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與何璐雪把居住的臨時房屋捐給葉家臺村學校,在大喬山美人峰美人泉邊搭建了儲能太陽能集裝箱房屋,與飛禽走獸為伍,享受“世外桃源”之樂。
大喬山圍場的生物多樣化,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將瀕危生物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是對就地保護的補充。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的衣、食、住、行及物質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面都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密切相關。
首先,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藥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我們的食物全部來源于自然界,維持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品種會不斷豐富。
生物多樣性還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證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樣性在大氣層成分、地球表面溫度、地表沉積層氧化還原電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調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將有益于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保存。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大力保護瀕危物種,對于人類后代,對科學事業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生物多樣性通常包含三層含義,即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狹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遺傳(基因)變化,亦稱為基因多樣性。
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遺傳信息的總和。物種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鐘類(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豐富性,即物種水平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變化,包括一定區域內生物區系的狀況(如受威脅狀況和特有性等)、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維持機制等。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態過程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內生境差異、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等。
李鳳霞與何璐雪與朱紅闊別多年,二女見到朱紅來葉家臺做客,激動地熱淚盈眶,讓齊芳開著全地形車把朱紅等人拉至美人泉邊的駐地。
新飛全地形車采用8×8全時驅動,具有卓越的全地域通過能力;接地比壓低、重心低;具有中心轉向功能和水陸兩棲能力。該車的發動機為1.4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水冷柴油機,準載人數6人。
該車適用于遂行護林巡邏警戒、馴養引導、特種交通、輕型科研設備搭載(牽引),以及圍場傷畜后送救助、通信中繼、小批量快速運輸等科研及勤務保障任務。
駐地儲能集裝箱房屋里,李鳳霞高興地對朱紅說:“嫂子,我讓你嘗嘗不是野豬的野豬味豬肉。”
“那是什么豬肉?”朱紅問李鳳霞。
李鳳霞說:“是鐵骨豬與黑豬雜交選育的跑山豬。”
何璐雪說:“朱姐,跑山豬不喂飼料,不修圈舍,像牛羊一樣放養的豬。之所以叫‘跑山豬’,是因為它們除了吃喝睡,都在山坡上放養著自由活動。由于純生態放養,跑山豬肉質較為細嫩,瘦肉含量高。跑山豬都有一個愛好,喜歡用它們的拱嘴在土里亂拱,泥土里面拱出來的草根、蟲子、蚯蚓都成為了它們嘴里的美食。
經常在山里拱土的小豬,不僅營養更均衡,而且活動量大,骨架長得開。雖然在活動中消耗了能量,一開始成長得比較緩慢,但是個頭會越長越大。
山里面有很多野生的珍稀中草藥,比方仙茅、麥冬、蛇莓、蕨根、靈芝、益母草、淡竹葉、金銀花、金毛猴蕨、觀音蓮蕨等等,小豬吃了這些藥材,肉質就是不一樣。跑山豬純放養,從小就放養在山里,讓它們自由自在地去地里拱食那些野生植物,在山下山下的水塘里洗澡打滾,吃當地產的糧食加野草。
這樣的跑山豬,成長非常慢。養豬場里三四個月就能賣,但這樣放養的跑山豬,大多需要養一年左右,我給它們取名叫‘黑面妞’。
雖然黑面妞的價格遠比普通豬肉貴,但是人們更愿意買這種跑山豬。一是貪圖那個口味,二是因為這種豬肉更健康。放養的豬,沒有在食物里面添加任何違法添加劑,經常在山里吃到野草,甚至還有野生的中草藥,當然更健康。”
據杜鵑介紹,跑山豬是通過魯西本地的黑母豬和純野外的野公豬,進行交配繁殖和改良后,已有上百代的繁殖了,豬身上既保持野豬的野性,又擁有家豬的歸屬感。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幫山地豬養成“早出晚歸”習慣,白天讓它們出豬圈漫山遍野跑,大量運動,夜晚時再讓其回去休息。
圍場也很重視豬的飲食,山地豬吃的都是未經任何加工、及人工飼料添加的生食,包括當季新鮮的蔬菜瓜果等。放養到山上,還讓吃野草野果。
另外,因魯西山好,水資源豐富,跑山豬喝的都是山泉水。為拒絕二次污染,用現代技術在圍場里安裝了水壓水嘴,豬只要輕輕一咬,就能直接喝到從山上下來的甘甜山泉。
為保證跑山豬的良好品質,在‘仿生豬窩’的建設和配套上也是不惜成本。豬窩是人工筑的墻、瓦頂、木梁等,比較堅固干凈,并經常進行消毒。另外,因為跑山豬怕熱不怕冷,就為豬建了兩個游泳池,用來給豬洗澡。和電視播放的豬游泳池不同,洗澡池是由溪灣改造而成,讓豬洗泥巴浴。泥巴裹豬身的好處是既能防蚊蟲叮咬,又能防暑降溫,且豬的四肢在泥巴里抽動也能鍛煉,就像野豬在野外生態自然環境中生活一樣。
相比普通圈養豬,三四個月養到300多斤就出欄,圍場嚴格規定跑山豬要放養整整365天才能出欄,每頭豬平均體重僅在150斤左右,是圈養豬體重的一半還不到。
享受這樣環境成長起來的大山黑精靈,不僅色澤鮮紅油亮,像牛肉一樣;且口感良好,肥肉香醇不膩,瘦肉鮮嫩甜;豬肉煮湯,湯色都是乳白色的,蛋白質和含鈣量高,營養價值大。很容易被消費者一吃到就很喜歡,并愿意長期購買。
好品質的豬養出來了,那怎么去更好地銷售呢?
