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努爾哈赤起兵

災難突然地降臨到頭上,會刺激有大志大勇者,奮揚精神,整頓內部,積聚力量,奪取勝利。努爾哈赤正是這樣一位滿族的大志大勇者。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生于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赫圖阿拉村)。他的祖父覺昌安(叫場),曾任建州左衛都指揮;父塔克世(他失),曾任建州左衛指揮。他的父祖,忠于明朝,實心任事,對努爾哈赤產生很大的影響。他的母親是建州右衛都督王杲的女兒,姓喜塔拉氏,名額穆齊。喜塔拉氏誕育三子一女:長子努爾哈赤,三子舒爾哈齊,四子雅爾哈齊和一個女兒。他的繼母納喇氏,名肯姐(懇哲),是哈達貝勒萬所養的族女,為人刻薄,只生育一個兒子,即第五子巴雅喇。他的庶母李佳氏,為古魯禮之女,也養育一個兒子,即第二子穆爾哈齊。努爾哈赤身為長兄,待弟寬厚,聰明機智,喜愛騎射,勤于勞作,體格強壯,勇敢果斷。他十歲時,生母不幸病逝。繼母納喇氏,心胸狹隘,待人刻薄,經常嫉妒、虐待他。父親常偏聽偏信,他幼年便經受世態炎涼。他曾到外祖父王杲家暫住,也受到表兄弟的冷遇。這些都鍛煉他頑強自立的品格。萬歷五年(1577),努爾哈赤娶本部塔本巴顏之女佟佳氏、名哈哈納札青為妻,這年他十九歲。他成家后,分立門戶;但是,“家產所予獨薄”。第二年,生下長女東果格格。為著維持小家庭的生活,他常到撫順馬市去出賣自己采集的松子、蘑菇、木耳、人參等。在馬市貿易中,他同漢人、蒙古人、朝鮮人等廣泛接觸,磨煉意志,增長見識。他還到李成梁部下,“每戰必先登,屢立功”彭孫貽:《建州》,載《山中聞見錄》卷一,上虞羅氏刻本,民國十三年(1924)。。他勤奮好學,“好看《三國》《水滸》二傳,自謂有謀略”黃道周:《博物典匯》第20卷,明崇禎八年(1635)抄本,第18葉。。當然,努爾哈赤在同漢人交往中,會說漢語,喜聽《三國》《水滸》故事,應是不成問題的。至于他是否會漢文、能讀漢文書籍,還是值得再研究的。正當努爾哈赤在人生軌道上前進的時候,外祖父、姑(舅)父,特別是祖父和父親蒙難的噩耗,改變了他人生的道路。努爾哈赤為報父、祖之仇,在赫圖阿拉起兵,拉開滿洲崛興、反抗明朝的歷史帷幕。

赫圖阿拉是努爾哈赤起兵的根據地。赫圖阿拉坐落在一座平頂岡丘上,北瀕蘇克素滸河(蘇子河),東臨蘇克素滸河的支流皇寺河、加哈河,南為里加河(其水注索爾科河后匯加哈河入蘇克素滸河)。赫圖阿拉四面近水,三壁陡峭,平地兀凸,岡頂平展,是一座鬼斧神工的山寨城。它四面環水之外,又四面臨山:東為皇寺山,南為雞鳴山,西為煙筒山(呼蘭哈達),北面則群峰起伏。建州的蘇克素滸河部,因地處蘇克素滸河而得名。蘇克素滸河發源于今五鳳樓嶺,流到今撫順東營盤地方與渾河匯合后,瀉入遼東灣。蘇克素滸河穿過千溝萬壑與茂密叢林,到赫圖阿拉附近形成一片寬敞的河谷平原。蘇克素滸河其時水量較大,可以行船,水產豐富。蘇克素滸河谷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農。沿河的兩岸大野,谷地丘陵,都被墾殖。平原谷地,春日融融的季節,耕牛布散,禾谷豐茂。山坡丘陵,樹木繁盛,人參、松子、榛子、山禽、野獸,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山珍、林產、肉獸與毛皮。

