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債券投資實戰(紀念版)
- 龍紅亮
- 1198字
- 2024-05-24 17:53:19
FOREWORD
推薦序
債券、股票是證券市場的基礎性產品。從中國金融體系來看,發展債券市場是發展直接金融市場的重心所在,也是“去杠桿”、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的重要環節。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直接金融市場在金融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較低,間接融資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到2017年年末,中國直接金融規模占社會融資存量規模的比例僅為15%左右。在“去杠桿”背景下,中國企業缺乏足夠的資本性資金來源,如果簡單以減債務為主要舉措,將嚴重影響實體企業的發展,一個較好的路徑是加大長期債券(和永續債券)的發展力度,充分發揮長期債券的準資本功能,由此,降低資產的流動負債率,提高實體企業長期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債券是存貸款的替代品,有效發展債券市場,既有利于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有利于推進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
中國債券市場伴隨改革開放進程而起步,40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到2018年7月末,債券余額達到80.5萬億元,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國債券市場也存在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其一,公司債券發行對象過分集中于金融機構,由此引致債券投資者結構不合理。2/3左右的債券由商業銀行直接或間接持有,保險、券商、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占比較小,城鄉居民和實體企業持有的債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不僅影響了債券作為直接金融工具的有效性,而且嚴重制約了債券市場的發展前景。其二,公司債券的規模不足,不僅與美國債券市場有明顯差距,而且與實體企業和城鄉居民的要求有著較大差距,既制約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又制約了實體企業發展和城鄉居民的財富管理。其三,以債券為基礎的衍生產品在品種、數量和層次上都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各類資金供給者(城鄉居民和其他實體企業)的資產組合需要。其四,債券市場過分集中于有形市場。債券市場應以無形市場為主,但在中國,不論是銀行間市場還是交易所市場或是柜臺市場,均為有形市場,由此,既引致債券交易的成本過高,也引致運用債券展開的金融市場策略性操作受到制約。其五,債券市場統一監管制度尚未建立,市場割裂嚴重,監管制度及尺度不統一,監管套利時而出現,不利于債券市場的長久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債券市場的良性發展,對于實現這些目標至關重要。
毫無疑問,債券市場的發展,離不開一批矢志于金融行業且具備豐富經驗的債券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這本書的作者龍紅亮長期在債券市場一線工作,對國內債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及投資實務比較熟悉。他將實際中的債券投資經驗進行了提煉總結,編纂成書,并附以案例,實為有心。希望這本書對于正在從事或有志于投身債券行業的人,能成為有用的操作手冊,也希望這本書能為債券市場操作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普及做出應有的貢獻。
王國剛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