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案例研究
- 金釗主編
- 7字
- 2024-04-19 18:19:49
專題一 規則意識
校園里的號令
一、教學定位
《校園里的號令》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 一年級 上冊》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中的內容。
本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圍繞學生學校生活這一新的生活空間及其中的重要生活事件展開,讓學生在觀察、交流等活動中了解校園環境,熟悉校園生活,學習校園常規,幫助剛入學的新生實現從家庭生活、幼兒園生活向學校生活的平穩過渡。本單元共設計了《我們的校園》《校園里的號令》《課間十分鐘》《上課了》四課內容,前兩課是從學校生活的外在環境到內在組織規則的邏輯推進,后兩課是對學校這一物理空間和制度環境中存在的兩種主要生活形式展開引導。
二、教學內容
(一)主要內容
《校園里的號令》這一課以學校生活規則意識的建立為重點,側重介紹校園里各種各樣的號令,指出校園的號令是集體生活順利開展的必要保證,引導學生初步適應學校公共生活的規則要求。本課由“神秘的指揮”“鈴聲告訴我”“升國旗了”“保健節拍”四個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神秘的指揮”旨在讓學生認識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有序地進行校園生活;第二個板塊“鈴聲告訴我”旨在讓學生認識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發出的鈴聲帶有特定的含義,要根據不同的提示音開展活動,養成遵守學校規則的好習慣;第三個板塊“升國旗了”旨在讓學生懂得升旗的要求,知道聽到國歌聲響起時要立正站好,面向國旗行注目禮,學唱國歌;第四個板塊“保健節拍”旨在引導學生想辦法掌握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的要領,知道這也是遵守學校規則的表現。
(二)素養要點
本課教學內容凸顯了規則意識的培育。首先,通過問題引領、小劇場等活動幫助學生感悟鈴聲的作用,了解到鈴聲指揮大家開展校園學習生活,如果不遵守鈴聲,會使校園秩序變得混亂,初識規則的重要性。其次,通過設置四個不同場景,引導學生知道不同鈴聲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則,要按照要求和規則去做。最后,通過情境辨析、小辯論,引導學生知道遵守鈴聲有序生活的重要性,感悟到遵守規則在校園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培養學生在參與校園生活過程中形成規則意識。
三、學情分析
由于一年級學生剛剛步入校園,對學校里的規則還不適應,在新的集體生活中,學生可能是被動的,甚至可能表現出不適應。比如,有的學生每每在上課鈴響起時,才記起要去上廁所;又如,學生在升旗儀式唱國歌時不知道應該如何表現;等等。同時,學生對校園鈴聲的指示性含義和按照鈴聲要求去做的意義認識不足,沒有規則意識。他們還不明白要遵守校園作息時間,按規則守紀律才能愉快地學習、生活。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引導,集中這一話題,聚焦這一問題,通過學生的體驗,引發其比較系統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從而主動地適應學校生活。
四、教學方式
本課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有角色扮演、情境辨析、編唱兒歌、小辯論等。
本課通過猜謎語、尋找校園神秘的指揮活動,了解校園中除了上課鈴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鈴聲指揮和安排著我們的校園生活;通過問題引領、編唱兒歌、小劇場角色扮演等活動感悟鈴聲的作用,了解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開展校園的學習生活,如果不遵守鈴聲,會使校園秩序變得混亂;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小辯論等活動,了解不同時間發出的鈴聲帶有不同的含義,要根據不同的提示音開展活動,養成遵守學校生活規則的好習慣。
五、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和了解校園里的各種鈴聲,認識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有序地進行校園生活。
2.學會分辨不同鈴聲的含義,要根據不同的提示音開展活動,養成遵守學校規則的好習慣。
3.想辦法掌握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的要領,知道這也是遵守學校規則的表現。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有序地進行校園生活。
2.難點:能夠根據不同的提示音開展活動,養成遵守學校規則的好習慣。
六、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找鈴聲
1.猜謎語,談發現。
出示謎語: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猜謎語嗎?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謎語,一起來看看。
提問:你們猜到了嗎?說說你是怎么猜到的?
