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日本人的“熟年離婚”
- 日本人的性格
- 徐靜波
- 1395字
- 2024-04-16 15:26:18
有結婚,就會有離婚。
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對于離婚,日本社會有一個說法,叫“成田離婚”。說的是剛入洞房的新婚夫婦高高興興去海外蜜月旅行,轉了一圈回到成田國際機場后,即宣布分手,理由是“性格不合,價值觀不同”,因為吵了一路。
1997年,日本富士電視臺把這一現象拍成了一部電視劇《成田離婚》,主演這部電視劇的影星草彅剛,46歲時才走進婚姻殿堂,因為疫情,還來不及去海外度蜜月。
“成田離婚”大多說的是日本年輕人的婚姻故事。
日本還有一種說法,叫“熟年離婚”。
“熟年夫妻”的概念,是指已經過了七年之癢,結婚20年以上的“老夫老妻”。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9年度人口動態統計,日本人平均的結婚年齡,男性為31.2歲,女性是29.6歲。結婚20年的話,這個“熟年”,也就是“中老年”的概念了。
2022年8月24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剛剛發表了一份最新的人口動態統計報告,報告稱,2020年度離婚人群中,日本人的“熟年離婚”的比例達到了21.5%,創下了1947年有此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人“熟年離婚”的比例不斷攀升,1990年時的比例為13.9%,到30年后的2020年,就已經達到了21.5%,增加了1.5倍。也就是說,攜手20年以上的5對夫妻中,最終有1對未能一起走到婚姻的終點。
日本社會婚姻狀態有一個下滑的直線,疫情艱難的2020年度,日本人的離婚對數只有193253對。但是在2002年時,全國為289836對。這說明,日本社會總體的離婚對數在大幅減少,但是,“熟年離婚”的比例卻在不斷地攀升。
是不是年輕人比中老年人對于婚姻的態度更理性?一對剛在離婚申請書上蓋了印的大爺說:“等你到了我這把年紀,再說不遲。”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日本人在進入“熟年”的時候,毅然選擇離婚呢?
第一個原因是性格不合。
第二個原因是價值觀不同,在對待金錢、興趣愛好上,理解各異。
第三個原因是家庭暴力。
第四個原因是婚外戀等男女關系。
第五個原因是與公公婆婆同居等引發的家庭矛盾。
東京婚姻研究所的分析報告稱,導致“熟年離婚”的最大契機有兩個:
一是丈夫退休時,二是孩子長大成人獨立時。
現今日本中老年夫妻的家庭生活結構,大多數是丈夫工作,妻子為家庭主婦。在二三十年的歲月中,妻子一直過著“白天一人,晚上一群人”的生活。但是,當丈夫退休回家后,這一生活節奏就亂了套。
一位選擇“熟年離婚”的女性說:“過去,我送完孩子上學,一個人在家里可以看看電視連續劇,或者約幾位朋友喝喝下午茶。但是,當老頭子退休后,我發現自己開始為一日三餐做什么而發愁。尤其是整天看到一個人在你面前晃悠,又無話可說時,那種郁悶啊,就想跳樓。”
日本人的熟年離婚,72%是由妻子提出來的。當忙碌了一生的男人,本該退休后可以待在家里享清閑之福時,等待他的卻是妻子的離婚申請書,那份悲催也不是兩行淚可以說清。
雖然一張離婚申請書遞交到市政府的窗口,就可以輕松結束人生的這場婚姻長跑,但是,日本社會也有一句話,“離婚所耗的能量是結婚的三倍”。
東京婚姻研究所算了一筆賬,熟年離婚所需要準備的離婚資金,約在5000萬日元左右(約250萬元人民幣),因為總有一方需要出去租房子或者買房子生活。另一方面,到84歲為止(日本人平均壽命),至少需要3000萬日元左右的養老金。
雖然家中的財產和作為家庭主婦的養老金可以補充一部分今后的生活所需,但是,房子和票子的“人生剛需”,也導致許多熟年夫妻最終選擇繼續湊合下去的路子。
一個家庭,就如一家企業,有高山,必有低谷,破產容易存續難,如何相互包容苦心經營,才是一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