生于赫圖阿拉的努爾哈赤,要報祖、父之仇,殺尼堪外蘭,需要組成一支隊伍。他巧妙地把對尼堪外蘭不滿的人,拉到自己一邊。如蘇克素滸河部薩爾滸寨主卦喇,曾因尼堪外蘭誣陷,受到明朝撫順邊關的責治。卦喇之弟諾米納、嘉木瑚寨主噶哈善哈思虎《高錄》稱噶哈善哈斯虎,《滿錄》稱噶哈善,《武錄》稱剛哈鄯。、沾河寨主常書及其弟揚書等,都忿恨尼堪外蘭。他們投歸努爾哈赤后說:“念吾等先眾來歸,毋視為編氓,望待之如骨肉手足?!?img alt="《滿洲實錄》第1卷,遼寧通志館影印線裝本,1930年,第8葉。"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9E8FA/29159495003953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31387-ldnquCbIkDG8cJgEdgBPuJqi7b76k6G8-0-dd807c5847a5ba380fde975ddfaf4264">努爾哈赤同四位寨主對天盟誓,共同反抗尼堪外蘭。

萬歷十一年(1583)五月,努爾哈赤借報祖、父之仇為名,以塔克世“遺甲十三副”,率兵百余人,向尼堪外蘭的住地圖倫城發動進攻。圖倫城,其滿文體為 turun hoton,turun(圖倫)漢意為纛,hoton漢意為城。據《盛京吉林黑龍江等處標注戰跡輿圖》二排四上所標:圖倫城在蘇克素滸河與渾河匯流處東南,薩爾滸城之東,界凡渡口之南。圖倫在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湯圖附近。是役,打敗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蕭一山:《清代通史》上卷,第15頁云:“遂克圖倫,得兵百人,甲十三副。”《實錄》載:“上克圖倫城而歸。當是時,兵百人,甲三十副而已?!笔侵?,《實錄》所載為努爾哈赤其時所有之兵械,而非所獲之兵械。努爾哈赤勝利而歸,時年二十五歲。

但是,此戰并未達到努爾哈赤之目的,讓尼堪外蘭逃跑了。原因是諾米納違約,并未率兵會攻圖倫城。先是,索長阿(努爾哈赤之三伯祖父)子龍敦言于諾米納兄弟,尼堪外蘭筑甲版城,得到明朝的支持和哈達的幫助,你們為何附和努爾哈赤,而去攻打尼堪外蘭呢?所以,諾米納背盟而不以兵來會,尼堪外蘭又預知消息,攜帶妻子離開圖倫城,逃至甲版城。同年秋,尼堪外蘭又攜妻子、近屬及部眾等,從甲版城徙至鵝爾渾,并筑城駐居。

鵝爾渾城,屬渾河部。在渾河北岸,西通撫順,近明邊墻,易受明軍庇護。萬歷十四年(1586)七月,努爾哈赤率兵征取尼堪外蘭駐地鵝爾渾城。時努爾哈赤起兵已經三年,仇人尼堪外蘭尚未擒獲,埋藏在心底的仇恨并未消除。擒斬尼堪外蘭,洗雪父祖之仇,成為努爾哈赤下一個奮斗目標。由是,努爾哈赤心急如焚,星夜兼馳,率兵往攻鵝爾渾城。努爾哈赤督兵徑攻,城攻陷后,因尼堪外蘭外出而沒有將其索獲。努爾哈赤登城遙望,見城外逃遁的四十余人中,為首一人頭戴氈帽,身穿青綿甲,疑為尼堪外蘭。他下城縱驥,眼冒仇火,單騎直入,身陷重圍。他被亂矢中胸貫肩,受創三十余處,仍奮勇力戰,射死八人,斬殺一人。他在余敵潰散后,返回鵝爾渾城?;氐靳Z爾渾城以后,當努爾哈赤得知尼堪外蘭被明軍保護起來的消息時,憤怒的烏云遮住了理智之光。努爾哈赤因仇恨而失去理智,殺死城內十九名漢人,對捉住的六名中箭的漢人,把箭鏃重新插入傷口,讓他們帶箭去向明朝邊吏傳信,索要尼堪外蘭:“執送尼堪外蘭;不然,且興兵征明矣!”

