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勝
- 三國:創業艱難,從官渡之戰開始
- 狂楚生
- 3595字
- 2024-05-20 14:39:12
熟悉的音色,如同一道閃電,劃破張遼心頭。
他啊的一聲驚呼,險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側首望去,果然見那城樓之上,立著從女呂氏。
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消瘦,舉手投足間,依舊散發著溫候的風采。
“還活著,太好了。溫候豈可無后?”
張遼忍不住嘆息一聲。
一年了,他尋遍中原,誰想到竟能在黎陽城中撞見。
難道被田鈞擄來此地?
張遼瞳孔一縮,眼眸里出現無邊寒意,向身后望去,試圖找到田鈞的身影。
“叔父,侄女已嫁作人妻?!?
呂氏欠身遙拜,朗聲嘆道:“當年在下邳城中,一眾叔父曾經約定,等侄女出閣之日,哪怕身在千里萬里之外,你們也會趕來吃上一杯酒水。”
呂氏淚珠拋灑,凄然說道:“今見叔父來到城外,便知是為當初之誓言。侄女,侄女已無大人,只能酒水具備,請叔父代為飲之。”
張遼并未拒絕。
他見呂氏發髻盤起,果然已做人婦裝扮,腦海中遙想當年下邳鏖戰之情景。
于是勒住戰馬,舉矛問道:“姪女,田鈞可曾逼你?”
他會錯意思,以為田鈞將呂氏強搶為妻。
“非也,他是我義兄。”
“我被侯成逼害,是他救我性命。如今我夫君名為李廟,便是陣前圍你之人?!?
“?。【故呛畛蛇@匹夫,難怪我苦尋不到。”
張遼痛罵一陣,隨即放聲大笑:“好好好,李廟之名,如今聲動河南。你與他乃是良配,不墜溫候之威望。拿酒來?!?
好不容易困住張遼、徐晃,李廟哪敢送酒入陣。他只好硬著頭皮,出列作揖,苦笑道:“李廟,見過世叔。”
張遼見之心喜,不住點頭。絲毫沒有注意到攀談之時,袁軍已經漸漸圍攏上來。
徐晃肝膽俱顫,心中腹誹:你們在此攀親搭故,可曾想過老子的感受?
于是匆忙提醒道:“文遠,敵已合圍,再不走,可就走脫不得了!”
正在此時,南面殺來軍馬千余人。徐晃望去,見是徐商領兵前來接應。大喜,趕緊促使部曲,果斷撞圍出去。
田鈞便知已無拿住二人可能,下令李廟讓開大路,有放二人從容離去之意。
他且放馬來到陣前,高聲勸道:“溫候虎女,既吾良妹。她出閣之喜,張、徐二位將軍若蒙不棄,請各進酒水一盞。”
徐晃已出陣在外,聞言冷哼一聲,感覺受到侮辱:“我與呂布并無交情,他女兒嫁人,干我底事?文遠,你若是想喝這杯酒水,便盡快飲之?!?
副將徐商面皮抖動,瞧了瞧徐晃,又上下打量張遼一陣,腦海運作起來。
“善!”
張遼贊許一聲,朝城樓點點頭,溫言笑道:“向在下邳,你父與眾叔伯忙于兵事,疏于家計。今日見你與李廟赤繩系定,珠聯璧合,我心中大喜。以為奉先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
從今往后,冀望你二人白頭永偕,桂馥蘭馨?!?
說罷,朝城內高呼一聲:“某既是大人,速速拿酒來!”
田鈞見狀,心思翻轉,當即徐徐后撤。來到后軍之時,見到被捆綁嚴實的呂常、路招、馮楷。他將三人掃視一陣,點了點頭,腦海中計策敲定。
呂常、路招之名,雖不響亮,但是田鈞至少聽過。至于馮楷,他則是聞所未聞。
“此人名頭不響,理論上應該沒有忠杰孝義的可能。我便放此人回去,或許可以釣魚?!?
他便走到馮楷身前,露出紅口白牙,笑道:“你是溫侯的舊人,名為王楷是也不是?張將軍既然進酒,我就放你回去?!?
