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環回到自己的院落后,原打算靜下心來撰寫幾篇文章,卻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難以平息內心的煩躁。他清楚,是白天趙姨娘那邊的事影響到了他。
煩悶之下,賈環走出院子,來到賈政的夢坡齋,想向程日興請教有關賈政年底考課的事宜。畢竟,在府中,有賈政在,王夫人也不敢過于放肆。
踏入正堂,卻驚訝的發現賈政也在,此時正和除去詹光、單聘仁、卜固修幾個清客相公們相談著。
見賈環從外邊進來,賈政原本有些發愁的臉頓時充滿欣喜之色,對著賈環道:“環兒怎么來了?”
賈環先是對著賈政行了一禮,又對相公們打了招呼,這才回道:“回父親的話,兒子來書房看看?!边@會還有外人在,自然是不好跟賈政提起內宅的事。
賈政正和相公們談著有關于他年底考課的事情,見此時天色已晚,剛想開口叫賈環早點回去休息,卻又想了想,反正賈環日后遲早也是要當官的,提前了解下也是好的,便笑著道:“環兒來的正好,你也來聽聽?!?
賈環自然是沒意見,他本就是為了這件事來的,當即便在一旁站了,仔細聽著賈政幾人的談話。
許久,卻是有些明了,對賈政的情況也有些了解,原來,臨近年底,天大寒,不知從哪冒出許多流民,匯聚到了京師。
而長安縣衙率先得到消息,事關重大,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向朝廷報了上去,待當今夏明帝在朝堂上與眾多大臣商討過后,各司其職,戶部將流民登記在冊,工部則是負責修建給流民的臨時住所。
偏偏工部尚書早已老邁年高,幾乎是已經到了致仕的年紀,秉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為官之道,自然是不肯親自接手此事,于是便在工部下了類似于懸賞的任務:誰要是能夠完美解決此事,他必會親自在皇帝面前為其請功。
賈政在工部衙門乃是從五品員外郎,已經許久未曾動過位置,見有立功的機會自然是不肯放過,在其看來,不過是建造些屋舍,再簡單不過了。
然而,當他開始具體實施時,卻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按照大夏國的慣例,戶部需要在年底結算國庫存銀。此時,工部需要資金建造房屋,所需花費甚多,自然是不肯再花時間繼續折騰。
因此,待賈政前往戶部取銀子時,竟是只給了不到兩成撥款,頓時傻了眼,待想繼續問個清楚時,卻是被戶部幾位高官給打發了。
一時之間有些束手無策,無奈之下,只得想法子在建造房屋上省點支出成本,這才請了眾相公們來到書房,商討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賈環在旁靜靜聆聽,心中對朝政的復雜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原本只是出于對賈政年底考課的好奇而來,卻是沒想到竟牽扯到了如此棘手的問題。看著父親賈政以及其他相公們為解決流民問題而焦慮商議,心中開始暗自思索著。
許久,他才開口道:“父親,那些個流民現今還在城外嗎?”
賈政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一時之間搞不懂他為何要問這個,便道:“那自然不是,五城兵馬司早就已經將人引到南街坊那邊去了?!?
京城除了內城由眾多勛貴命名的街道以外,例如賈家的寧榮街,外城還有東西南北四大街坊。
賈環沉思片刻,道:“父親,兒子或許有法子?!?
賈政聽聞,有些不信,卻也不想反駁賈環,畢竟也是做兒子的一番心意不是,便開口道:“那你說來聽聽,有什么好用法子。”
賈環道:“父親如今所面臨的,有兩個難點,一是建造房屋的材料需要耗費不少銀兩,二是請工匠們來干活需要不少工錢,不知孩兒說得可對?”
賈政聞言有些意外,原本他就對賈環不抱什么希望,畢竟還是個半大小子來著,能將書讀好就已經很出乎他的意料了,卻是對賈環接下來的話感興趣了,提起精神道:“沒錯,環兒說得正是為父苦惱的,雖說工部這邊有不少材料能直接使用,但仍有部分需要銀子去購買,以戶部給的那些撥款,要么只夠材料的錢,要么只夠后邊的工錢。”
賈環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道:“父親可曾聽過,以工代賑?”
賈政聞言一愣,他本就是個官場小白,自然沒有研究過這些個玩意,不過見賈環這自信的樣子,頓時有些急了,道:“何為以工代賑?”
賈環道:“孩兒也是在史書中見到過,其實在春秋中便有云: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υ唬骸疤觳缓??”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蹦肆畛鲷冒l粟與饑寒者。令所睹于涂者,無問其鄉;所睹于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鬃勇勚唬骸瓣套幽苊髌渌肮苄衅渌埔病!?
“父親,既然缺錢工錢或者材料錢,何不將那些個流民利用起來?將戶部的撥款部分用于買材料,剩下的則是用于那些流民做工后的吃食?!?
“如此一來,朝廷既不用花費心思去管著那些流民,也不用特地花費銀兩來給那些個流民買糧食。”
“更重要的是,父親這邊不用出工錢,這不就剩下一大筆銀子可用于購買材料了?”
賈政幾人聽完賈環的話,久久不能平靜,一時之間愣在了原地,許久,賈政這才一拍大腿道:“妙??!”
“環兒,你這法子可真是精妙!”
眾多清客相公們也是詫異不已,原本看賈環是個會讀書的,便想著跟其打好關系,平時對賈環的請教也不曾敷衍了事,這會看來,卻還是他們小瞧了這位環三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