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賑濟之策順利通過
- 大隋皇長孫
- 酸辣粉不粉
- 2253字
- 2024-05-20 14:15:52
楊倓趁著楊廣還在充滿愿景的勁頭上,忽然輕嘆一聲,“唉…”
“仁安何故輕嘆?”楊廣錯愕的看著楊倓。
“陛下,臣的策略雖好,但恐怕難以施行。”楊倓苦聲回答道。
“這又是何故?”楊廣問道。
“陛下,若要將這條策略施行下去,則是需要征服突厥才行。”
楊倓苦嘆道:“但目前,突厥依舊勢大,這次雖然退兵潰逃,也促使咄吉世與部落離心離德,但他的號召力依舊在。”
“他若再次召集草原各部南下,各部不得不從。”
蕭瑀很配合楊倓,大吃一驚道:“燕王的意思是,始畢可汗還可能率兵南下?”
有一名精明的人適機的配合自己,做起事來真就會事半功倍了。
楊倓點了點頭道:“這雖然只是我的揣測,但很可能會發(fā)生。”
“一來,經(jīng)過這一戰(zhàn)之后,雁門目前的防御已經(jīng)嚴重不足了,大有可乘之機。”
“二來,咄吉世必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很多部落已經(jīng)與他起了嫌隙,他可以再次趁此機會,將這些部落的勢力狠狠削弱。”
“如果咄吉世真這樣選擇的話,屆時恐怕就會從雁門長驅(qū)直下,進入到中原。”
說話間,楊倓注意著楊廣的神色變化。
他觀察到楊廣先是驚訝,而后微皺眉頭,現(xiàn)在則開始沉思起來。
楊倓刻意狠狠的抓了一下頭皮,極為苦惱道:“臣在思考治理游牧民族之患時,便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這個看似幾率很小,但也很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奈何臣才疏學淺。”
“這些天閱覽群書,一直無法找到讓雁門能擋住突厥奴南下的辦法。”
“仁安何須這般自擾。”
楊廣笑出了聲,“想要讓雁門成為一道有力防線,擋住突厥奴南下,這可比你想出從根本上解決游牧民族之患,簡單許多。”
“臣愚鈍,請陛下賜示。”楊倓慌忙道。
“你畢竟年少,又從未理過政,不知如此治理雁門問題也是情理之中,你無須自擾。”楊廣笑著安慰一臉苦色與自擾的楊倓。
“想要讓雁門人防住突厥奴南下,并不難。”
“這次雁門人雖是死了很多,但也并非壞事。”
“并非壞事?”楊倓驚訝又不解。
“沒錯,并非全是壞事。”
楊廣笑著點頭,“人死了之后,便代表土地空余了出來,這些土地便可以重新分配給其余人,有了這些土地種植后,他們得到的糧食總量就會增加。”
“而朝廷也發(fā)放給他們種糧與目前的口糧,他們便能安穩(wěn)下來,民以食為天就是這個道理。”
“就……如此簡單?”楊倓瞠目結(jié)舌。
仿佛沒有想到治理雁門竟然這么簡單。
“這自然不足以讓雁門能成為有力的防線。”
楊廣如同悉心教導自己的子孫一般,很親和的笑說道:“雁門經(jīng)過這一戰(zhàn)之后,最重要的便是減輕他們的徭役與賦稅。”
“有了這些政策扶持,雁門人必然誓死保衛(wèi)雁門,死死的將雁門擋在關外。”
一旁的蕭瑀聽得瞠目結(jié)舌。
他本以為,向楊廣進言賑濟雁門之策,必然很難,還極有可能令得楊廣大怒。
卻沒有想到,楊倓竟是巧妙的令得楊廣自己說了賑濟雁門之策。
在楊廣的話語落下時,楊倓驚訝的同時,又滿是好奇的順勢脫口說出,“皇祖父,既然減輕雁門人的徭役與賦稅,就能讓他們誓死保衛(wèi)雁門。”
“如果免除雁門人的徭役與賦稅,豈不是更能讓雁門成為強大的防線。”
“將來就能以此為前進基地,直接反擊突厥奴。”
蕭瑀的心中緊張了起來。
整個賑濟雁門的重點,就是這一條政策,能不能成功,就看楊廣會不會答應了。
“好,你的提議極好。”
楊廣當即答應了下來,滿是雄心的說道:“歷代君王皆是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游牧民族之患,而朕卻得一良策,能夠?qū)⒅鉀Q,朕豈能錯失?”
“便由朕來解決此患,將偌大北境草原,劃歸到朕的大隋。”
“你的策略中,有免除突厥僧的徭役與賦稅,雁門區(qū)區(qū)一郡之人的徭役與賦稅,免除有何不可?”
蕭瑀是真正瞠目結(jié)舌了。
居然這么順利的就贏得了楊廣的同意,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側(cè)邊的蕭皇后,詫異的看著楊廣。
身為枕邊人,她隱隱的發(fā)現(xiàn),楊廣在聽完楊倓治理游牧民族之策后,已是隱隱恢復了一些雄心。
“謝陛下的教導。”楊倓知機的躬身施禮。
“仁安,關于賑濟雁門之策,便由你來擬定。”楊廣道。
“臣?”楊倓面露為難之色,“陛下剛剛雖是教導了臣該怎樣賑濟雁門,但臣才疏學淺,又毫無經(jīng)驗,恐怕難擔此任。”
“正是因你經(jīng)驗不足,朕才任命你來擬定。”
楊廣親和的笑道:“身為大隋親王,不知理政怎么行?”
說話間,他轉(zhuǎn)頭看向了蕭瑀,“時文,由你輔助仁安。”
“臣領旨。”蕭瑀恭敬的領命。
他的心中卻是大喜,他是真的完全沒有想到,這件事會這么順利,順利到他都以為自己產(chǎn)生了錯覺。
在他的預想中,他本以為楊倓進言賑濟雁門一事,恐怕最輕的也會令得楊廣不滿與指責,卻沒想到,楊廣不僅痛快的通過了,更是有更重用楊倓之意。
“仁安,時文,給你們一天時間,明日朝會上給朕過目,賑濟雁門一事,刻不容緩。”
“臣遵命!”
送走了楊廣與蕭皇后,蕭瑀感嘆道:“燕王,臣對你敬仰的五體投地了。”
“若是換做任何一個人來進言,都不會有好下場,最重的會被殺頭,最輕的也是被外放到地方任職。”
楊倓道:“最終打動陛下的,還是從根本上解決游牧民族之患的策略,若沒有這一策略,陛下不會給我機會說起雁門的事。”
表面看起來,楊廣是被他引導著順勢進入了雁門的問題。
但實際上,楊廣必然已經(jīng)意識到,他的用意是要說雁門的事,刻意給了他機會。
蕭瑀點頭,“燕王治理游牧民族的這一策略,乃是有史以來最佳良策,陛下從其中完全看到了解決游牧民族之患的希望。”
“從而激起了陛下的愿景,一改頹靡,提振起了一些心氣。”
楊倓也是沒有想到,自己的一條策略,對楊廣會有這么大的作用。
這在他的意料之外。
不過這樣也好,提振起楊廣的一些雄心與心氣,對他或許也是好事。
“接下來我們要在這里再廢寢忘食一天了。”楊倓笑道。
“愿陪燕王,不過,以臣之見,燕王還須得將那份賑濟雁門之策親自謄抄一遍。”蕭瑀笑道。
楊倓與蕭瑀相視一笑,他的確需要自己抄一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