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領旨西行
- 西游:我才是西天佛祖!
- 大道無諍
- 2057字
- 2024-05-13 20:05:00
“我等雖修學小乘,但也可證阿羅漢,這也是脫離三界之功德,為何力道不足?”陳衣早在第一天就有此疑問,只是自己不確定想法,不知如何得解。
老和尚道:“羅漢伏惑,能殺六賊,看似脫了輪回,實則止步于此,力道自然不大。再者度生者易,亡者難,需耗七倍之力,故此,你等這水陸法會,看上去浩浩蕩蕩、聲勢浩大,實則……”
老和尚搖頭嘆息:“若要向佛果去修,需先發愿普度眾生,入了大乘菩薩道,才能漸入娑婆若海。”
“還望老師父開示大乘之法。”
“我這有大乘《經》《律》《論》三藏,能超亡者入西方極樂,能度難人脫三界苦海,能修無量光壽身,能證自覺圣智,無來無去……”
話未說完,兩和尚便被士兵擒住,推擁進后法堂太宗處。原來是司香巡堂官以為這兩和尚來搗亂,急奏了皇帝,這才被下令抓了。
兩僧見了唐王,也不行禮,也不跪拜,唐王先有些小怒,見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便將氣往肚里吞了。
一番交談,那老和尚卻說玄奘講的小乘,度不得亡者脫苦海,他有大乘佛法三藏,可度亡靈,可使壽身無壞。
太宗聽了大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
老和尚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
隨后太宗便邀老和尚上臺講法,一是為驗此番說辭真假,二是為聽那無量壽身之法。
菩薩自然知道太宗之意,不過借此機緣,讓玄奘來領個法旨。
只見老和尚,飛上高臺,現了真身。
正是:
九霄云里七寶身,
三光具現踏金蓮,
手中凈瓶常自灑,
大慈大悲救苦難的觀世音。
左邊小和尚也現了真身,正是執棍除魔的木叉惠岸行者。
這剎那,看得眾人都呆了。
在場眾人無不稱頌“南無觀世音菩薩”,太宗急急傳來吳道子,展開妙筆,畫下菩薩真形。
菩薩駕云遠去,霎時不見了金光,只見半空飄下一張簡貼,上有頌曰: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會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見了頌子,便命玄奘收了法會,待取了大乘真經,重修善果。
眾僧聚在臺前,太宗問道:“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眾僧面面相覷,雖知這是個揚名立萬的好差事,但那道路艱險,出了神唐,妖魔橫行,稍不留意就成了虎口之食,丟了性命,因此也無人站出。
陳衣理了袈裟,徐徐來到皇帝面前,施禮道:“貧僧不才,愿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佑我王江山永固。”
太宗大喜,上前要與他結拜,陳衣謝恩,從此,他又多了個身份,便是“御弟圣僧”。
陳衣知道,真實的玄奘是自己偷渡去的天竺,九死一生,回來卻因名聲在外,被唐王禮遇。而如今,這神唐的太宗皇帝,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彰顯他自身的威德,也是以此來向各路神明表明自己神唐王朝,修善積德的決心而已。
但陳衣不一樣,這些世俗的名聲和所求,對于目前的他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他要做的,遠不是李世民能理解的。
陳衣掃視了臺下眾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富有貧,皆是無比虔誠,包括他自己。
他想起菩薩剛才所說大乘之法,拈香發愿道:“貧僧玄奘,愿舍身西行,求取大法,普度眾生,若不到西天,決不東歸,縱然死在半路,也不后悔!”
此誓言畢,法會現場飄來陣陣旃檀之香,陳衣頭頂祥云朵朵,云中射出陣陣金光,照在陳衣全身,眾人皆聞飄飄仙樂縈繞寺中,好不殊勝。
而此時,虛空微微震動,陳衣的面板也發生了變化。
【初發大愿,入菩薩道:
獎勵體力+10000,心力+10000】
【姓名:陳衣】
【性別:男】
【法名:玄奘】
【階位:初信菩薩】
【功法:《金剛不壞》2/5】
【心法:《凡夫所行禪》2/5】
【金剛不動:0/500000】
【二禪:0/500000】
【大神通:天眼通】
【體力:165467】
【心力:173641】
【根本性源,畢竟寂滅。見性還真,生生無生。若有所悟,即得神通。】
【天眼通:可隨修行者階位而得變化,目前修行者處于凡位初信菩薩階位,目力三千里,三世可窺其一,能辨普通妖魔真身。】
能辨妖魔真身?這不就是猴子那火眼金睛,又或是二郎神那第三只眼?
這功能倒是省去了西天取經路上一些麻煩,不錯不錯。
陳衣將體力心力灌入功法之中:
【金剛不動:165467/500000】
【二禪:173641/500000】
陳衣又打開那兩門功法,《金剛不壞》第二階已圓滿,升入三階后,這第二階的終極功能便開啟了,現在的他百毒不侵,身輕如燕,若是加上錫杖加持,不知能否騰空,得找個無人之地試試。
第三階《金剛不動》的功法,面板上解釋,若是修得圓滿后,行住坐臥,穩如須彌,即使對方有搬山技,也無法撼動其分毫,但這與前兩階被動技能不同,這金剛不動,是主動技。
《凡夫所行禪》第二階初禪圓滿,陳衣此刻可于動中安定,且可不用進入昏沉睡眠,每日只需禪坐入定片刻,便是休息。這倒是可免在睡夢之中,遭人毒害。
陳衣走了兩步,嘗試入定,果真便進了定中虛空世界,天眼通也可以在動中使用,這是大大的有益。
至于第三階的二禪境界,圓滿后心生喜樂,身放光明,除垢凈穢,若能于此境界中領悟金字奧義,則有天耳通伴生。
這次系統給了提示,不過對那三行字的進一步領悟,卻還是一無所獲,興許機緣未到,陳衣現在心中無佈無嗔亦無貪,倒是對這神通的獲取不再執著。
再說他那階位,竟是初信菩薩。以前修學小乘,了解到的,最多就是四果大阿羅漢,這菩薩位的修法,以往所看的經書里并沒有記載,但若從觀音菩薩的話里來推論,他這應該是入了大乘菩薩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