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養羊的效益還是可以的,由于養羊行業前期投資比較大,回本周期長,養殖風險高,因此對于絕大部分農村散養戶來說養羊這個行業的效益仍舊是“養家糊口簡單,發家致富困難”,屬于典型的吃不飽、餓不死狀態。當然,對于規模羊場來講,屬于“風險與效益共存”,有賺有賠是常態,那都很正常。
養殖場為了節約養殖成本還自己種植紫花苜蓿等牧草,同時利用雜交優勢來改良羊的品種,從而達到生產優質羔羊肉的目的。養殖場引進國外的優秀種公羊品種,比如杜泊綿羊、夏洛萊羊、無角陶賽特羊等優質種公羊來雜交改良小尾寒羊。經過實驗證明,雜交優勢非常明顯,養羊效益增加了兩成以上。
養羊的絕大部分效益都來自于母羊生產成活的羔羊數量。加強多胎公母羊的選擇和利用,并提高種公羊和繁殖母羊的營養水平,便可大力提高羊群的整體繁殖性能。
羊生產多羔具有較強的遺傳性,選擇頭胎產雙羔或者前三胎產多羔的母羊留種,是提高羊群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徑。另外,選擇繁殖能力強的種公羊繁殖后代,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關鍵。還有,要保證羊群的營養水平,加強飼養管理,對羊群的整體繁殖率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肉羊育肥技術就是挑選出一批具備育肥潛力的肉羊,通過短期強度育肥實現快速增重,從而達到提高養羊效益的目的。肉羊育肥對技術要求較高,但效益還不錯。
要想提高養羊效益,就不得不再次重提種草養羊技術。種草養羊對規模化養殖戶來講,確實能大大降低養殖成本,比如種植紫花苜蓿牧草,種草1年,起碼能利用5~8年。養羊過程中最大的支出就是牧草飼料費用,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養羊效益將大幅度提高。
像農村散養戶,種草養羊實屬浪費,自家地里的農作物秸稈和野外山坡的牧草都用不完。但是規模養殖戶不可能收集到這么多免費的草料,要想降低養殖成本,只能自己種植玉米、紫花苜蓿、紅豆草、皇竹草等優質高產牧草。
養羊這個行業,如果能一直堅持下去,效益較為可觀,要想發家致富賺大錢,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嚴格的飼養管理制度和相當好的運氣才能達成。
娘娘山養殖場育肥羊出欄以后,第一年兩千多只羊凈利潤超過百萬元,次年開始不再需要購買種羊和建設羊舍,利潤翻番。
樂靖宜問徐春花:“兩千只羊的超過百萬元,那500頭肉牛純利潤有多少?”
徐春花說:“養500頭肉牛的利潤大約在150~180萬之間,利潤不算高,只是掙的辛苦費。
養牛的利潤主要取決于養殖成本、牛的品種、養殖方式以及市場價格等因素。根據不同的養殖條件和成本計算,養一頭肉牛的利潤大致在3000元左右。因此,500頭肉牛的利潤大約在150~180萬之間。”
樂靖宜說:“加上養鴨場與合作社,今年咱們純收入450萬元,按照合同規定,村委30%的股份可以得135萬元,村民們也得135萬元,我們應該知足,不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
徐春花說:“愛心驛站為我們村投資了三千多萬元,他們只分得180萬元,咱們不能忘恩負義。”
“這個我心里有數,村里拿出30萬元來為愛心驛站建設辦公樓。”樂靖宜說。
“這個問題咱們需要開兩委會研究再決定。”徐春花說。
“行,開會表決。”樂靖宜說。
村委會議通過了為愛心驛站建設辦公樓的決議,誰知樂靖宜告訴羅米娜以后,羅米娜不同意村委會為愛心驛站建造辦公樓。
羅米娜說:“今年的分紅我們公司不要了,留給村里建設黨群中心,給我們留一間辦公室就行。”
“行,等黨群中心竣工村委把西副樓留給愛心驛站用。”樂靖宜說。
“可以,那我先謝謝樂書記了。”羅米娜說。
“不客氣,村委與愛心驛站親如一家,不分彼此。”樂靖宜說。
黨群中心落成,有人建議把老牌坊拆除,樂靖宜堅決反對。在車家村孕育了眾多文化瑰寶,古建門樓便是這些瑰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們不僅見證了車家村歲月的滄桑,更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
牌坊門樓采用傳統的木結構建筑形式,以青磚、灰瓦為主要材料,顯得古樸典雅。屋頂多采用歇山式或懸山式,線條流暢,給人一種莊重而又不失靈動的感覺。門樓的雕刻藝術也是其一大特色,無論是梁間的木雕,還是門楣上的磚雕,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藝術韻味。