圍場采取的造勢第一招是帶上豬寶寶,一起去相親。他們應邀參加在HH市區一家莊園舉行的大型交友活動。與眾不同的是,他們還帶上了山地豬寶寶一起去相親。引來齊魯晚報等100多家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大肆報道,進一步提升了跑山豬的知名度,促進了豬肉銷量的增長。
因養殖成本確實高,跑山豬目前的零售價是76元/Kg,銷售也已在線上線下全面鋪開。在淶源縣城區開有專賣店,線上有與電商平臺合作,并開了自己微店,同時進行微社區營銷等。全國發貨,高鐵能到的地方保證24小時新鮮到家。
接下來,將重點打造“喬山跑山豬”品牌,將它好好地推廣出去。從喬山養跑山豬的案例里,不論是誰想進入涉農領域進行創業,都必須擁有一顆堅持不懈之心,把眼光放長遠些,好光景往往要等三五年后才能有。
同時,要懂得在產品打造好的基礎上,為自己蓄勢、借勢、造勢,即便是一個相親活動,也能玩出獨特的營銷花樣來。
朱紅等人休息了一晚后,迎著朝陽在山里觀光,齊芳帶著大黃為她們開路,轉了半天沒有轉出喬山圍場。
陳玉燕問何璐雪:“何姑姑,圍場面積有多大?”
何璐雪說:“小燕,圍場總面積23.45平方千米,占大小喬山總面積的76%,約有你們陳家莊總面積的三四倍之多。”
“小何,我看見工人們打了不少混凝土和鋼螺旋樁,干什么用的?”朱紅問何璐雪。
何璐雪說:“朱姐,那些是棧道的基樁,是為了保護植被不被人為肆意破壞,我設計的架空通道,等于為圍場增加了數公頃的養殖面積。”
“棧道設計有多長?”朱紅又問何璐雪。
何璐雪說:“總體設計約兩萬米,一期建設通往小喬山的架空通道約約4000米,二期建設通往山下和環山的16000米通道。”
“高空棧道如何建造?”朱紅再問何璐雪。
何璐雪說:“修棧道要經過搭架、打梁口、插鋼筋、錨固、制模板、布面筋、澆鑄混凝土、拆模、護欄、鋼管焊接、上水泥、上顏色、打錨等工序。從可以落腳的安全處修起,順著崖壁走勢,將最基本的鋼筋骨架搭好,搭架子是安全保障的基礎,它要保證工人在懸崖峭壁上有一條能作業的通道和平臺,是所有工序中最難的。尤其是在垂直高百米的深淵,每天搭架子的進度最多只有20米。
工人手持風鉆在崖壁上施工,要在崖壁上打眼到一米半深,清洗灰塵,將鋼筋插入,灌入特制黏合劑,使鋼筋與巖壁粘住,充分保障棧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在容易落腳相對寬敞的地方,搭建用來運輸材料的索道,黃沙、石子之類的通過這樣的鐵筒運上山。然后會通過一個塑料管搭成的通道,將黃沙石子滑到已經鋪好水泥的工作面上。”
“風光無限的棧道,背后卻讓所有人心酸!”李鳳霞說。
“李姐,你詳細講講。”朱紅說。
李鳳霞理了理被風吹亂的秀發說:“在讓人膽寒的高空,棧道是另一種令人瞠目的建筑。
棧道,一種建筑奇跡,如果看完工人是怎樣在懸崖峭壁上修建棧道的,那你心中肯定是另一番滋味了。修棧道的工人,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作業時卻沒安全保障,沒有安全繩,只有木板、手推車和生銹腳手架等簡陋工具。
我們雇傭的是一支來自泰安的棧道施工隊,他們經驗極其豐富,此次在喬山修建一條平均海拔高度約近200米、總長度兩公里的懸崖棧道,施工難度極大。工人行走在懸崖邊,沒有安全保護繩卻肩扛重物。
工人們每天的作業時間是清晨6點到下午5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日薪為300~400元左右。逢下雨天,工人們就只能留在住處等待天氣變好。在這里最大的娛樂方式就是玩撲克牌。也正因娛樂少,工人們在傍晚6點左右就會擠在一處10平米不到的房間內睡覺。
地面作業可以使用大型機械,在懸崖峭壁上修棧道則全部靠人力。即便是天氣晴好,一天最多也只能推進20米。