明朝遼東邊將并不害怕努爾哈赤的威脅,因為他的力量還很弱?。坏牵鞒J為努爾哈赤勢力日漸強大,留著尼堪外蘭這個傀儡已成贅疣,就決定拋棄他。于是,明朝邊吏派人答復道:“尼堪外蘭既已歸我,豈便執送?爾自來殺之可也!”

努爾哈赤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不肯輕易相信明朝邊吏的許諾。他說:“爾等叵測,將誆我耶!”明使者又言:“毋親往,以少兵來,即執與汝!”于是,努爾哈赤派齋薩率四十人去索取尼堪外蘭。齋薩到后,尼堪外蘭見到齋薩,要登臺躲避。明邊吏撤去梯子,將尼堪外蘭綁縛,送給齋薩。齋薩斬殺尼堪外蘭,向努爾哈赤跪獻其首級。

明朝將尼堪外蘭送給努爾哈赤,建州斬殺尼堪外蘭;建州同明朝的矛盾,暫時得到緩解?!肚逄娓呋实蹖嶄洝酚涊d:“明自此歲輸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通和好焉!”

努爾哈赤克圖倫城、鵝爾渾城,殺尼堪外蘭,開始了統一建州女真的戰爭。這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崛興的起點,是滿洲崛興的起點,也是清朝崛興的起點。

從此,嶄露頭角的努爾哈赤,采取“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第1卷,清宮內府藏,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70年,第6葉。的策略,拉開了統一建州女真各部戰爭的帷幕。

努爾哈赤起兵之初,勢力很單薄,需團聚宗族,形成合力,共同對敵。其祖父兄弟六人,共有子二十二人;其父兄弟五人,又有子多人,所以其父祖、伯叔、兄弟、宗侄多至數十人。努爾哈赤起兵初始,宗族之內,多人不服。如努爾哈赤伯祖德世庫、劉闡、索長阿,叔祖寶實等之子孫,忌其才能,“誓于堂子,同謀害上”。又如其叔祖寶實之子康嘉等三人同謀,糾合外部勢力,“劫上所屬瑚濟寨而去”。努爾哈赤采取寬宏態度,嘉善斥惡,團聚本族,發展實力?!稘M文老檔》后來載述:聰睿恭敬汗自幼生活貧苦,心存公正,沉默寡言,善于勸阻族人毆斗。勸而不從,則責其用壯逞強者,并課以重罪。其知錯認錯、聽從勸告者,則嘉之。重罪從輕,從容完結。其見善者,縱是仇敵,論功擢之。其犯罪者,即為親戚,亦必殺之。因一貫公正善良,故此本族伯叔、兄弟等無論何事,俱委聰睿恭敬汗予以了結。《滿文老檔·太祖》上冊,中華書局譯注本,1990年,第41~42頁。努爾哈赤在起兵之時,既團結宗族,又知人善任。他身邊有兩個重要人物,如同左膀右臂,即額亦都和安費揚古。

