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前往養殖場
- 重生1980:發家致富
- 其路悠然
- 2795字
- 2024-05-05 20:00:00
從鳴山一中出來,林正陽沒有回家,而是到了他們紅橋公社。
他需要用公社的電話給農科院打電話。
既然大隊同意了農科院的優惠條件,他當然要跟立刻王志飛匯報,問什么時候能把事兒辦了,快點把豬崽送過來。
幾公里的路程而已,林正陽很快就騎到了公社辦公室門口。
問了公社的工作人員后他找到了公社副書記田玉福的辦公室。
田書記跟他阿爸是戰友,也留在了這里結婚生子,陸村就是他的管轄區域。
敲門進入辦公室后,田書記對大侄子的到來很是高興,趕忙招呼他坐下。
一陣寒暄后,林正陽說出了自己來的目的。
田玉福知道陸村要辦產業,他是非常支持的,保證會為陸村的發展保駕護航。
所以聽到林正陽要打電話給農科院,于是就問道:“你們真的要養外國豬?”
林正陽點點頭,說道:“對,已經跟農科院談好了,跟他們買豬崽,打電話就是問他們什么時候能把豬崽送過來!”
田玉福聽后當即說道:“行,我知道了,帶你去打電話。”
說著帶他去打電話。
林正陽看著眼前的轉盤式電話,愣了一下,不知道怎么用。
他是見過這種樣式的電話機,但是沒有用過。
田玉福看到大侄子在電話停住了,一猜就想到是不會用。
于是他就手把手的教林正陽怎么用。
轉盤上有數字,每個數字有一個孔,把手指頭伸到那個孔里順時針轉轉盤,轉到一個卡子那,把手指頭抽出來,等那個轉盤自動回位,算是撥好了一個數字,以此方式再撥下一個數字。
弄懂了撥打電話的方式后,林正陽開始撥打農科院的電話。
在經過好幾道人工轉接后,電話終于接通了,對面傳來了一個女人的聲音:“這里是農科院推廣小組辦公室!”
“喂,你好,我找王志飛同志,我和他約好了的。”
“哦,請稍等一下。”
林正陽沒等多久,電話里就傳來了王志飛的聲音:“是正陽嗎?”
“對,王老師,是我!”
“你能打電話過來,也就是說你們村有了決定?”
“對,我們大隊同意了,所以想問問,如果可以什么時候把豬崽送過來,我們這邊豬欄已經差不多建好了。”
“知道了,你們村的地址是鳴山縣紅橋公社陸村生產大隊,對吧?”
“嗯,沒錯。”
“行,一個星期之內,我會把豬崽和派遣的技術人員送到你們村,具體時間會電話通知,讓你們做好接收準備。”
“好的,到時候你就打這個電話,跟接電話的人說就行,他們會傳達的。”
“這個電話是?”
“我們公社的,村里還沒有安裝電話。”林正陽如實說道。
“那行,我會盡快的。”
“嗯,王老師謝謝了,我請你吃飯!”
“不,不,正陽,要請也是我請,你們村如果真的能辦成這個養殖場,就幫了我大忙,絕對是我來請吃飯。”
然后林正陽和王志飛在電話里還說了對接細節的事后才掛了電話。
電話打完了,林正陽也就告辭離開了。
不過他有些意外,田書記竟然是只字不提他救過黃主任命這件事情,是不想提呢,還是說不知道。
如果不知道,那公社的楊書記保密得太好了吧!
……
林正陽回到家后,把東西放好后直接前往了大隊部辦公室。
當林正陽來到大隊部辦公室的時候,辦公室里有兩個人在,陸宗勇和陸宗林,其他人都領了任務做事去了。
陸宗勇是在等林正陽回來,然后一起去看看養殖場那邊的情況,還有什么要改進的地方。
當兩人來到養殖場這邊的時候,看到十幾個青年正在平整土地。
而眼前的知青點已經大變了樣子,原來的八間房屋已經過改造,去掉一面半墻,清空里面的東西,顯得很干凈。
原先知青點邊上的放養牛的牲畜棚也進行了改造。
同時還挖了排水渠和化糞池等等配套設施,看起來像模像樣的!
