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毛熊上門
- 捷克崛起,從造槍到軍工巨頭
- 今天也要不做人
- 2187字
- 2024-09-20 23:54:19
“對不起。”
被海因里希感染,比安卡不禁也變得情緒低落。她拿起海因里希尚未畫完的圖紙,上面是一把與博伊斯長相類似的反坦克槍草圖。“這槍的性能怎么樣?”
“通過合理的設置減震系統和制退器,它的威力比英國的原設計更強,理論上能在100米擊穿28毫米的裝甲,300米擊穿24毫米的裝甲——這多虧了你提出的’風帽‘概念。”
此時國際上的主流觀點是:為了加強反坦克步槍的威力,往往采用更高膛壓的方法發射穿甲彈。
為了槍支能夠承受足夠的膛壓,必須強化槍身強度,導致重量和尺寸增加。
而過于笨重的槍支,又不便于士兵使用。在指導理念和材料學停留在同一層面時,如何在威力和便攜性方面平衡,成為考驗各國設計師的最大難題。
“父親,你還記得我之前研究出來的40毫米榴彈發射器嗎?”
“記得啊,怎么了?”
“如果我說,我可以在它的基礎上開發一種威力巨大的反坦克炮彈,你覺得如何?”
“不可能,那個輕型火炮炮管是鋁合金的,承受不了高膛壓。40毫米的口徑,想要開發足以擊穿坦克的穿甲彈,必須使用炮鋤才能承受對應的后坐力。炮架、炮鋤,在配上輪子、拖曳鉤、瞄具和防盾,怎么也得上百斤,無論如何都不是步兵能輕松攜帶的。”
“但是父親,你只考慮了動能彈的情況,如果我使用的是化學能彈呢?”
“化學能彈?”海因里希一頭霧水,顯然從未聽過這個概念。
“父親你知道門羅效應嗎?炸藥爆炸后,爆炸產物在高溫高壓下基本會沿炸藥表面的法線方向向外飛散。將炸藥按特定形狀堆砌后引爆,在之產生一股匯聚的、速度和壓強都很高的爆炸產物流。如果在炸藥表面貼上一層金屬,使爆炸氣體變成高溫金屬射流,就可以擊穿裝甲。”
比安卡拿起紙筆,簡單畫了個示意圖,解釋道:“你看,如果我們把炸藥做成這樣錐形的凹面,在凹面表層再放置一層金屬板,引爆炸藥時爆炸威力就會集中到一點,形成高溫高壓的金屬射流,足以擊穿坦克裝甲。”
海因里希不愧是老工程師出身,雖然沒聽說過門羅效應,但隨著比安卡的講解,他漸漸理解了這種新型反坦克武器的運作原理。他拿起圖紙,稍加思索,又拿起鉛筆在上面計算。
海因里希拿起圖紙仔細端詳,眉頭緊鎖:“你提出的說法理論上可行,如果把炸藥爆炸從視為一個整體變成細分成無數個點,每個點爆炸的同時會產生沖擊波并引燃周圍的炸藥,的確可以形成一個向前的合力。”
驚訝于海因里希的數學功底,比安卡點點頭,“據我所知,美國人和瑞士人都掌握了這一項技術,但他們尚未把它運用到軍事中,如果我們可以做出這種炮彈,那么至少我們可以搶占先機。”
“不,沒那么簡單。”海因里希皺起眉頭,“普通的炮彈引信在頭部,可這種炮彈顯然不同,光是引信就要重新設計。還要保證填充藥均勻的燃燒速度、藥型罩能順利變成沿法線運動的金屬射流、探究空腔的形狀對能量聚集效果的影響等等,里面的研發費用可能會是一個無底洞,這不是沃爾夫岡能獨自承擔的。”
“也是,原本的炮彈,我們借助斯太爾的技術才完成高低壓轉換的關鍵零件。”想到自家工廠薄弱的科研實力,比安卡不由得泄氣,“我們沒有獨立研發炮彈的經驗。”
海因里希拍拍比安卡的頭,安慰道:“我們可以做前期的實驗驗證,用黑火藥和木板驗證你說的門羅效應是否存在,然后做一個可以向別人展示的模型,拿著它去斯柯達找合作,如果斯柯達不感興趣,再去試著問問斯太爾、布魯諾兵工廠……”
“還有毛瑟、克虜伯、萊茵金屬……咱們廠里那個俄國人走了沒?要不問問俄國人對這種炮彈技術感不感興趣。”
“停停停,你說的怎么都是外國公司?你就不怕技術泄密,被判決危害國防安全罪抓去坐牢?”眼看女兒的思維越來越往叛國罪上靠近,海因里希急忙打斷。
“親愛的,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有些錢我們不能掙。”
海因里希語重心長地勸慰道。
“我知道我知道,錢沒了還能掙回來。但是底線沒了,就能掙更多了。”
比安卡不滿地嘟起嘴(○` 3′○),對海因里希的說教顯然不耐煩。
“父親,我先回去了,你忙完記得把飯盒洗了。”
回到宿舍樓,麗塔與特雷西婭正在打掃衛生。
“孫茹呢?”比安卡問麗塔道。
“孫小姐去看她同胞了,那些從西班牙回來的華國人。今天廠里來了那么多華人,我想他們一定很開心見到同胞。”麗塔熟練地清潔著比安卡房間角角落落,“我還擔心,這么久在外面,小姐的房間會亂成豬窩呢。”
“哪有,我又不是邋遢的小豬。”比安卡貼到麗塔背上,抱住麗塔,“麗塔,你出差的時候有沒有想我?反正我想你了。”
“哎呀!”麗塔先是驚呼一聲,無奈地放下掃把,“小姐,你就那么急不可耐嗎?我還在打掃衛生呢。”
“麗塔,我好累。剛才我和父親溝通,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空白的技術領域。想要探索它、征服它會很累很累,就像、就像一個麗塔同時服務十個我那么累。”
“天吶!”聽到比安卡的比喻,麗塔不禁腿一軟,她紅著臉搖搖頭,試圖甩開腦袋里某些香艷的畫面,“換作我,一定會受不了的。”
“父親在忙反坦克槍,破甲彈只能我自己弄。我想趁奧運會贊助華國運動員的機會給沃爾夫岡漲點臉,看看能不能和德國的大公司搭上關系。“
交談間,比安卡突然聽到有人在按門鈴。
比安卡和海因里希所在的樓層位于員工宿舍樓次頂層,由于屬于私人生活區,又有女眷,所以樓道處裝有鐵門。
“是老爺忘帶鑰匙了嗎?”
“我去看看。”
比安卡打開門,沒想到是一個穿著橄欖綠軍裝的中年男性。
“這位軍官先生,你是來找父親嗎?他還在廠長辦公室。”
“不不不,比安卡同志——請允許我這么稱呼你。我叫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索科洛夫,你稱呼我為索科洛夫就行。我是來找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