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代”國號與“代人”稱號之淵源

在《魏書》諸傳中,傳主生活在遷都洛陽之前者,經(jīng)常可以看到使用“代人”二字來標示身份的情形(2)。具體來說,《魏書》中可見到氏族成員有“代人”身份標記的姓氏,包括帝室十姓除亥氏以外的九姓(3);還有本為拓跋宗室,因事被黜而以名為氏的娥氏(娥清)(4);勛臣八姓的所有八姓;內(nèi)入諸姓也有十余姓(5);四方諸姓也出現(xiàn)了數(shù)姓(6);也有數(shù)人姓氏不見于《官氏志》,不過本傳均提到出身部落酋帥(7);也包括出身柔然皇族的閭(郁久閭)氏,還有族屬不明的董氏(董洛生),還包括最早追隨拓跋氏的漢人衛(wèi)操、燕鳳、許謙(8)。由此可見,《魏書》中具備“代人”身份者以以出身拓跋氏為核心的游牧部落為主,或最早追隨代國政權(quán)的漢人。而最早具備“代人”身份的,很有可能就是與拓跋氏在族源或者其他淵源方面最為親近的群體。

如果結(jié)合北魏時期的各種記載以及出土材料,可以知道“代人”或者“代”是拓跋氏族群中常用的共用詞匯,甚至遠比“鮮卑”或“拓跋”常見得多。不少學(xué)者以“代人集團”指代拓跋氏胡族統(tǒng)治集團,有學(xué)者明確指出該概念要比“鮮卑集團”或者“胡族集團”都更為貼合史料的本來面目(9)。不過,“代人”是區(qū)分人群的稱號,而“代”這個符號本是部落君長的王號,或者“代”地域的地名。學(xué)界至今少有涉足的一個問題是,“代”是如何由王號和地名進入拓跋氏的文化中,又如何演變成人群籍貫的標識,再對其族群認同造成根深蒂固的影響?這些問題的解答,或許首先需要從“代”國號的歷史細節(jié)入手追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民权县| 阜城县| 平舆县| 方正县| 洞口县| 扶风县| 福鼎市| 汶上县| 黄浦区| 昔阳县| 东源县| 秀山| 周口市| 万全县| 房产| 福州市| 勃利县| 永新县| 垫江县| 汉源县| 南宁市| 尤溪县| 化德县| 民乐县| 成都市| 绩溪县| 彰化市| 潮州市| 商都县| 鹤峰县| 长岛县| 禄劝| 德庆县| 南通市| 昭通市| 利川市| 竹北市| 荃湾区| 石城县|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