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闡史官:碎片里的兩宋
- 趙大胖
- 2639字
- 2024-04-24 15:40:29
一個十分入戲的假“趙家人”
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和談,金國把河南、陜西這一片地方歸還了趙構。對南宋政權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尤其是三京盡復:東京開封是國家根本所在,收回來之后才談得上恢復中原;西京洛陽緊挨著鞏義皇陵,收回西京可以修復祖宗墓地;南京商丘既是太祖龍興之地,也是高宗登基之所,紀念意義尤其重大。除了北京大名府,北宋的京城都算是回到了趙構的手里。
《三朝北盟會編》記載,趙構一開心,就下了一道詔書:尋找靖康、建炎年間因為戰亂逃亡的宗室,歡迎趙家人自投簡歷,一經核實,到杭州來,定有榮華富貴。
詔書傳達下來之后,安徽宿州碭山縣(當時屬于單州)一個染坊老板宋從,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他十七歲的兒子遇僧突然找到他談話,說:“老宋,告訴你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是少帝的兒子。從今往后,你按照我說的做,保你榮華富貴一輩子?!?/p>
少帝,指的就是宋徽宗的兒子、趙構的大哥,宋欽宗趙桓。
宋從心里有點吃不準,因為這個兒子不是他親生的。靖康事變之后,他趁著閑暇時間去商丘地界賣棗,在劉婆(《宋史·宗室傳》里寫作留婆)家里發現一個小孩,名叫劉遇僧,長得很是清秀可愛,特別有眼緣。
宋從本來沒有兒子,正巧劉婆也不想繼續養,于是宋從就拿棗子從劉婆手里把這個孩子換走了,帶回碭山家里養著,改名為宋遇僧。
碭山當時是金人的地盤,有在京城打過仗的金兵在宋從家里看到了宋遇僧,眼前一亮,說:“咦,這孩子長得像趙桓啊?!备缸觽z不以為意,當成一個笑話聽。但是沒過多久,開封一個豬販子張四來碭山做生意,也看到了宋遇僧,又感嘆了一句:“這孩子跟趙桓長得一模一樣?。 ?/p>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宋遇僧心里開始打起了算盤。此后,每次看戲的時候他都特別用心,把戲里凡是涉及皇宮的知識都牢牢記住。
機會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趙構尋訪宗室的詔書下來之后,宋遇僧馬上就開始將自己的準備付諸行動。
宋從雖然知道這個孩子是自己用棗子換來的,但是還真是拿不準這孩子的真實身份。既然孩子這么說,而且還有一輩子的榮華富貴,不如博一博。
于是,宋從開開心心就把這件事給知縣匯報了。知縣也想不到尋找宗室能夠尋找到這么尊貴的人物,首先要做的當然是辨別真偽。
一個小小的知縣是肯定沒這個能力的,他找了手下的監酒,老石。
為什么找到老石呢?因為老石的身份也很厲害,他的親哥哥叫石端禮,是當今陛下的伯父、哲宗皇帝的駙馬。老石雖然沒進過皇宮,但是多多少少從石端禮這里聽說過皇宮的事情,總比他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知縣要好很多。
老石于是恭恭敬敬地找宋遇僧聊天,其實就是對質。
說到宮里的事情,宋遇僧對答如流,老石自己也沒進過皇宮,只能憑想象判斷。但是宋遇僧扔出了一張王牌,把老石炸蒙了:“遙想我當年在宮里的時候,親眼看見我兩個小叔叔坐在爺爺的懷里玩兒。對了,我爺爺的腋下有一個黑疣子,他最喜歡用手去捏疣子玩,你聽說過嗎?”
