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發展到宋明,已經全然區別于最初的樸素經驗式道德論。
它在充分吸收了佛、老本源,又基于自身所構建的本體論之上,更進一層,在道德范式上實現了對現實世界的超越。
在理論上,他的內涵有二。
其一本體——認識自我,也就是所謂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
在宋明儒學的范疇中,更具體而言,指的是“性”,即人所稟賦的道德本體,是人生修養實踐成圣的依據。
其二功夫——道德實踐,儒學不需要...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儒學發展到宋明,已經全然區別于最初的樸素經驗式道德論。
它在充分吸收了佛、老本源,又基于自身所構建的本體論之上,更進一層,在道德范式上實現了對現實世界的超越。
在理論上,他的內涵有二。
其一本體——認識自我,也就是所謂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
在宋明儒學的范疇中,更具體而言,指的是“性”,即人所稟賦的道德本體,是人生修養實踐成圣的依據。
其二功夫——道德實踐,儒學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