學生交流:上課鈴聲一響我們就要回到座位上,它不用說話,我們也要聽它的,鈴聲指揮著我們做事情。
2.尋找校園里的鈴聲。
提問:找一找這些神秘的“指揮家”藏在校園里的哪些地方?發出過哪些聲音?
學生交流:眼保健操鈴,第三節上課前就有,一響我們就要做眼保健操了,保護我們的視力;我還知道體育老師的哨聲,我們在熱身和體育鍛煉時,體育老師吹哨就是口令;午休結束的鈴聲,告訴我們休息時間要結束了。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尋找校園神秘的指揮活動,了解校園中除了上課鈴還有很多其他的鈴聲指揮和安排著我們的校園生活。
(二)小鈴聲,大作用
1.聽鈴聲,悟作用。
播放上課鈴聲:聽,這是什么聲音?
學生討論,教師隨機追問:你聽到了什么?鈴聲告訴我們什么?聽到這樣的鈴聲,你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來演一演吧。
學生表演:每組選一名同學演練一下上課鈴響后應該怎么做。
教師提問:為什么要聽鈴聲的話?不遵守鈴聲會怎樣?
小結:鈴聲方便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每天我們都離不開它。
2.編唱兒歌,學規則。
出示兒歌(《拍手歌》),老師領讀兒歌。讀后請學生想一想,這首兒歌提示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交流總結聽到鈴聲后的正確做法以及鈴聲的重要作用。
小結:小小鈴聲學問可真大呀!我們一定要學會分辨鈴聲。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領、小劇場等活動感悟鈴聲的作用,了解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開展校園的學習生活,如果不遵守鈴聲,會使校園秩序變得混亂。
(三)聽鈴聲,守規則
1.創設情境,說觀點。
出示情境:上課時(播放上課鈴聲)。
提問:現在,正式上課的鈴聲響了,老師要來講課了。你們應該怎么做呢?
學生討論發言。
出示圖片:他們做得對嗎?為什么?
小結:上課鈴聲響,趕快進課堂,書本擺整齊,專心把課上。鈴聲引導同學們遵守作息時間,形成規則意識。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影響到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學習和生活。同學們要遵守校園鈴聲的號令,在校園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出示情境:做廣播體操了。
播放廣播體操視頻,提問:這些同學在做什么?你怎么知道要做操了?說說他們哪些動作做得好?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實時進行小結提升。
出示情境:逃生演練。
播放火災自救視頻,提問:從視頻中你知道了什么?
總結火災逃生方法:警鈴響起,有序地沿安全逃生路線疏散;疏散過程中,用濕手巾捂口鼻,彎腰前進。
學生模擬練習。
2.游戲體驗,聽音辨位。
出示美猴王圖,引入活動:比比今天誰是反應最快的“美猴王”。
出示活動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做出相應的動作,要緊跟老師的節奏,不拖拉、不掉隊。
學生進行游戲,聽音辨位:上課鈴、下課鈴、眼保健操、廣播體操、口哨、手勢……
評選美猴王。
小結:校園鈴聲代表不同的意思,我們要學會分辨鈴聲遵守規則,這樣才能有序地進行學校生活。
(板書:遵守鈴聲 有序生活)
【設計意圖】了解不同時間發出的鈴聲是帶有特定含義的聲音,能夠根據不同的提示音開展活動,養成遵守學校生活規則的好習慣。
(四)當國歌響起時
過渡:在校園里除了要遵守上面說到的號令,我們每周還要參加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升國旗。想一想:升國旗的時候有哪些要求?
全班交流:請做得好的同學來示范一下。
教師講解:升國旗時,聽到國歌聲響起,要停止走動,立正,站直,不說話,向國旗行注目禮。注目禮就是用眼睛看著國旗冉冉升起。無論你在哪個地方遇到升國旗,都要這樣做。看,在天安門廣場上,參加升旗儀式的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全體起立,敬禮。
播放視頻:升國旗,全體起立,練習向國旗行注目禮。
提問:為什么升國旗的時候要這樣做呢?
