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水陸法會
- 西游:我才是西天佛祖!
- 大道無諍
- 2027字
- 2024-05-13 08:05:00
九月初三良辰日,祥云靄靄長安城。
爐香乍爇薰法界,香花寶果供佛身。
化生寺內(nèi)演妙法,渡超孤魂濟(jì)群生。
這一千二百僧的水陸法會,超度的力量果然強(qiáng)大,陳衣不過才誦念一小會兒經(jīng)典,心力和體力就蹭蹭蹭開始往上長。
只是這心力和體力沒有救母時加得多,超度一個孤魂大概得20-21點心力和體力,也就救母的四十九分之一。
也許是因為都是小乘佛法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救的不是人身的原因,或許兩種皆有可能,又或許他一個都沒猜對。
陳衣也不去想太多,這天下孤魂野鬼何其多,若真一一渡化,這不說第二階的功法圓滿,第三階乃至五階的,恐怕也夠用了。
直到唐王下了早朝,率文武百官,乘輦而來,陳衣已渡了接近200的孤魂,這其中還包括了那些小魚小蝦的水族冤魂。
陳衣體力和心力都增加了近4000。
唐王拈香完畢,拜了佛祖金身,又參了羅漢。陳衣引了眾僧羅拜唐王,獻(xiàn)上濟(jì)孤榜文。榜文里將此超度功德皆歸唐王,李世民看了滿心歡喜,承諾每位僧人必有重賞。
一日過后,陳衣面板數(shù)值猛增:
【洗筋伐髓:87020/100000】
【初禪:84372/100000】
陳衣喜滋滋看著數(shù)值,明日這二階就可注滿,不知是何機(jī)緣,可以升到三階。
這日早上,陳衣如昨日一般主持法會,魏丞相匆匆趕來宣旨,讓玄奘即刻入宮。
料到今日應(yīng)是菩薩來了,陳衣整衣與魏征同行。
行至金鑾殿前,殿中卻除了太宗皇帝及文武百官,并無僧人,想來菩薩已是走了。再看太宗身旁,有兩侍者,一人手捧件稀世袈裟,一人手拿一條九環(huán)錫杖。
太宗道:“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早間蕭瑀迎著二僧,愿送錦斕異寶袈裟一件,九環(huán)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lǐng)去受用。”
陳衣叩頭謝恩。
太宗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陳衣抖開袈裟仔細(xì)來看,這袈裟如天衣無縫,上又綴五彩寶珠無數(shù),金線勾勒似因陀羅網(wǎng),展開有縷縷紅霞圍繞,四角上有銀光閃閃夜明珠,攢頂間一顆透潤祖母綠。若入暗室亦熠熠生輝,敢叫日月羞藏。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lǐng)連環(huán)白玉琮。
他本就相貌堂堂,身姿挺拔,再將這天外的寶物披在身上,拿在手中,就如佛祖一般無二,讓人情不自禁想要拜上三拜。
蕭瑀向陳衣講述了寶物來歷:
原來早朝過后,蕭瑀路過東華門時,見有一老一少倆疥癩和尚在吆喝賣寶,袈裟五千兩,錫杖兩千兩。蕭瑀見那袈裟艷艷生光,便著手下人詢問。
那老和尚道這袈裟乃是冰蠶抽絲、天仙織就。龍披一縷,免大鵬吞噬;鶴掛一絲,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著此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持那錫杖,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zāi)。
如此寶物,自是要請來呈與陛下,賜與玄奘大法師。
太宗本欲奉上七千兩白銀,那老僧卻不要,說是神唐皇帝敬重三寶,明德止善,又知玄奘法師德行具足,便將兩件寶物送與神唐。
只是這袈裟太過非凡,妖魔鬼怪皆想圖之,因此不能常穿,只有面見圣上和佛菩薩才能披上。
如此說來,那兩位和尚便是觀音和他的侍者了,只是不知為何今日不來宣法旨,難道還要另擇吉日?
殿上百官喝彩,太宗喜不自勝,賜了陳衣兩隊儀從,又讓百官相送出了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
陳衣扶額,這太宗皇帝還真是喜歡這些個面子工程,難為他還要穿著這身衣服去游街,總有一種動物園觀猴的感覺。
不過剛才還未覺得,此時陳衣著這身袈裟往大街上這么一走,縱然長安街上人聲鼎沸,他也心如明鏡,如在定中。
而那九環(huán)錫杖,握住即刻身輕,而且任憑陳衣?lián)u晃,那環(huán)環(huán)相撞卻也不響,除非他自己動了要響的念頭,這錫杖才會叮當(dāng)作響,響聲清心明智,著實稀奇得很。
不過菩薩也說了,這錫杖本是銅鐵仙藤鑲造,持之可上天入地,凈除污穢,和普通的錫杖自然有所區(qū)別。
一時間,長安城街上傳什么的都有,一個說玄奘法師是羅漢轉(zhuǎn)世,一個說他是菩薩再臨,個個稱贊,個個歡喜。
回了化生寺,眾僧下榻相迎,見此莊嚴(yán)相好的玄奘法師,也都夸他是地藏菩薩,正好應(yīng)了這超度冥魂的景。
陳衣倒不在乎這些虛贊,他只一門心思想著菩薩何時才來。
————
法會舉行四十九日,以七為數(shù),共七個正會。
光陰拈指,今日乃是七日正會,陳衣的兩門功法二階已滿,還余了不少出來,不知如何才能參悟入三階。
面板上顯示:
【洗筋伐髓:100000/100000】
【初禪:100000/100000】
【體力:155467】
【心力:163641】
今日晨間,唐王便攜百官及后妃國戚來寺里拈香,長安城里百姓也皆到了寺里來聽講,寺里此刻已擠滿了男女老少,個個虔誠非常。
陳衣念了一會兒《渡亡經(jīng)》,又談了一會兒《入胎經(jīng)》,又宣了一會兒《十善業(yè)經(jīng)》,下面百姓皆頂禮稱贊,唯有兩疥癩和尚不住地?fù)u頭。
那老和尚行至寶臺邊,邊拍邊叫囂道:“臺上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么?”
陳衣早在定中就觀察到了老和尚,看色身,盡是污垢,論神氣,全是佛光。他料想此人定是菩薩,心中欣喜,看來是觀音菩薩要來頒法旨了。
他也不顧形象,挽了袈裟便跳下臺來,朝觀世音菩薩行禮道:“老師父,我只修了小乘教法,不曾修得大乘。”
老和尚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靈超升,只可渾俗和光。”
陳衣道:“師父的意思是仍入輪回?”
老和尚頷首:“你這僧眾再多,教法小乘,力道不足,因此無法度亡靈出輪回。”
“小僧有疑,希望師父開示。”陳衣謙卑道。
“盡管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