額亦都(1562~1622),鈕祜祿氏,小努爾哈赤三歲。額亦都世居長白山地方,“幼時父母為仇家所害”《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第5卷,遼沈書社影印本,1989年,第1葉。,藏匿鄰村,得以免死。額亦都十三歲,拔刀殺死仇人后,逃往建州蘇克素滸河部嘉木瑚寨主穆通阿處。穆通阿是他的姑父,他依靠姑父、姑母,勤勞度日。萬歷八年(1580),努爾哈赤到嘉木瑚寨,夜宿穆通阿家。額亦都同努爾哈赤交談,言語投契,要跟從努爾哈赤,但他的姑母不允。額亦都說:“大丈夫生世間,能碌碌終乎?”《清代碑傳全集·額亦都傳》第3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7年,第24頁。第二天,額亦都不告而別,跟從努爾哈赤而去。他之所以斷然跟從努爾哈赤,史載:“太祖過其地,額亦都識為真主,請事太祖?!?img alt="《清史列傳·額亦都》第4卷,中華書局,民國十七年(1928),第2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9E8FA/29159495003953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31387-ldnquCbIkDG8cJgEdgBPuJqi7b76k6G8-0-dd807c5847a5ba380fde975ddfaf4264">這顯然有所渲染,但額亦都當時確已認識到,努爾哈赤并非常人,跟隨他能夠做出一番事業。這年努爾哈赤二十二歲,額亦都十九歲。努爾哈赤起兵攻圖倫城,額亦都奮勇先登。額亦都對努爾哈赤,忠心效力,患難與共,曾小心護衛努爾哈赤,甚至夜間和努爾哈赤互換睡處,以防努爾哈赤遭到暗算。《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弘毅公家譜》,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努爾哈赤多次遇險,賴額亦都護衛左右,而消弭災難。后努爾哈赤以第四女穆庫什嫁給額亦都。額亦都對努爾哈赤的赤誠,《清史稿·額亦都傳》記載了一個很生動的故事。額亦都次子達啟,少年英武,聰明伶俐,深受努爾哈赤喜歡。努爾哈赤將達啟養育在汗宮里,后將第五女指婚給他。達啟恃寵而驕,甚至對努爾哈赤諸子也無禮貌。額亦都對達啟很氣憤,深恐成為日后之害。一日,額亦都在野外別墅,召集諸子前來飲酒。酒行正興,命執達啟,眾皆驚愕。額亦都抽刀道:“天下安有父殺子者?顧此子傲慢,及今不治,他日必負國、敗門戶。不從者,血此刃!”說完之后,將達啟引入室內,用被覆面殺之。殺完達啟,額亦都向努爾哈赤謝罪。努爾哈赤既驚愕,又惋惜,沉思良久,乃嘆息道:“額亦都為國深慮,不可及也!”額亦都跟隨努爾哈赤四十余年,驍勇百戰,身先士卒,“屢被重創,遍體瘡痍”《弘毅公額亦都碑文》,載李鳳民《清弘毅公額亦都殘碑簡報》,見《沈陽故宮博物院論文集》,1983年。,深受努爾哈赤信任,后為開國五大臣之一。

安費揚古(1559~1622),覺爾察氏,與努爾哈赤同歲,世居瑚濟寨。他的父親完布祿,跟從努爾哈赤,有章甲、尼麻喇人誘其背叛,不從;又劫其孫以相要挾,但終無貳志。努爾哈赤含恨起兵,安費揚古即跟從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率兵克圖倫,攻甲版,安費揚古皆臨陣,率先奮勇,不畏矢石。安費揚古跟隨努爾哈赤四十余年,每遇強敵,挺身突入,沖鋒陷陣,尤為杰出,后為開國五大臣之一。

努爾哈赤起兵之初,人數很少,軍紀渙散。以攻打兆佳城為例。萬歷十七年(1589)正月,征兆佳城。此戰,《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太祖率兵,往攻趙家城酋長寧谷欽章京。太祖伏兵趙家城下。城內兵百余,出遇伏兵,射之。敵兵直沖太祖所立之處,欲奔入城。太祖獨入百人中,手刃九人,余眾四散,未得進城。圍四日,其城將陷,我兵少懈,四出擄掠牲畜、財物,喧嘩爭奪。太祖見之,解甲與大將奈虎曰:‘我兵爭此微物,恐自相殘害,爾往諭禁之。’奈虎至,不禁人之擄掠,亦隨眾掠之。太祖將己綿甲,復與把爾代,令往取奈虎鐵甲來,以備城內沖突。把爾代復隨眾擄掠。忽城內十人突出。有族弟王善,被敵壓倒于地,跨其身,將以槍刺之。太祖一見,身無甲胄,挺身馳往。發一矢,中敵面額,應弦而死。救起王善,克其城,殺寧谷欽而回?!?img alt="《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第2卷,原清宮內府藏,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70年,第25~26葉。"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9E8FA/29159495003953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31387-ldnquCbIkDG8cJgEdgBPuJqi7b76k6G8-0-dd807c5847a5ba380fde975ddfaf4264">

但是,《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卻作了如下記載:

上率兵征兆佳城主寧古親,伏兵城下。時城內兵百人出,伏兵不即擊,引弓射之。敵知有伏,大驚,欲奔入城,沖至上前。上獨入百人中,手刃九人,擊敗其眾,悉潰走。攻四日,城將下。我兵遂弛備,爭俘獲,聚而嘩。上見之,解甲授侍臣鼐護被之,曰:“我兵互爭,恐自相蹂躪,爾往禁之?!必咀o往,弗為禁,亦爭取焉。上又以綿甲,授巴爾太被之,曰:“敵將遁,趣取吾甲?!卑蜖柼?,亦爭俘獲,不即至。適敵兵十人突出。上有族弟王善者,敵擲之仆地,踞其身,欲刺。時上未甲,奮身直入,發矢中敵人額,應弦而踣,救王善,克其城,斬寧古親而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第2卷,中華書局影印本,1986年,第9葉。