在棧道修建中,既要考慮圍場的規劃,又要結合地形地貌,尋找合理的棧道線路。工人們在毫無安全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站在懸崖邊的腳手架上,只是修路的第一步。
打眼工和搭架工是棧道工種中危險系數最高的,在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張敬發就像‘蜘蛛俠’一般吊掛在絕壁上,他先用風鉆打個淺洞,再用鋼釬鑿入巖體,打出一米多的深洞。
一陣風吹來,他們便隨風蕩來蕩去。休棧道最害怕的就是下雨,下雨棧道不能施工,這樣便不會得到工錢。
施工的工人,沒有安全繩,只有安全帽作為安全保護,在完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站在薄薄的木板上,依靠自身的平衡修建道路。背著沉重的木板,推著滿載混泥土的推車,穿過搭建在千仞空中的木板路運輸修路所需的材料。
工人們在建造人行木板路之前會先沿著懸崖安裝腳手架,然后以此為基礎修建一個更加平穩的混凝土路,稍有差池都將會危及生命。這些底層勞動人員,工作最是艱苦,為我們貢獻很多,安全和收入卻沒有保障,往往還得不到足夠的尊重。”
“他們已經習慣了,這些棧道工都很少說話,每時每刻都用心專注手中的活、腳下的路。”何璐雪若無其事地說。
“他們是家里唯一的經濟支柱,有小孩上學,修棧道收入不錯,這樣也沒有發子。”岳紅蓮說。
“當什么時候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背后,社會繁華的背后,辛勤的工人們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善待,這樣的‘奇跡’才更讓人心服口服!”朱紅說。
看著漫山遍野的梅花鹿、野山羊、跑山豬和跑山雞,陳玉燕不時地拍攝視頻,將鹿鳴和羊咩之聲拾錄進錄音機中。
李潤霞問何璐雪:“何工,除了這些人工養殖的鹿羊之外,圍場里還有什么動物?”
何璐雪說:“李經理,圍場紅外攝像頭記錄的有野貍子、野獾子、黃鼠狼、野兔、野雞、蠟嘴等十幾種生物。”
“野貍子是什么?”陳玉燕問何璐雪。
何璐雪說:“野貍子就是叢林貓,是食肉目貓科動物貓屬的一個品種。
它不是我國本土品種,在我國非常罕見,行蹤隱蔽。由于各地域亞種分化,叢林貓的毛色、外型有所差別,但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四肢長、尾巴短、體背棕灰或沙黃;耳朵大而尖,頂端有一撮黑毛,尾端也有一撮黑色,身體斑紋不明顯。如果單看它們的外型可以發現,叢林貓并不像生活在叢林中的生物,反而像棲息在荒漠中的動物。
現實中,叢林貓也不喜歡棲息在叢林中,它們是典型的生活在低地森林、落葉林和沼澤地、灌叢等低矮生境下的動物。”
“我小時候聽家長說過狗獾子,不知道長什么樣?”李鳳霞又問何璐雪。
何璐雪說:“狗獾在鼬科中是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重約5~10千克,體長在500~700毫米之間,其體形肥壯,吻鼻長,鼻端粗鈍,具軟骨質的鼻墊,鼻墊與上唇之間被毛,耳殼短圓,眼小。頸部粗短,四肢短健,前后足的趾均具粗而長的黑棕色爪,前足的爪比后足的爪長,尾短。
狗獾活動以春、秋兩季最盛,一般以戌時后開始,至拂曉寅時左右回洞。有冬眠習性,春、秋季節在農田附近的土崗和灌叢處筑臨時洞穴,白天入洞休息,夜間出來尋食,以植物的根、莖、果實和蛙、蚯蚓、小魚、沙蜥、昆蟲和小型哺乳類等為食,性情兇猛,但不主動攻擊家畜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