學生交流:立正站好,眼睛看著國旗。在升國旗的過程中,我們都要表情肅穆,神態莊重,向國旗行注目禮,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小結:國旗、國徽、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所以我們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祖國的愛與敬意。
總結提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國旗、國徽、國歌代表我們的祖國,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就要尊敬國旗、國徽,并且能大聲地唱響國歌,這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設計意圖】通過對升國旗過程中應遵守的規則的了解,進一步感悟規則的重要性,樹立公共生活的規則與法治觀念。
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一)規則意識培育的途徑與策略
《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側重培養學生學校生活的規則意識,以學校生活規則意識的建立為重點,了解校園里各種各樣的號令,知道校園里的號令是集體生活順利開展的必要保證,引導學生初步適應學校公共生活的規則要求。
通過實踐,我將本課規則意識培育的途徑與策略總結如下。
1.借助體驗,初識規則。
比如在活動體驗中感悟規則的重要性,我借助小劇場等活動幫助學生感悟鈴聲的作用,了解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開展校園的學習生活,如果不遵守鈴聲,會使校園秩序變得混亂,初識規則的重要性。
2.創設情境,遵守規則。
通過設置四個不同場景,引導學生知道不同鈴聲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則,我們要按照要求和規則去做。通過情境辨析、小辯論,引導學生知道遵守鈴聲有序生活的重要性,感悟遵守規則在校園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培養學生在參與校園生活過程中養成規則意識。
(二)規則意識培育的效果與改進設想
1.培育效果。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從而主動地適應學校生活,明白要遵守校園作息時間,按規則守紀律才能愉快地學習、生活,逐步在參與校園生活過程中養成規則意識。具體效果如下:
聽音辨位,懂做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初步感知和了解校園里的各種鈴聲,認識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有序地進行校園生活。比如在第三環節游戲活動中,學生能夠根據老師提供的不同音樂(上課鈴、下課鈴、眼保健操、廣播體操、口哨、手勢)做出相應的動作來,緊跟老師的節奏,不拖拉、不掉隊,能夠根據不同的提示音開展活動,知道不同鈴聲應遵守的規則。
養成習慣,促成長。此外,在情境體驗活動中,除了知道鈴聲響要做動作外,有些同學還想辦法掌握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的要領,知道這也是遵守學校規則的表現。
2.改進設想。
本課程要求教師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真實生活為教育的主要源泉,因此應更多關注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在本節課知道如何遵守校園規則后,還應注重對學生長期習慣的培養。
例如,可以設計課后評價表,督促學生養成遵守校園規則的好習慣。
(執教者: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通州分校 孟然)
·專家點評·
遵守校園生活規則是小學生規則意識的重要體現。本單元將進一步幫助一年級新生全面地認識校園,體驗學校的生活,適應并逐步喜歡上學,幫助一年級新生順利適應校園生活。《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側重引導學生體驗學校的作息,熟悉學校里基本的秩序和規則并懂得遵守。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對于培育學生校園生活的規則意識體現在如下特點。
1.在多元教學方式中培育校園生活的規則意識。
本課采用多元教學方式,主要有:角色扮演、情境辨析、編唱兒歌、小辯論等。教師通過猜謎語、尋找校園神秘的指揮活動,使學生了解校園中除了上課鈴還有很多其他的鈴聲指揮和安排著我們的校園生活;通過問題引領、續編兒歌、小劇場角色扮演等活動感悟鈴聲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到鈴聲指揮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開展校園的學習生活;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小辯論等活動,使學生了解不同時間發出的鈴聲帶有特定的含義,要根據不同的提示音開展活動。多元的教學方式,無疑優化了教學效果。
2.在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中培育校園生活的規則意識。
由于一年級學生剛剛步入校園,對學校里的規則還不適應,在新的集體生活中,學生可能是被動的,甚至可能表現出不適應。他們還不明白要遵守校園作息時間,按規則守紀律才能愉快地學習、生活。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引導。但課堂上碎片化的信息,很難保證課后在學生頭腦中被沉淀吸收,建議適應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用兒歌的形式將教學要點加以呈現,如由老師改編兒歌,這樣學生容易掌握。
3.在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中培育校園生活的規則意識。
注重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在要求。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把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與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緊密結合,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規則意識既是道德教育點又是法治教育點。
(點評人:北京教育學院 金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