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張繡歸降
- 三國:徐州佃戶,喂養(yǎng)天下
- 清風(fēng)見云舒
- 2282字
- 2024-12-05 00:10:00
“歸降曹操一事,休要再提。”
見劉表發(fā)火了,蔡瑁蒯越對視一眼,遂不再說歸降一事。
蒯越將話題拉回南陽:“主公,張繡和曹操年前結(jié)下大仇,斬殺了曹孟德之子曹昂,以及曹孟德愛將典韋。”
“如今張繡已經(jīng)和曹孟德是生死大仇,其坐鎮(zhèn)南陽已久,且和主公關(guān)系甚好。”
“我以為當(dāng)讓張繡繼續(xù)坐鎮(zhèn)南陽,而不是讓劉備占據(jù)南陽。”
劉表瞟了一眼,一板一眼的蒯越淡淡道:“劉玄德乃和我是同宗,更是賢名遠(yuǎn)揚,與其讓張繡繼續(xù)盤踞南陽,為何不能是劉玄德呢?”
比之張繡,劉表更看好劉備。
兩人的同宗,若是備在南陽立足,對于他制衡蔡家和蒯家也有好處。
不過,劉表也有些擔(dān)心,因為劉備確實實力不凡,一旦對方在南陽發(fā)展起來。
那就是養(yǎng)虎為患了。
蒯越見劉表心向劉備,有些著急了:“主公,劉備虎狼之心,不可不防啊,主公三思!”
劉表擺擺手,打發(fā)走眾人:“此事,且先放下,待到日后再商議。”
對于讓誰留在南陽,劉表顯得極其猶豫。
不過,這一切,在劉備將張繡寫給蔡瑁張允的書信,交給劉表時他立刻做出的決定。
“好個張繡,事到如今,竟然還有心投靠曹操。”
從信中來看,張繡還是有投降曹操的心思。
這讓劉表豈能放心,當(dāng)即答應(yīng)劉備表示愿意出兵相助。
劉備大喜:“多謝景升兄。”
“玄德,不必言謝。”
劉表決定幫助劉備奪取南陽的消息,傳入蔡瑁等人耳中,后者是不滿至極。
在劉表意圖引軍北上支援劉備攻打張繡時。
蔡瑁直接托病不出,張允也是借口水匪作亂,提前引軍出走。
“真是可惡。”劉表有些氣憤的捏著手中茶杯,面含慍色。
蔡瑁張允這是擺明了要和他唱反調(diào)。
可是,偏偏荊州兵馬,大半都在二人麾下,至于他劉表的親信黃祖則是坐鎮(zhèn)江夏不可輕動。
劉備得知劉表的為難,只得又尋到李易:“先生,劉景升雖然答應(yīng)相助,但是蔡瑁張允從中作梗,不愿出兵,這可如何是好?”
“此事簡單。”李易不以為然道:“此番我讓玄德公來見劉表,只是為了劉表的一個態(tài)度,而并非希望劉表能大力相助,出兵助公奪取南陽。”
“眼下蔡瑁張允不愿領(lǐng)軍出戰(zhàn),玄德公可請劉景升遣大公子劉琦率領(lǐng)二三千兵馬,趕赴宛城壓陣即可。”
“張繡見之,知道劉表不會相助于他,定然不會再頑抗,興許會直接開城獻(xiàn)降。”
“當(dāng)真如此簡單?”
劉備有些不敢相信。
“自然。”
李易成竹在胸,張繡降不降他不確定,但是賈詡這個老狐貍是絕對不會把自己置于險地的。
明哲保身賈文和。
“好,我這便去和劉景升言說。”
劉表聽聞,劉備只需要讓自己兒子帶領(lǐng)三千兵馬,前去宛城助陣后,頓感詫異。
“玄德,你當(dāng)真只需綺兒率領(lǐng)三千兵馬和你同去,便可奪取宛城?”