以上記載,可以看出:

第一,《高錄》文字,明顯修飾?!段滗洝窞椤拔冶傩福某鰮锫由?、財物,喧嘩爭奪”?!陡咪洝穼⑵涓臑椤拔冶斐趥?,爭俘獲,聚而嘩”。可以明顯看出,《高錄》將“四出擄掠牲畜、財物”,改為“爭俘獲”。這樣一改,就把其軍隊同百姓的利益沖突,變為其軍隊內部利益的均衡矛盾,從而掩飾了建州初期軍隊擄掠的野蠻行為。

第二,努爾哈赤之兵,紀律太差。軍兵擄掠財物,下令而不能止;派官前往宣諭,官員同流合污;再派官前去,復隨之擄掠。一而再,再而三,令不行,禁不止。努爾哈赤力圖整頓軍隊紀律,沒有收到實效。這時,他還沒有建立起首領的權威。后來在戰爭中逐漸加強軍隊紀律,樹立起首領的權威。

第三,奪取趙家城,主要靠智謀。先是圍城設伏,繼是誘敵出城,次是以靜擊動,復是圍而困之,再是打疲憊之敵,最后是攻而下之。這種作戰的方法和韜略,后來一再重復,并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在這里,附帶說明有關清太祖起兵的歷史文獻?,F行清廷官修記載清朝開國之初的文獻,主要為三種“實錄”,就是《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和《滿洲實錄》?!肚逄鎸嶄洝?,始修于清太宗皇太極時。天聰九年(1635)八月,命畫工張儉等合繪清太祖實錄圖告成。因為這同歷代皇帝實錄體例不合,尋命內國史院大學士希福、剛林等,對清太祖實錄去圖加謚,以滿、蒙古、漢三體文字改編。崇德元年(1636)纂輯告成,題名為《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共四卷。這是《清太祖實錄》的初纂本。清世祖順治初年,命重繕《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初纂本遂佚。順治重繕《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現存臺北。這個本子,民國二十一年(1932)北平故宮博物院出版其鉛印本。1970年臺北廣文書局刊行其影印本。康熙朝特開史局,仿清太宗實錄體例,重修《清太祖實錄》。歷經五年,厘為十卷,題名為《清太祖高皇帝實錄》。雍正十二年(1734)再加校訂,歷時五載,到乾隆四年(1739)告成,亦為十卷。是為《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的定本,也是至今通行的版本。另外還有滿、蒙古、漢三體文字的《滿洲實錄》?!肚逄鎸嶄洝返娜沃匦蓿m然每次都匡正疏誤、潤飾文字;但《清太祖實錄》,屢經重修,“盡刪所諱,湮沒史跡”。上述引文,可見一斑。以上所述三種實錄,其史料之來源,為滿文《無圈點老檔》(又稱《舊滿洲檔》、《滿文老檔》、《滿文舊檔》和《滿文原檔》)。然而,《無圈點老檔》從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開始,其前斷簡,文獻殘缺。其間,缺載從清太祖起兵的明萬歷十一年(1583)到萬歷三十四年(1606),共二十四年的歷史記載。這段歷史,清朝官方文獻主要靠《清太祖武皇帝實錄》順治重繕本的記載。所以,順治重繕本《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是清朝官修清太祖起兵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暨市| 志丹县| 都江堰市| 翁源县| 遂宁市| 丹凤县| 靖边县| 香河县| 宣化县| 屯留县| 元谋县| 湟中县| 新晃| 长阳| 平南县| 绥德县| 周口市| 永州市| 文成县| 廊坊市| 宁明县| 嵊州市| 克拉玛依市| 鹿邑县| 杂多县| 滨海县| 罗城| 睢宁县| 壤塘县| 门头沟区| 海南省| 庆城县| 泰来县| 衡阳县| 张家口市| 施秉县| 景东| 凤城市| 迁安市| 麻阳|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