貴。
太皇太后沒發話,看不出對安國少季的態度,但起碼是欣賞的。
再加上韓安國請求重用安國少季,安國少季很可能一飛沖天。
夸人的話,讓你們說了,最后損人卻又不得不說的話給我說唄?
老子都七十歲了,你們能不能懂點尊老愛幼?
竇漪房也是眉頭緊皺。
執掌天下多年,竇漪房看透了政治上的波詭云譎,和人心叵測。
李當戶的奏報對安國少季只有夸贊,知兵善謀,德行彷佛圣人,毫無缺點。
竇漪房不是不信,卻是有些提防。
只有缺點的臣子,才是好臣子。
一點缺點都沒,如此光輝偉正,反而讓人不放心。
韓安國的奏報卻是讓她更為糾結了。
才能,名不虛傳。
缺點,也有了。
只是這缺點.....竇漪房不說臟字實在無法評價。
皇家不喜歡光輝偉正的人,同樣也不喜歡毫無底線的人。
許昌看出了太皇太后的顧慮,開口道:“昔日陳相國早年與其嫂通奸,楚漢大戰之間,侍奉魏王而不能容身,歸附楚王而不能相合,出逃后歸附高祖,貪污受賄,收錢辦事,不給錢就為難人家。”
“高祖召來推薦陳平的魏無知責問。魏無知說:‘我所說的是才能,陛下所問的是品行。現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已那樣的品行,但對勝負的命運沒有好處,陛下哪有閑暇使用這樣的人呢?楚漢對峙,我推薦善出奇謀的人,只關心他的計謀是否確實能夠有利國家罷了。至于私通嫂嫂、接受錢財,又有什么值得懷疑的呢?’”
“而后高祖向陳相國道歉,重用了陳相國,最終才有了陳相國聯手絳侯,鏟除諸呂,保我劉氏天下。”
竇漪房沉吟片刻,道:“我自知安國少季之才,若平滅匈奴少不得此人,反復無常,私德敗壞又是如何。我只是擔心其鋒芒過甚,傷人傷己。”
安國少季沒有底線,畢竟只是對于外族,竇漪房還沒有糊涂到內外不分。
這是一柄絕世寶劍,就怕自己的孫兒駕馭不住。
許昌到底是最了解竇漪房的人,知道太皇太后擔心什么。
一開口,就說出了一句讓其他人深感薄涼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