劉備微微搖頭:“備不敢夸大,三千兵馬確實有些不夠,不過景升兄之境況備也知曉,故此不敢多勞煩。”
“還是玄德知我境地啊。”
劉備的話讓劉表心中一暖。
他作為荊州之主表面風(fēng)光實際上卻礙于蔡家和蒯家等大族,處處受牽制,讓他煩心不已。
劉備能體諒他的難處,讓他頗為欣慰。
“明日,我便讓綺兒引軍北方上助你攻打宛城。”
“多謝景升兄。”
“哈哈,玄德不必客氣,愚兄這里先恭祝玄德你此番能大獲全勝,一舉擊破張繡。”
“備謝過了。”
翌日,匯同劉琦三千兵馬,劉備重返宛城。
“劉琦。”
駐守宛城的張繡,見劉琦引軍和劉備站在了一起,心中頓時一陣冰涼。
“劉表竟然派遣劉琦,來助劉備攻打我宛城?”
張繡面色無比難看,劉琦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說明了劉表的態(tài)度,對方是支持劉備而不是支持他的。
“文和,這該如何是好?”張繡心思混亂,沒有了主意。
“降。”賈詡緩緩道:“劉玄德素有仁義之名,將軍若是肯開城獻(xiàn)降,其必會厚待將軍。”
張繡暗自皺眉:“可他劉玄德,兵微將寡,吾投降于他有何出路?”
“劉玄德,乃是當(dāng)世潛龍,今得南陽,外有劉表相助,假以時日必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將軍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眼下劉備正是微末之際,若是將軍歸順于他,必得重用。”
“嗯~”張繡沉吟片刻,最終緩緩點頭:“那便依文和的,我這便去開城獻(xiàn)降。”
經(jīng)過賈詡勸說,張繡放棄固守,自縛雙手,打開城門出降。
“嘶,先生當(dāng)真神人。”
劉備見張繡主動出降,驚下巴都掉了。
李易先前說,只要劉琦引軍趕至宛城,張繡便會投降,他心中還是犯嘀咕的。
眼下事實擺在眼前,讓劉備心中對李易的敬佩已經(jīng)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李易不在乎笑笑:“玄德公言重了,還是快快去迎張繡吧。”
“嗯~”
劉備當(dāng)即下馬,親自將張繡扶起解去繩索,好一番寬慰,拉攏張繡之心。
隨后眾軍進(jìn)駐宛城。
踏上宛城的城墻,望著即將落下的夕陽,一路奔波終于有了立足之地。
劉備激動的熱淚盈眶:“若非先生妙策,備安能得此堅城,先生請受備一拜。”
說著,劉備就朝著李易跪了下去。
李易嚇了一跳,連忙將其拉住:“玄德公,不可。”
“這可太折煞小人了。”
劉備不起身,而是正色道:“李先生,備先前愚鈍,蠢笨如豬,不解先生遠(yuǎn)見,錯會先生好意,讓先生白白耗費心機,備這里朝先生賠禮了。”
“玄德公說哪里話,往昔之事不必再提,玄德公起來說話。”
“先生,此番備能得此宛城,全耐先生指導(dǎo)有方,備懇請先生不棄備之愚鈍,委身為備之軍師,助備匡扶漢室。”
雖說這一路,李易都和劉備占在同戰(zhàn)線上,但李易到底沒有名正言順答應(yīng)輔佐劉備。
故此,劉備才來這么一處,要將李易正式拉入自己麾下。
“玄德公,軍師一事不必在提。”
李易搖頭,軍師這個位置不是他能當(dāng)?shù)模膊皇撬摹?
“怎么,先生不愿?”
見李易拒絕,劉備神情肉眼可見的緊張起來。
一路走來,見識過李易的厲害,他說什么也得將李易拉入自己麾下。
“非也,小人擅長的乃是農(nóng)事,并非智謀,軍師一任自有人來輔佐玄德公。”
“玄德公若是看重在下,不妨將南陽一地農(nóng)事種植交予在下。”
“好。”劉備大喜,思索片刻道:“曹孟德曾在兗州設(shè)立專門負(fù)責(zé)屯田之官職。”
“今我也設(shè)立之,懇請先生暫且委身為典農(nóng)中郎將如何?”
“謝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