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巡營 中
- 穿越明末,獲得名人召喚能力
- 祈禱的野生泰坦
- 2004字
- 2024-04-16 22:09:20
正可謂是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啊。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們二人應當不計前嫌,以彼此為師,取長補短才能不辜負了孫將軍的期望才是。”
年輕的張勇聽了郭紹生的話,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但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老參軍趙明則冷笑一聲,不以為然。
劉權看著這一幕,知道義軍之中也還是有度量寬大之人可以團結內部,但是人數過少,心中難免對義軍內部的矛盾和勾心斗角感到擔憂。
孫捷看到義軍中終于有人站出來和解,緩了口氣,“郭參軍金玉良言,望你們二人謹記。
宜良先生,那么還請繼續隨我一同參觀全部軍營。”
到了一個軍營,一個指揮使興奮地帶著眾人走進訓練場,士兵們正在練習箭術。
那指揮使叫做張彪,滿臉得意地向劉權介紹:“宜良先生,您看,這些士兵都是我親手訓練出來的,他們的箭術在義軍中敢稱第一,沒有第二個大營敢稱第二的!
后續來到另一個軍營,劉權看到他們全部都身披戰甲,嚴陣以待,不禁贊嘆不已。
孫捷自豪地向劉權介紹:“這座軍營是當初跟隨我一同起事的最早的義軍大營,他們雖說沒有身經百戰,但也是資歷頗豐了。”
說完后,孫捷讓現在這座大營的指揮使現場給劉權演示了一番變換陣型。
此外,通過孫捷的解釋,劉權得知了負責這個大營的指揮使是他最值得信任的親信之一,雖然沒有血脈相連,但也堪比兄弟情誼,叫做范垂功。
范垂功帶著劉權走進士兵面前,說到,“還望先生一會看出我讓士兵們擺出的陣型,說出其中的利弊長短之處。”
看來此人對于自己的軍事才能也是抱有質疑,劉權點點頭示意可以開始。
只見士兵排列成了一條長線。
“此乃一字長蛇陣。這種陣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火器的射程和火力,適合于開闊地帶的作戰。
長蛇陣的弱點是側翼容易受到攻擊,因此需要嚴密的步兵陣線來保護。”
范垂功笑而不語,表示認可,繼續揮動手中的旗子,讓士兵變換陣型。
“此乃鷹揚陣是也。讓士兵排列成斜線或鋸齒狀的陣型,這種陣型可以在保持火力的同時,對敵軍的一側進行集中攻擊。
此陣移動和轉向困難,鷹揚陣使整個部隊的移動速度減慢,從而在戰場上的機動性不如其他陣型。
而且此鷹揚陣的受到地形的較大影響。在不利于斜線陣型展開的地形上,如狹窄的通道或密集的森林,鷹揚陣的優勢可能無法發揮,甚至成為劣勢。”
“閣下學識確實淵博,令在下佩服,還有一陣,請閣下指點。”范垂功
揚起眉毛,好像下一陣是他的壓箱底絕活。
“此乃戚大將軍所完善之鴛鴦陣也。這種陣型結合了傳統的步兵陣型和火器部隊。
通常將火器部隊部署在中央,兩側則是裝備冷兵器的步兵和騎兵,以保護火器部隊免受敵軍的沖鋒。
雖然表面是沒有較大弱點,但鴛鴦陣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敵軍的戰術和行動。
如果敵軍采取避免正面沖突、迂回或快速機動的戰術,鴛鴦陣恐怕難以有效應對。
我所說如果有誤,那還請范將軍指點。”
“大哥,大嫂,真是恭喜了。居然天賜一個精通文武韜略之英才于義軍,何愁大業不成?”
范垂功的喜悅,讓孫捷和李衛琴夫婦二人甚是滿意,參觀的隊伍又回到了較為愉快的氛圍。
直到在參觀最后兩座軍營時,孫捷和李衛琴帶領眾人來到軍營門口,并無聽見任何士兵們訓練的聲音。
眾人忐忑地進去營中發現士兵們手持武器站姿懶散不已,甚至有的士兵在嬉戲打鬧,把訓練當做兒戲。
營中的副指揮使馬虎生看到孫捷的到來,臉色頓時變得蒼白,低著頭扭捏著步伐慢慢走過來。
馬副指揮使緊張地解釋道:“孫將軍,這…這不是我的錯,我是看士兵們訓練過于勞累,讓他們歇一會。”
這時,一位名叫王軍的參軍,走了出來,替馬虎生辯護:“孫將軍,您也看到了,前面好幾個大營的士兵們訓練過于嚴苛,死氣沉沉。
而馬副指揮使,他是切身為新兵們著想同時,讓士兵們舒緩放縱一下。此之謂勞逸結合。”
孫捷冷笑一聲,沒有理會王軍的辯護:“此事與你們二人有何關系?我要找的是你們大營的正指揮使黃全勝。”
聽到孫捷的話語,管轄這兩座軍營的黃指揮使站了出來。
孫捷冷冷地問道:“你的軍營是什么情況?士兵們訓練懶散,這是怎么回事?”
負責的黃指揮使則是理直氣壯的說道,“孫將軍,在下所統領的兩個營相隔甚遠,且道路之間崎嶇不平,根本無法兼顧。
只得分權,讓副指揮使代為管理。平日操練士兵,俱是他們負責,完全與我無關。”
“是啊,這都是我馬虎生一人的過錯,請孫將軍不要怪罪黃指揮使。
您托付給黃指揮使的兩座大營,地勢偏僻險惡,實在是沒有什么新兵和參軍副官愿意來投靠我們這里。
即使是孫將軍您換一個指揮使替代了黃大人,也是無用的。恐怕只有天人來此,才能治理好這里。”面色蒼白的馬副指揮單膝跪地請罪。
看到這里,劉權明白了是黃指揮使和整個大營的人都覺得這個任務難以完成,有些怪罪孫捷當初分配軍營的不公平。
于是讓下屬用各種可笑的借口搪塞眾人,上演這出荒唐的戲碼。讓大家看到他的不易,算是表達一種不滿與抗議。
“豈有此理,這是對孫將軍的不恭!”其余大營的指揮使和參軍七嘴八舌,開始數落一頓。
“那請問諸位在場的指揮使和參軍,你們誰敢接替黃指揮使,在三個月里治理好這兩座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