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夷漢歌詠:漢代西南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李東紅
- 412字
- 2024-04-26 15:53:58
第二節 邛都夷與大石墓文化
漢代越嶲郡界內部族眾多,而以“邛都最大”[17]。
197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安寧河流域冕寧、西昌、喜德、米易、越西等縣市,發現一批大石墓和石板墓,清理發掘了四十多座墓葬,出土文物一千五百多件[18]。這批墓葬的時代,早至春秋末戰國早期,晚至西漢末東漢初期。研究者認為,大石墓的起源與本地區的新石器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無論在器物形制(帶流壺、單耳罐、雙耳罐)抑或地層疊壓關系中都表現得很明顯[19]。
大石墓文化的分布范圍,相當于今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州以及相鄰的云南大姚、姚安、永勝、麗江、寧蒗等金沙江沿岸地區。該區域地理上屬于金沙江中游[20]。從族群與考古學文化關系判斷,文獻記載中的“邛都夷”就是金沙江中游地區大石墓的創造者。趙殿增認為,大石墓被確認為邛都夷的文化遺存,是繼“滇文化”被確認之后,西南夷考古的又一重要收獲[21]。金沙江流域發現的此種以青銅器為主的文化,與夜郎、滇國青銅文化有不少共同之處,體現了西南夷文化的共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