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聽著楊倓這般廢寢忘食的在書閣閱覽群書,是為自己雪恥,是為報自己的厚愛,頓時更加高興,“好好好,仁安的忠孝乃人子之表率。”
“你為朕殫精竭慮,將雁門恥時刻銘記于心,不惜廢寢忘食,不顧己身康健,朕心大慰。”
楊廣越說越是高興。
在他的子孫之中,最中意的便是嫡長子楊昭,可惜楊昭已經英年早逝。
但如今,楊倓無論是文韜武略或才情,抑或孝道,皆讓他越來越滿意。
高興的勁頭之上,楊廣下意識問道:“仁安,你可在群書之中,找到了擊破突厥奴之法?”
楊倓本來還在思考,該怎樣適機的將話題切入到這件事上,現在楊廣自己問起,正合他意。
楊倓道:“突厥以游牧為主,機動性很強,想要將之一舉殲滅,基本是不可能。”
“臣這些天也仔細的查閱過相關史籍,也的確發現了,想要依靠強大的軍隊殺伐,解決北方這種游牧民族的問題,很難辦法。”
“昔年漢武時,雖是將強大的匈奴擊敗,并將匈奴余部遷徙,解決了一時之患,但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北方的游牧民族問題。”
“一直以來,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中原之患,哪怕解決了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后面又還會成長起來另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
“從當年的匈奴演變到如今的突厥,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楊廣贊同的點頭。
對于這些史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
但想要將之根除,經歷了數個王朝都沒能辦到。
文帝時期也謀略過,想將北方突厥之患解決了,但也無能為力,只能將其分化成了東西突厥,重點扶持起東突厥,牽制西突厥。
在他繼位后,雖然有機會滅東突厥,但不能滅。
需要東突厥牽制依舊勢大的西突厥。
到現在東突厥做大,他也只能用計分化東突厥。
可惜,已經失敗了,導致東突厥成了北境大患。
楊倓見楊廣被自己的話語引導著思考了,適機說出自己的計策,“臣這些天廢寢忘食的苦研深思,探索到了一個可行的策略。”
“若這個策略能夠成功的話,將來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北方游牧民族之患。”
“哦?是何計策?”楊廣的神情大動,滿是詫異的看著楊倓。
歷代王朝的帝王,都沒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游牧民族之患,楊倓能夠解決了?
連身旁一直沒有說話的蕭皇后,在聽到楊倓的這句話時,也是好奇了起來。
但最為心動與好奇的人,莫過于蕭瑀。
之前他在與楊倓商討如何向楊廣進言賑濟雁門之事時,楊倓并沒有和他說過解決突厥之患的問題。
楊倓道:“若將來大隋打敗突厥后,治理游牧民族時,治理的策略可分為三步,第一步,多封重建,施行‘盟部’與軍府制。”
“何謂盟部制?”楊廣大惑不解。
“可理解為郡縣制。”楊倓解釋道:“盟就相當于郡,部相當于縣。”
楊廣這才恍然大悟。
楊倓繼續說道:“北境草原大概有十八部,若將來征服了之后,可將其拆分成三十六部,也可拆分出更多部出來。”
“每一部任命新首領,且嚴格劃分出具體的領地,從此之后,各部便不得離開,更不能進入其他部的領地放牧。”
“而盟,合數部組成,其最高長官相當于郡太守,由朝廷直接任命。”
楊廣聽完這些計策,大為動心。
這條計策,無疑是將突厥各部的勢力與權力,最大化的分割與限制了。
以后游牧民族再想凝聚起來,將變得更加困難。
“第二步又如何?”楊廣動心的下意識詢問道。
楊倓說道:“第二步乃北親南馴。”
“何為北親南馴?”蕭瑀忍不住道。
“近大隋北境的盟部,重點施行重建與馴化,而遠在北海的盟部,由于距離太遠,除了重建之外,可與宗室聯姻。”
“增強這些王公對大隋的認同感。”
“由于多封重建,與有朝廷官員的轄制,這些王公貴族的權力已經大大減弱,不僅再難凝聚,還可對南面的盟部其轄制作用。”
“好!”楊廣聽到這里,忍不住叫了一聲好。
這些策略完全可行。
一旦實行成功了,要不多多少年,整個草原部落都將成為一盤散沙。
“第三步又是如何?”楊廣有些迫切的想知道楊倓的整個策略中的最后一步了。
楊倓說道:“第三步乃是打壓突厥的薩滿,重點扶持佛門,改變他們的信仰。”
突厥的最主要信仰便是薩滿教,而這個時間段,佛門也是傳進了突厥,但式微。
“屆時,朝廷可頒發詔書,突厥凡是進入佛門者,免徭役免賦稅,且還享有各種特權。”
“但進入者必須誦經拜佛,與嚴格執行戒律,及終身不得娶妻生子,誰違反,嚴厲處置。”
“嘶……”蕭瑀聽完這些話,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最后一步太狠了。
完全就是釜底抽薪。
這般讓突厥的佛門享有各種特權,必然會吸引到突厥人進入,進入的人多了,其他突厥人所要承受的徭役與賦稅便是由此加重,然后就有更多的人進入佛門。
到那時,將信仰改變了,必然也會將突厥人好斗與侵略的心性磨平。
更致命的是,進入佛門者需要嚴格遵守戒律,終身不得娶妻生子,這將導致突厥的人口不斷減少。
假以時日,曾經如狼般可怕的突厥人,必然將變成溫順的羊群,再也成不了禍患。
蕭瑀震驚的看著楊倓。
他實在有些難以置信,楊倓竟是能想出這等能從根本上接觸突厥之患的計策。
“好,大好,極好!”楊廣的神情有些激動起來。
他也是信佛之人。
但他并不像文帝那般一味的佞佛,在大業五年時,他還頒發詔令,裁汰僧尼,全國上下就此出現了因僧廢寺的景象。
他雖信佛,但不佞佛。
深刻知道其中的利與害。
楊廣情緒有些激動的向楊倓道:“仁安,朕的好大孫,你的才華,當今天下無人能及。”
“你的策略若在突厥奴中施行下去,會將突厥奴徹底從狼群馴化為羊群,尤其是第三步在突厥興佛門,改變他們的信仰,磨平他們的心性,那便是徹底廢了突厥奴。”
“好好好,此策妙不可言,絕不可言!”
楊廣激動又興奮,仿佛看到了如今可怕的突厥奴變成了溫順的羊群。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楊倓竟然真的想出了能從根本上解除突厥之患的策略。
只要這個策略一直施行下去,往后便再也不可能出現強大的游牧民族。
“謝陛下夸贊。”
楊倓施禮謝恩后,見著自己的這條策略打動了楊廣,讓楊廣充滿了愿景,知道現在的火候已經差不多了,該說雁門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