什么王楷,老子踏馬叫馮楷!
馮楷剛想問候田鈞祖宗,忽然見呂常擠眉弄眼,馮楷不知其意,于是閉嘴。
呂常便說道:“對對,此人就是王楷,便是他曾經送呂姑娘去向袁術求援結親,因此有舊。”
哦?田鈞還沒說什么,反倒是馮楷反應過來:呂布麾下的確曾有個名叫王楷的謀士,可惜早就被曹公砍了。如今田鈞將我指作王楷,我豈不是正好可以伺機脫身。
馮楷于是笑道:“某就是王楷,如何不讓我也吃侄女一杯喜酒?”
田鈞搖搖頭,示意不許。讓左右將他釋放之后,一腳踹去,罵道:“憑你也配吃酒?我念在溫候與張遼將軍的情分,才放你狗命。還不快縮頭夾尾,狂吠而去?”
“好好,你二人日后可別后悔!”
馮楷摔了個狗吃屎后,急忙爬起身脫離圍困,亡命而逃,直跑到南面徐晃所部不遠處,這才止步,手指田鈞、張遼所在,切齒罵道:“兩個狗碧,早晚讓你們付出代價!”
張遼面皮一抖,似乎有種不好的預感。但是呂氏已親捧酒托,領著李廟來到面前。
“叔父,此處有酒四觴,請叔父飲之?!?
“這第一殤,請代我大人飲之。”
張遼點點頭,他本就愿替呂布喝此一杯。于是接在手中,一口滿飲。
“這第二殤,請叔父自飲?!?
“好,快快給我?!睆堖|仰頭一飲而盡,捋須笑道,“暢快!暢快!”
“這最后兩殤,”呂氏頓了頓,都拿在手上,遞到張遼面前,聲有悲戚,“請祭奠高順、陳宮兩位叔父在天之靈。”
“難得你有此心!”
張遼寬慰一聲,將兩殤酒都接過,左手那殤舉天遙寄,然后澆在地面。只將右手那殤貼在嘴邊,大口痛飲。
之后將酒具投擲在地,大笑道:“二公,固知你二人素來厭酒,不知今日這酒,可能喝否?”
呂氏早已聲淚滾滾,站立不穩。李廟見狀,急忙扶住。
張遼將短須上余珠抹盡,翻身上馬,道一句“田鈞、李廟,請善待小女”后,疾馳而去。
曹軍遂大敗,不敢投鷹洋渡,又無舟船從黎陽津南渡,只能沿河岸狂奔,遠投汲縣而去。
田鈞急忙下令田奇率部曲去占住鷹洋渡,讓陳團率領部曲打掃戰場,焚毀袁曹雙方死亡士卒、馬匹。又讓李廟率領部曲招降納叛,收攏袁軍過八千人,降曹軍士卒千余人。
他又親領解厄營,將袁、曹雙方將校監送黎陽城內。
自從用審榮行計、趙云西征開始,至今夜前后不過數日,一戰決勝,賺得盤滿缽滿。
計前后之用兵,斬宋憲、宋魯頭顱,生擒曹軍大將呂常、路招,割得淳于瓊、何成、衛固頭顱,捕獲袁軍大將韓猛、呂巨、眭固。
田鈞志得意滿,以為大戰來時,袁紹已奈何不得自己。
[《齊書·武威王傳》:威王遼,表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后,少為郡吏。
......
