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化醫療:醫療服務新未來
- (美)薩默·奈特
- 1276字
- 2024-05-17 10:37:35
序言
近代西方醫學經歷了16和17世紀的奠基,18和19世紀的發展,20世紀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緊密結合,形成現代醫學體系。現代醫學發展歷史不長,引入中國的時間更短。不可否認,建立在科學技術基礎上的現代醫學給人類帶來了福祉,消滅了天花,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抗生素的發明和先進治療手段的廣泛應用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人類的期望壽命得到的大幅提高。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現代醫學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強調技術和儀器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但忽略了人作為一個特殊生命體所具有的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沒有充分認識到人體的復雜性。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商業行為和利益驅動使醫療費用不斷上漲,增加了成本。醫療提供者和患者信息不均等,醫生看病就像修理機器,患者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就醫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差,醫患糾紛時有發生。
如何重回醫學的初衷,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這是一個亟待回答的問題。美國薩默.奈特博士撰寫的《人性化醫療:醫療服務新未來》一書,給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考。
該書的作者奈特博士具有豐富的醫療行業從業經歷,她既是一名臨床醫師,也是州醫療服務系統的管理者,并創辦了數字健康公司。作者在書中講述了她兒子患罕見淋巴瘤的真實故事,讓讀者體驗了作為一個母親陪伴兒子就醫的全過程,從患者和患者家屬的角度感受醫療服務中缺乏人文關懷、患者訴求得不到尊重和滿足、醫患溝通不暢的現象,對醫療服務體系進行了深刻反思。
奈特是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情況下完成本書寫作的,她認為政府的政策管理、民眾的醫療消費需求和醫療技術的應用是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的動力,同時像突發事件如新冠疫情是推動衛生改革的催化劑。在這些因素驅動下,人性化醫療將使醫療衛生行業產生七大變化趨勢,包括醫療服務價值和責任的改變,不斷激活的醫療消費者,整合、協調、個性化、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方式,豐富、可操作、連續的系統智能化服務,人人可及的整體性和包容性醫療,新的科學技術的不斷應用和信息技術促使醫療衛生與其他領域集成、整合。
如何理解和開展人性化醫療?奈特從醫療服務提供方、消費者和醫療費用支付方等多個視角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她認為在臨床照護的每一點上都應該體現人道主義,要重視醫患關系的改善、患者對健康的體驗、患者的自我選擇;醫者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要建立分工合作、協調一致的家庭團隊和醫療團隊“治療聯盟”;要認識到健康是一個整體的全生命周期,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多方面考慮。
本書強調人性化醫療必須做到以人為本,患者的知情權和對自己健康的主導權是以人為本的核心,患者應該是醫療服務積極參與、活躍的消費者。因此,要建立動態、可及的數字化醫患交流信息化平臺。要給消費者“賦權”,使他們能夠選擇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當前,我國的醫療衛生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醫改更多的是從制度建設、機構管理、質量保障等方面考慮,對患者作為消費者的人性化服務和滿意度則考慮不足。本書的寫作以美國醫療衛生服務為背景,但其中不少新的理念、觀點和方法,對改革中的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