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配當總憲
- 朕先革了這大明
- 岸邊鹿伴
- 2028字
- 2024-05-27 06:53:22
“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
朱翊鈞重讀了一遍張居正的奏疏,對這句話大為贊同。
“先生這一句話寫的好,難的不只是制定適合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將其順利正確的執行下去。”
執行不到位,再好的經都會被人念歪。
就像修撰《實錄》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一樣,如今的大明官場,各處都存在著人浮于事,公文泛濫卻沒有實效的問題。
因此,張居正以重申洪武時祖制為借口,制定考成法。
從此以后,六部要做的工作,按照輕重緩急,都要定下一個明確的期限,做成考成簿。
內容抄錄兩份,一份送到六科,一份給內閣。
六科言官們按照考成簿上的內容稽查六部,內閣負責監察六科。
按照旬、月、季、年為限,定期考核。
如此一來,不需要兼掌吏部或都察院,內閣同樣能掌控百官。
比起高拱兼任吏部尚書時處在風口浪尖,遭人嫉恨的情形,這種方式要相對平和隱蔽,不易被人敵視。
用明確的任務指標,使得官員無法推諉。
量化了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朱翊鈞很滿意,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
考成法自然不是完美的方案,其要求過于僵硬,很有可能出現“唯指標論”的問題。官員們為了政績,更加強行向下攤派,違背朝廷的本意。
不過凡事總要有所取舍,不能因噎廢食。
他要做的,就是及時關注反饋,加強監管、針對性的做出改進。
張居正提出這個奏疏的時間點也很妙,正處在京察即將結束的這個時間點。
經過月余的官場動蕩后,百官思安,都不想在這個時候找麻煩。
否則,張居正可以用京察這個大棒,名正言順的將反對派趕走。
得到朱翊鈞的認可,張居正沒有著急頒布考成法,他先是召集諸大綬、王希烈等人,宣布了《實錄》的專管專責事宜。
聽聞此事,一些平素懶散的翰林們臉色變得慘白。
以后要定期交稿,沒辦法繼續摸魚了。
面對張居正,眾人不敢抱怨,等他離開以后,議論聲漸起。
不過在小聲抱怨過后,沒有人拖延,紛紛開始了編撰工作。
翰林院編修張位苦著臉,回到自己的桌案前。
他查閱舊檔,開始提筆蘸墨,嘴里還嘟囔著:“世廟在位幾十年,連一本起居注都沒有,全靠我們翻找部院的奏章,就算是按期定量的修,要修到猴年馬月去……”
等到晚上,張位在宴席上大吐苦水。
于慎行還有心情開玩笑:“愚公移山,總能寫完。要我說,還是公望的運氣最好,他用編修假回鄉后,到現在還沒回來,一點壓力都沒有。”
“非也非也,”趙志皋搖頭道,“我等現在是共赴劫難,忍幾天就能習慣。等公望回來后,發現史館大變樣,就要一個人苦熬了?!?
“哈哈……”
三人加上尚處假期的徐顯卿,都是隆慶二年的進士。
他們通過館選進了翰林院,平日一起編撰《實錄》,交情不錯。
為先帝修撰《實錄》的官員,大多出身翰林,日常不需要負責具體的實際政務,很難被人找出錯漏。等到書成之日,還能以此作為功績升遷受賞,是一項極清貴的工作。
平日史館管理不嚴,雖然有考勤之類的制度,但是如同虛設。
想不去的時候,請個假就可以曠工。
待遇好、前景遠大、工作還清閑……普通官員想進都沒有這個資格。
結果在張居正的革新下,編撰工作有了催命死線,再也不能隨意摸魚。
沒有資格編撰《實錄》的百官們拍手叫好,覺得這一變動大快人心。
還沒等他們高興幾天,就聽到了一個晴天霹靂。
內閣發文,首輔張居正推出考成法,將這套管理方法,從修史翰林擴展到京中百官!
原本還看樂子的中低品官員,一下子樂不起來了。
都察院,御史們憤憤不平。
“六科言官,名義上歸屬我都察院管轄,實際是和我們十三道御史并列的兩套監察體系,并稱科道。如果按照內閣推出的這套考成法,我等豈不是要接受六科的監管?”
“是啊,六科直房在皇城內,距離午門很近。不像我們都察院,官署在這京西的刑部大街,和大理寺、刑部擠在一起。都是言官,憑什么他們要踩在我們頭上!”
如今京察余威尚在,眾人不敢直接反對張居正,只能去請頂頭上司出頭。
廣西道御史胡涍被推到前面,他面對態度一向溫和的葛守禮,鼓起幾分勇氣:“總憲,監察百官,乃是我們都察院的職責,內閣推行考成法,擅奪監察之權,已經違背了祖制?!?
“張居正狼子野心,行事肆無忌憚,還望總憲主持公道!”眾人附和。
葛守禮面色不變,看向眾人,詢問道:“這是大家的意思?”
“正是眾意!”
葛守禮點頭道:“諸位如果覺得內閣此法不妥,可自行上疏?!?
說完,葛守禮便不再理會眾人。
這就完了?
眾御史面面相覷,胡涍急道:“總憲,我等人言輕微,還望總憲做主,共同簽名上疏?!?
說著,胡涍拿出一份彈劾奏章,呈給葛守禮。
葛守禮沒有接,態度堅決,環視眾人:“你等若還記得當年戶部的白頭疏,就不該來找本憲?!?
眾人回想起來,當初徐階聯合六部趕走高拱,唯獨時任戶部的葛守禮拒不簽字,無奈之下,戶部只好上了一道白頭疏。
“御史確實有糾劾百司之責,所以本憲不會阻攔你等。但想要本憲在不想簽的奏疏上簽字,卻是萬萬不能!”
連葛守禮都不愿上疏反對,眾御史只得悻悻散去。
“這個葛守禮,根本不配當總憲!當初看準了高拱受先帝信重,不愿得罪。如今知道張居正風頭正盛,只敢當一個縮頭烏龜……”
胡涍將小心收好反對考成法的奏疏,在心里將葛守禮痛罵一頓。
罵完后,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