五年三月,從操將呂常,楊侯徐晃夜攻黎陽。時河北諸將不合,紹部將韓猛、淳于瓊互自相擊,人馬俱乏。威王屯南岸,軍未渡,呂常自陷士卒一營,乃從容進擊,至鷹洋渡。
別遣副將路招督士卒數千人,鼓噪進擊,往救呂常。遼夜募敢死之士,得精壯五百,身據營壘,候徐晃踹營。
路招破營,與呂常、馮楷會陣中。為紹將蔣奇、衛固絕后,軍不得出。徐晃新敗,與韓猛斗陣中。
遼遂被甲持矛,先登陷陣,自東潰營,刺殺衛固,灌西而出。殺百余人,陣斬何成。大呼“張遼來也”,破壘而入,自西向東,突至淳于瓊麾下。
瓊大驚失色,脫親衛自走,北登駐馬川,入太祖營中。遼呼太祖來斗,不敢應。見太祖有釁色,左右皆持弩,因所部眾少,遼自思不能擒之,乃退,還保諸營。
袁軍聚眾結營,圍呂常、路招數重,徐晃東救被困,左右不得出,勢窮。
遼從北來,呼左右撞圍,直前突擊解圍,遂救徐晃。將麾下數百人,突南而出。且復還身,又突北去,韓猛潰營。
時袁軍攻陣甚急,諸營皆覆,呂常、路招陣中疾呼:“將軍寧棄我乎?”遼抖擻精神,威風大顯,陣中高呼“張遼來也”。與晃對進沖營,拔出余眾。袁軍人馬皆驚,望風披靡。
如是再三,河北將士奪氣。韓猛、呂巨、蔣奇陣中呼斗,遂與徐晃應之。折呂巨矛,摜蔣奇兜鍪,大敗之,韓猛身走黎陽。
遼揮軍討呂巨、蔣奇,數敗之,蔣奇以身免。追至太祖伏擊,弓弩雨下,操軍人馬大失。遼與徐晃突太祖本陣中,幾生獲之。
及翼王至,乃引退。遼與徐晃俱得脫,西走汲縣,無人敢追。
......
臣松之案:臣每讀威王本傳,至黎陽之戰,無不驚嘆真天人之姿也。其乘騎馳突,奮賁育之勇,陣中斬將,如同兒戲。臣問河北諸將,誰能敢當?若非太祖天縱之人,能伏龍虎,河北豈非官渡之前,已墜曹瞞之手。
至于淳于瓊之死,威王傳中既無明確之言,太祖本傳亦無載,遂不知何人所為。此事百年未有定論,至今有好事談論不絕,且俱私議乃太祖所殺。
臣松之竊以為,此事必不是太祖為之。我太祖高皇帝神文圣武,屢用方正之兵,正面潰敵,豈有割淳于瓊首級之理?故在此矯正,請后世之人勿以野史為真。至于此戰之獲,詳見太祖本傳。]
[《齊書?太祖本紀》:......
月末,太祖嫁妹翼王,紹諸將自斗城東。
操將呂常、威王張遼、楊侯徐晃夜攻黎陽,大破之,紹將衛固、何成被陣戰。
先是太祖揚兵河上,斬大將宋憲、逼降宋魯。后夜入駐馬川營中,責眭固、衛固二將,遂使衛固領士卒救軍。
及淳于瓊等人大敗時,太祖將兵往救,阻張遼、徐晃,收攏河北士卒。遂困圍曹軍,生獲操大將呂常、路招。徐晃、張遼身走,下令勿追。
袁營諸將不保,俱身走太祖營中,為太祖救。
于是眾舉太祖為都督,收攏部眾,虎視河南。
......
臣松之案:黎陽此戰,事見于太祖、翼王、威王、楊侯傳中,于此類同,可見河北敗師之時,是太祖救軍于水火。只是史家之作傳,好為本主虛飾。使后世雖有疑問,無從尋其根據。
如夜入眭固營一事,太祖時為縣尉,豈能指責眭固?至于讓衛固領軍出救,本就有疑,可見眭固當時已被拿住。河北諸將大敗,只有太祖、翼王揚兵在后,反而大敗威王、楊侯,其中關節,令人細思極恐。
附錄《英雄記》節選,博諸公一笑:田鈞身據陣壘,殺淳于瓊后,張遼邀斗。田鈞兩股戰戰,不敢應,拔馬便走,為張遼所笑。諸將不能認同,田鈞遂以此人無敵,當避則避矯飾,諸將恥之。
后張遼、徐晃突陣,田鈞心膽俱碎,自亡陣后,遺屎三升。天下英雄聞之發笑,恥與此人為伍。
臣松之以為:此《英雄記》,乃曹賊麾下王粲,為博曹賊歡心所錄。事多失真,不值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