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瑟琳夫人敲響了書房的房門,探進來說道:“先生們,晚餐已經準備好了。”只見餐桌上擺滿了豐富多樣的食物。這是一頓典型的英國晚餐,烤牛肉往往是主菜的焦點。一只香氣誘人的牛肉放置在烤架上,金黃色的外皮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誘人的肉汁在烤制過程中不斷滴落。
而身邊擺放著各種碟盤,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配菜。一道道美味的碎肉派和煎餅被端上桌,每一道菜都經過精心烹飪,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碎肉派里面是濃郁的肉類餡料,配上酥脆的酥皮,令人垂涎欲滴;而煎餅則軟嫩可口,上面撒滿了糖粉或澆上了蜂蜜,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魚和薯條也是人們鐘愛的經典組合。一條金黃酥脆的炸魚搭配上一份炸得香脆的薯條,再配上一點點醋,簡直是無法抗拒的美味。魚肉鮮嫩,薯條外酥內軟,一口咬下去,滿滿的幸福感瞬間爆發。也無怪乎后世炸魚配薯條成為了英國國菜,地位大概相當于酸溜土豆絲和番茄炒蛋。
在餐桌的一角,擺放著精致的茶具,淡淡的茶香彌漫在空氣中。姜譯抿了一口眼前一亮,向老霍克問道:“這茶葉,濃郁、芳香、柔滑,這應該是上品吧。”
老霍克很得意,這可是自己珍藏的上等茶葉,平日里待客他可舍不得拿出來,一方面是自己珍藏,另一方面是那些人都不會真正地品茶,喝茶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啥味道都沒出來就咽下,最后憋了半天只會來句:“好吃(喝)!”
亨利神神秘秘地對卡瑟琳夫人說道:“母親,還記得你這兩天總念叨的《她行于美麗之中,如夜晚》是誰寫的不。”
卡瑟琳很奇怪,回答道:“當然,報紙不是刊登出來看得到嗎,是威克漢姆。”接著瞪大瞳孔,用手帕捂住了長大的下巴防止自己失態的一面被看到,“我的上帝啊,難道威克漢姆先生就是。。。”
亨利顯得很得意,仿佛發掘出一個大秘密,卻忘記了剛剛他也是這驚訝的一員“沒錯就是面前這位威克漢姆先生。”卻發現妹妹伊莎貝拉一點也不驚訝好奇問道:“伊莎貝拉,你好像一點也不吃驚?”
伊莎貝拉笑著回答道:“早在威克漢姆先生寫的福爾摩斯的住址和他住的一模一樣我就知道了。”說著羞紅地看了一眼姜譯,“威克漢姆先生寫出那么美的詩我一點也不驚訝。”
姜譯不好意思地摸摸鼻頭,壞了,關注點又到我身上了,姑娘,你這樣我很難把持得住啊。
亨利湊近姜譯身邊小聲說道:“喬治,不知道你還有什么新的詩不,我好在交誼舞會上向那些小姐們炫耀,哦,你可不知道你在那群小姐們心里的地位,哦,她們可是恨不得立刻打聽你所有消息呢。”
這就是十八世紀的追星嗎,真想見識一下。。。啊不,真的是太瘋狂了。
眾人聊了許久也是其樂融融,老霍克顯然對文學并不是非常感興趣,在書房短暫驚訝后也就過了,現在比較沉默,于是姜譯就好奇詢問(情商又開始在線了)老霍克航海軍旅生涯,好家伙,和查爾斯是一類人,一聊到軍旅生涯就停不下來,聊的高興一拍大腿說奧爾德尼斯灣海戰那幫法國佬見了自己都是哭爹喊娘。。。
對此伊莎貝拉和亨利倒是見怪不怪了,安心切著烤牛肉,倒是一旁的卡瑟琳夫人也是一副好奇寶寶模樣也在捧場,不時驚呼“哦,那么危險!”“哦,天哪,太可怕了!”老霍克倒是很受用,還有什么比自己老婆捧場更值得吹噓的?雖然知道自己已經講了不下八百遍,但每次妻子都像第一次聽說戰場時的模樣,兩人眼底濃濃的愛意怎么也抵擋不住。
“哦對了,喬治,加入海軍這件事,你考慮的怎么樣?”老霍克問道。
“什么?威克漢姆先生,您要參軍?”伊莎貝拉好奇問道。
姜譯放下刀叉想了想,鄭重起身向老霍克行禮說道:“先生,我考慮好了,我愿意參軍。”
老霍克滿意地點點頭“這才對嘛,男子漢就當建功立業(其實這也是姜譯的想法,自己沒有背景很難走向上流社會,只靠文稿顯然是不行的,從軍應該是最快的方式,況且姜譯印象里十八十九世紀歐洲似乎一直在打仗,一直打到二戰結束知道疼了才消停)。”
伊莎貝拉倒很是擔心,見無法打消姜譯參軍念頭,小心提醒戰場子彈可是不長眼,讓姜譯小心云云。(嗯,我會注意的老婆!)
威克漢姆的身份在這個時代是最尷尬的,雖然對外都說是費茨威廉家族管家的兒子,但是管家職業說穿了也只是服侍人的工作,老威克漢姆在英國說體面一點是管家,要是放在中國那就是家奴!所以只有努力讓自己在軍中的職位得到提升,馬上封侯,才能真正走進上流社會。
用過晚膳后,老霍克帶著姜譯回到書房,他提筆在紙上寫著什么,詢問姜譯:“你上過軍校嗎?”在得知姜譯(原主威克漢姆)畢業于劍橋大學文學系,不由地苦笑,是啊,自己忘了他是一個大作家大詩人。“那好吧,喬治,我會把你介紹給我的老部下維尼修斯上校,你先去他那學習一段時間。大概三天內,你的委任狀就會下來。”
姜譯非常感激,又聽了老霍克一些注意事項以及維尼修斯一些性格特點(關切地叮囑姜譯),姜譯真切感受到老霍克的善意,也許是救了他女兒,也許是看到曾經自己年輕時建功立業的影子。。。
到了很晚,姜譯才離開伊莎貝拉家,伊莎貝拉家倒是想多留姜譯一晚,說別墅里還有空房間。。。但是姜譯還是謝絕了好意不愿意再去麻煩人家。
搭乘著羅德的馬車姜譯回到了唐納太太旅館,姜譯想了想,經歷了這么多天,姜譯算是開始真正融入到這個社會。
這時唐納太太敲響了房門,姜譯打開門只見唐納太太手里提著兩件做工精美的禮服。“這是傍晚您不在的時候送來的,威克漢姆先生。”
姜譯會想起來了,哦,是那個西區服裝店只接定做的老頭。送來的除了禮服還有賬單,姜譯一看,這價格簡直。。。便宜的令人發指,雖然姜譯并不是和這個時代審美一致,卻也看得出這件禮服是老頭精心制作的。那用料和細節簡直甩了對面服裝店十八條大街。。。
這樣的匠心精神的手工業者,姜譯不愿意他的生活就因為不打廣告不會宣傳而埋沒,于是提筆寫下。。。
“在西區的街角,也許你并不知曉。。。”(內容大致參考姜譯高中時候讀過的課文——做靴子)姜譯只感覺兩人的經歷何其相似,但是他想盡自己可能改變。
最后在結尾姜譯并沒有寫老人去世,而是重點寫了他愿意花心思做衣服而不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每一個匠心精神的人都值得尊敬,姜譯心里默默告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