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廣寧三衛,大將舊部!
- 大明遼東王,建文求著讓位
- 聽風落畫
- 2012字
- 2024-05-08 10:00:00
有了這本《民兵訓練手冊》,即便到了冷兵器時代,同樣也可以運用書上總結的軍事知識,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一支“精兵”訓練出來。
并且,古人的軍事知識十分有限,朱植完全可以利用《民兵訓練手冊》打一個信息差,讓自己的軍隊成為一支“常勝軍”。
拿著這本《民兵訓練手冊》,朱植的心都在劇烈的跳動。
這對他來說,就是神書啊!
最后一本《軍地兩用人才之友》更為厲害。
與前面兩本書相比起來,這本書更像是一鍋大雜燴,五花八門,初看可能會以為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寫錯了目錄:上一秒還在教你如何應對核武器掉落下來的辦法,下一秒就跳到怎么做好母豬的產后護理。
當你終于學會了母豬護理的知識,然后又開始教你怎么蓋房子挖溝渠;好不容易學會了,覺得自己可以當一個土木工程師,畫風開始突變,變成了該怎么當一名合格的會計.....
就如同書名所說的一樣,《軍地兩用人才之友》就是教你怎么從一名軍人轉變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書中的知識看似有些雜亂,可絕大部分內容都是一些可以養家糊口的技術。
就以書里的《農業知識》為例,這一章中,即講述了怎么觀察土壤、怎么判斷不同類型的土壤應該種植哪種農作物、該如何平整土地、灌溉土地、育種收割等幾乎絕大多數的農業常識。
可以說,只要你認真的學習這一章的農業知識,出來就是一個優秀的農民。
其他章節與此類似,例如《土木建筑》這一章,從最基本的測量工具,到制作家具入門;從房屋構造,到磚瓦抹灰.只要踏實肯學,成為一名合格的木工或瓦工也是沒有問題的。
如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不管在哪個時代,成為一個全能型人才,都會是人群中的翹楚。
現代人穿越到古代,所帶來的組織形式創新、軍事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都是可以出奇制勝的關鍵。
實際上,這些書就算是放到二十一世紀,這三本書里的知識依舊對我們有著積極的科普。
“這回可賺大發了!”
朱植激動的差點沒拿穩這三本書。
原本以為系統的隨機獎勵是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誰成想竟是一個天大的驚喜!
第一本書《赤腳醫生手冊》,足以將遼王府的那些隨軍大夫提升到“人均華佗”的水平。
第二本書《民兵訓練手冊》,可以把遼王衛從冷兵器時代的精銳士卒,提高到“遼王府特種大隊”水準。
第三本書《軍地兩用人才之友》,能夠給朱植培養出一大批武能上馬作戰、文能動手造炮的工程師。
好一個穿越者三大神書,直接就將遼王府未來三年的道路都給鋪設好了。
想一想,四年之后,老朱駕崩,剛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看著遼東數萬古代版特種兵直接開始懷疑人生。
“咳咳--”
就在這時,一道輕咳聲響起,打斷了朱植的臆想。
朱植循聲望去,發現是郭英進來了。
“岳父這些日子身體調養的不錯,臉色看上去已經好了許多。”朱植笑道。
郭英躬身,帶著謝意說道:“還要多謝王爺開的藥方,臣定時服藥,效果顯著。”
“往年入冬,舊傷復發,疼痛難忍,可服了王爺的藥方之后,身體頑疾逐漸恢復,當真是華佗在世。”
而今的郭英容光煥發,健步如飛,仿佛又成為了那位縱橫沙場的武定侯。
“這還是因為岳父的底子好。”
朱植搖了搖頭道:“倘若岳父愿意,就將家人都接到遼王府來吧,我這王府雖然有些簡陋,但該有的職務卻是一樣不少。”
郭英沒有拒絕:“老夫在此代郭家謝過王爺。”
待以后,遼王府壯大,總會有人想盡方法從他的家人動手,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家人接到廣寧,受遼王府的庇護。
現如今朱植主動提出,郭英自然也是從善如流。
“廣寧三衛那邊進展如何?”朱植開口問道。
廣寧三衛,是遼王府的直屬兵力,也就是遼王衛,分為左衛、中衛、右衛,共計一萬五千余人。
之前的遼王衛只有廣寧中衛近五千余人,此番廣寧中衛在忽刺河一戰中大勝,朱元璋龍顏大悅,下旨準許遼王衛擴張到了原先的三倍。
遼東駐扎著大明最為精銳的二十萬遼東猛虎,占據整個大明軍隊的五分之一,精銳士卒的三分之一。
這么遼闊的封地,按照老朱的布局應該是由遼王府、沈王府、韓王府三王分立。
可是現在沈王、韓王年幼,只是立了藩國,尚未正式就藩,真正就藩遼東的藩王目前只有朱植一人。
而朱植根本就不打算將遼東拱手讓與他人,他要做的是,讓遼東成為他的一言堂!
“臣已經將廣寧三衛悉數整編完畢,皆是從遼東軍中調集而來的精銳士卒。”
說到這里,郭英頓了一下,隨后接著說道:“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詢問王爺的意見。”
“哦,是什么問題?”未曾想還有問題能將郭英給難住,朱植的好奇心一下就上來了。
“臣在遼東各衛所中篩選,發現最為精銳的士卒,大多是那幾位大將軍的舊部。”
有資格讓郭英稱之為大將軍的,只有那么幾個人。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傅友德等開國將領,大明最為精銳的軍隊,皆是出自這些人的帳下。
伴隨著這些開國勛貴的離開,他們的舊部也分散到了全國各地,其中人數最多的自然還是遼東軍,接納了近半數以上的大將軍舊部。
這些大將軍舊部自視甚高,如果不是郭英這位老將親自出面,尋常人還真難收復他們。
“這應該是好事啊,大將軍舊部皆是百戰精兵,本王求之若渴,有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