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擊孩子的話,拯救孩子的話
- (日)出口保行
- 1060字
- 2024-04-18 18:26:00
小渡的案例 盜竊(偷竊)
與同伙共謀盜竊書店26本雜志
小渡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八年級學生。他成績中等,在班級里與大家相處融洽,沒有遭受過排擠和霸凌,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社團。從上小學時起,他就在本地的體育少年團中踢球,并成為固定防守位置的球員。
即便是這樣的小渡,也有自己的煩惱,那就是無法表達自己的主張。由于父母總對他說“與大家和睦相處”,所以小渡常常觀察別人的臉色,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前,總會先揣摩“別人會怎么想呢”。在上小學時,他曾對父母說,想為足球隊定制隊服。不料,父母卻說“你還是不要出頭吧”。從此以后,小渡就變得怯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后來,每當他提出一些建議時,也都遭到了父母的否定,說出“你以為你是誰”之類的話。就這樣,即便小渡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一想到“反正我父母也不會贊成吧”,也漸漸地失去了積極性。
升入八年級時,小渡和自小學時起關系就不太好的慎二成了同班同學。慎二富有主見且勇于表達,是領導型人格。足球社團的隊員們都希望他擔任下一任隊長。然而慎二總是動不動就攻擊小渡,挑釁他:“有什么話就直說!”
但是,小渡總是說,“沒有,沒什么要說的……”。
也許是小渡有意避免沖突的態度反而惹惱了慎二,他的行為變本加厲,在踢足球時會故意絆倒小渡。小渡的壓力不斷積累,開始頻繁地缺席社團活動。
“你是不是有什么煩惱呢?”
正當小渡放學后在教室里發呆時,有點像不良少年的、酷酷的光彌向他打招呼。光彌是那種會在運動會上擔任啦啦隊隊長類型的人,同學們對他都會另眼相待。面對光彌,小渡第一次敞開了自己的心扉。
“我真的很討厭慎二。但是,我不能把這樣的話告訴我父母,也不能告訴任何人。”
“為什么不能告訴父母呢?”
“因為他們說,不能和大家和睦相處的孩子是不好的,你還要給弟弟樹立榜樣呢。”
“這樣啊……,不過我倒覺得有討厭的人也沒關系。”
小渡漸漸地與傾聽自己心聲的光彌變得親近起來。當光彌邀請他“下次一起去偷東西”時,比起做壞事的罪惡感,小渡心里更在乎的是“和光彌分享秘密”,所以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實際上,光彌是一個小偷慣犯。
不過光彌并不是因為經濟拮據而偷竊,而是為了享受刺激,抱著玩游戲的心態才反復作案。最初他只是獨自偷東西,但是后來為了追求更強烈的刺激,便開始與伙伴們比賽競爭偷竊物品的數量。偷竊團伙的成員們聲稱“偷來的東西不會出售。而且這只是一場競爭數量的游戲,之后再還回去就可以了”等等,以此將自己的違法行為正當化。然而實際上,他們從來不會閱讀偷來的雜志和書籍,只是堆在家里。
后來,小渡和光彌的幾個伙伴一起在大型書店里偷竊書籍,也成了一名慣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