老石頓時無言以對,他的身份和履歷,當然不可能知道這么隱秘的事情,只能換個話題,問宋遇僧是怎么流落到碭山來的。
宋遇僧說:“開封城破的時候,我爹派黃院子(雜役)張全夫婦背著我逃出城,逃到了夏邑縣。遇到一個貪財的劉統領,看上了張全夫婦身上的玉鉤,于是就殺了他們兩口子。我一看情勢不對,找了個機會逃到了碭山,多虧了開染坊的宋從收留了我?!?/p>
碭山距離夏邑也就幾十里路,老石一看,這事好辦了,去夏邑找劉統領問一下就真相大白了。
一問劉統領,這事兒居然是真的,劉統領連殺了張全兩口子這樣的罪行都承認了??磥?,宋遇僧的身份,越來越真了。
老石不知道的是,宋遇僧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在表明身份之前,他已經先去夏邑找劉統領對好了口供。
他是這樣給劉統領說的:“我是少帝的兒子,你把我給你說的話記熟,到時候有人來問你,你就按這個回答?!?/p>
劉統領聽完就炸了:“不對啊,你讓我承認殺人,這是掉腦袋的事情,我不干。”
宋遇僧說:“你要是不答應,我就把你這些年作奸犯科的事情全部抖出來,看你怕不怕!”
劉統領說:“你說我作奸犯科我是個死,說我殺人我也是個死,我憑什么要聽你的?”
宋遇僧說:“你是不是傻?我是少帝的兒子,我要保你一命,那不是順手的事情?”
劉統領終于被說服了,于是成了宋遇僧手里最扎實的一枚棋子。
碭山知縣相信了,于是就匯報給自己的上級單州知州葉夏卿,葉夏卿不敢怠慢,趕緊派船往杭州送。
宋遇僧也是一個高調的人,除了自己去,還帶了一群平常關系好的無賴潑皮,以及單州、徐州一帶的富家子弟,一路吃喝玩樂著往杭州進發。
走到泗州的時候,知州王伯路采用高規格進行了接待,然后他手下的司法參軍孫守信看著這幫貨色,越看越懷疑,于是就跟王伯路說:“老王,這事兒有點不靠譜,你還是先不要往杭州送了,你好吃好喝把他們扔這兒供養著,然后派人去杭州問問清楚了再做打算,萬一弄錯了,你輸不起。”
王伯路也是一個聽得進話的人,立刻同意了孫守信的建議,派人去杭州匯報。
很快,杭州的回信來了:“各種檔案都查遍了,淵圣皇帝(即趙桓)并無第二子。”
王伯路一聽,感嘆孫守信看人真準,于是將宋遇僧以及那幫想要謀個富貴的潑皮無賴全部下獄。
誰知道宋遇僧等人在泗州的這段時間一點都不低調,這一來,全城都知道陛下的侄兒被下獄了,人情恟恟。
當天晚上,監獄上空出現了紅光,大家更是深信不疑,排著長隊去監獄里給宋遇僧一行人送酒飯。
這個陣勢嚇壞了負責審理此案的孫守信,他也不敢過分為難宋遇僧,通過宋從到商丘去找到了孩子的家人劉婆,總算是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最后給這個假冒欽宗兒子的十七歲孩子的量刑是:脊杖二十,刺配瓊州。
因為宋遇僧的名氣太響,負責刺字的人不敢下狠手,刺的字又淺又小。負責行刑的李俊也不敢用力打,棍子只是輕輕拂過宋遇僧的后背而已,一點傷痕都沒留下。
結果,“挨棍子不受傷”也成了宋遇僧的特異功能,市井百姓認為他是奇人一個,稱之為“趙麻胡”,意思是“趙半仙”。
宋遇僧在被發配到瓊州的路上,依然有很高的名望。他經過滁州的時候,正巧滁州城里失火,城里人紛紛傳言,趙麻胡經過的地方,都有大火跟隨,說不定真是皇侄(按照五行之說,大宋是火德,又稱火宋)。
經過來安縣興國寺的時候,他還在墻上題了一首詩,感慨自己的身世,顯然是入戲太深:“三千里地孤寒客,十七年前富貴家。泛海玉龍驚雪浪,權藏頭角混泥沙?!?/p>
單從這首詩來看,他還頗有幾分文采。
最后補充一點背景資料:欽宗長子名叫趙諶(chēn),被封為太子,如果沒有靖康之變,他今后登基的話,將是大宋第一個嫡長子嫡長孫皇帝,徽宗非常喜歡他。欽宗確實生有老二,名叫趙訓,但是是欽宗被抓到北方以后才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