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物理學家曾回憶說:“上中學時,老師表揚我是物理天才,但其實那時候我的物理成績并不是最好的,老師的鼓勵成了我學習的動力,并走上了物理研究的道路。”可見鼓勵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有多么重要。
同樣的道理,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子悅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鋼琴了,現在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說起子悅學鋼琴的經歷,還要從一個偶然的機會說起。
一天,爸爸媽媽帶子悅去拜訪一位老師,老師說子悅很適合學鋼琴。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子悅對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后來,子悅開始學鋼琴,但入門時很難,每當子悅產生想要放棄的念頭時,就會想到老師的評價,便又有了信心。每當子悅取得進步,爸爸媽媽都會為她送上由衷的掌聲。每次得到爸爸媽媽和老師的肯定,子悅的內心就會產生幸福感和滿足感。再后來,子悅能第一次完整地演奏完一首曲子、第一次登臺表演、第一次獲獎……
子悅在獲獎時說:“現在的這一切成果都來自大家的鼓勵和肯定,讓我能從內心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可見,正確的評價、恰當的表揚和鼓勵,能夠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讓孩子建立自信的種子,讓孩子不斷突破自己,提升能力。所以家長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優點,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一些正面的引導,取代打擊和對比,孩子會比你想象的更優秀。這樣,當孩子長大懂事了,不僅會懂得感恩爸爸媽媽的教育和培養,更會讓他們的成長之路、成才之路、人生之路順利很多。
下面提出幾點要求,可以幫助家長正確地引導、鼓勵孩子。
1.不要輕易否定孩子。比如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表達想法,認真地傾聽并給孩子正確的評價,這樣,孩子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評價自己,進而產生自我認同感。
2.多鼓勵、多認可孩子。比如孩子參加活動時,家長可以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對孩子的積極表現表示認可,這樣,孩子的內心就會充滿信心,自然會進步更快。
3.看到孩子的進步。在孩子積極踴躍地做一件事情時,哪怕只取得了細微的進步,家長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對于孩子來說,無論是細微的進步還是巨大的進步,都希望得到家長或老師的表揚,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贊美孩子時說出具體的原因。很多家長喜歡說“真棒”“了不起”,但其實這對于孩子來說,得到的概念是模糊的,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說出具體的原因,讓孩子明確知道是哪方面得到了肯定,這樣孩子才能繼續努力,做得更好。
讓孩子學會從內心肯定自己,這種自我肯定是一種力量源泉,孩子能夠認可自己,那么他對生活、學習就有主動性,也有利于他們社會情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