已經做好了規劃,八間豬舍前期養小豬崽,等長大一些后,再分到牲畜棚。
畢竟是500頭的規模,等豬崽長大后,這八間房屋改造的豬舍根本放不下。
所以后面還是會不斷的建設豬圈,直到可以容納500頭成年豬為止。
當然還只是前期的規模,后面會有二期以及三期。在林正陽的規劃中,是要建成一個大型的養豬養殖場。
不僅僅有生豬養殖,還要有豬苗繁育等等,所以工程量很大,投入的資金會很多。
現在他們沒有錢,為了有后面的規劃,他們今年必須養成功,才能想后面的事情。
這段時間已經進入農忙時期了,現在時間三月初,早稻是要播種了。
華南地區的水稻種植主要是一年兩熟,就是早稻和晚稻,早稻一般是2月底至3月初播種,今年的年有些晚,所以時間推得有些晚了。
早稻的生長期約為90-110天,所以成熟期是在5月底至6月初。
晚稻的播種時間則是在5底月至6月初,生長期比較長,為120-150天,10月底至11月初收獲。
八十年村里確實是種一年兩季的,但是后來水稻產量上來了以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種一季水稻就能夠一家子吃上一整年,還能有剩余。
加上一斤稻谷的收購價格太低,農民們種水稻不賺錢,種多一季也賣不得幾個錢,還非常辛苦,所以后來就只種一季水稻了。
所以今天干活的人并不多,不過沒事,并不耽誤養殖場的建設。
看林正陽到過來,負責養殖場的廖志祥正扛著一把鐵鍬走了過來。
“廖叔,辛苦了!”林正陽笑著問道。
廖志祥年紀小一些,四十多歲,為人很和善,樂觀,平常就是笑嘻嘻的模樣。
“林顧問,來視察工作了!”廖志祥打趣道。
“廖叔,我這個顧問就是趕鴨子上架,而且還是你們選的我來當這個顧問的,怎么還拿我開涮啊!”林正陽有些無奈道。
剛才在大隊辦公室,陸宗勇就調侃過了。
“哈哈,廖叔我開個玩笑而已,別見怪。”說著廖志祥把林正陽領到豬舍里面,參觀參觀。
“廖叔,咱們進度咋樣?”
廖志祥當即說道:“差不多已經完成了,前期養500頭豬崽是沒問題的,后續的豬舍會慢慢建好!”
“廖叔干的這么好,哪里還用得著我這個顧問提建議啊!”
“哈哈,瞎弄,有點經驗。”
“對了,我已經跟農科院的人打電話了,他們說一個星期之內就把豬崽送來!”
“這么快?”
“當然,現在都3月初了,咱得趕在民兵訓練前出欄啊!”林正陽說道。
11月份他們村就要進行為期至少兩個星期的民兵訓練。
現在到11月差不多有8個月的時間,即使小豬崽在一個星期內到,滿打滿算就是7個半月的生長期。
這么短的時間,這豬能出欄嗎?
面對知道他的疑惑,林正陽當即說道:“應該可以,農科院的小豬是已經斷奶的,可以自由采食了,11月前出欄我覺得能行!”
看完豬舍后,他們到了存放豬食的倉庫。
在廖志祥等人的努力下,他們養殖場現在一共收了差不多一噸的米糠,兩噸玉米粉,后續還會繼續收。
骨粉已經在制作了,因為沒有粉碎機,就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先晾曬打碎,然后用石碾磨成粉,現在已經磨出了幾百斤。
骨粉是屬于添加物,不需要太多的量。
豬從出生到成熟需要經歷三個生長階段,分別是出生到3個月,3個月到6個月,6個月就是到出欄了。
出生到3個月是生長最快的階段,3個月后它的生長速度就會逐漸減緩。
而一頭豬到出欄所需要的豬食大約是出生到3個月需要吃約60-70公斤,3個月到6個月需要吃約80-90公斤,6個月到出欄需要吃約150-200公斤。
因此一頭豬要出欄至多要消耗近400斤豬食。
500頭的規模就是20萬斤豬食。
豬食的配料是豬草,米糠或者玉米粉,以及水。
比例是初步定下來是3:1:1,后面會和農科院派來的技術人員商議再做調整,而現在他們至少要弄5噸米糠或者玉米粉,少量的木薯粉也行。
好在現在米糠和玉米粉這些東西很便宜,可以去別的村花錢購買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