通過這些門樓,人們可以窺見古代農村社會的風貌,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這些古建門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清河縣乃至整個中原地區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門樓因年久失修而損壞嚴重,甚至有的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村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們加大了對古建門樓的修繕力度,制定了嚴格的保護政策,同時還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提高公眾對古建門樓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樂靖宜說:“咱們是這些‘牌坊樓’的文化傳承除了政府的保護措施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來傳承和發揚。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文化活動、舉辦展覽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古建門樓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古門樓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和體驗,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可以期待更多創新的方式來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例如,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古建門樓進行數字化保護,建立數據庫和虛擬博物館等,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網絡了解和學習古門樓的相關知識。古門樓是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通過保護和傳承這些古門樓,人們不僅能夠更好地了解歷史、弘揚文化,還能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為了保護古門樓,羅米娜把視頻和部分數據傳給李美琪,很快李美琪傳回修繕和保護方案。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于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牌樓從形式上分,只有兩類:一類叫“沖天式”,也叫“柱出頭”式。顧名思義,這類牌樓的間柱是高出明樓樓頂的;另一類“不出頭”式。這類牌樓的最高峰是明樓的正脊。如果分得再詳細些,可以每座牌樓的間樓和樓數多少為依據。
無論柱出頭或不出頭,均有“一間二柱”、“三間四柱”、“五間六柱”等形式。頂上的樓數,則有一樓、三樓、五樓、七樓、九樓等形式。在BJ的牌樓中,規模最大的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宮苑之內的牌樓,則大都是不出頭式,而街道上的牌樓則大都是沖天式。
牌樓從結構上分可分為六類:第一類是木牌樓,這類牌樓數最多。第二類是琉璃牌樓,這類牌樓多用于佛寺建筑群內。第三類是石牌樓,這類牌樓以景園、街道、陵墓前為多。第四類的水泥牌樓大多數是用于古牌樓的搬遷和加固工程。第五類是彩牌樓,這是一種臨時性的裝飾物。第六類是銅制牌坊,銅制不易損壞,更具視覺效果,也有益于傳世保存。
牌坊就其建造意圖來說,可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二是貞節道德牌坊,多表彰節婦烈女;三是百歲坊(也稱百壽坊);四是標志坊,多立于村鎮入口與街上,作為空間段落的分隔之用。
修葺一新的車家村牌樓是標志坊石牌樓,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這些不僅給后人留下精神財富,也留下了文化藝術和建筑技術等許多方面的財富。
羅米娜惋惜地說:“牌樓雖然為三間四柱式,但是卻只有花板而無明樓。”
“羅總,牌樓修好了,北山頂的石寨不能不重建?”樂靖宜問羅米娜。
羅米娜說:“重建也可以,但是咱們要先修建一條山路,一來運送建材方便,二來日后可以用作旅游觀光。”
“那怎么先修路。”樂靖宜說。
上山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可以行車的盤山柏油路;一條是在老路的基礎上,用混凝土仿石臺階與鋼索護欄建造的安全行人通道。
炮臺山石頭寨建設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三百長的寨墻上十八門松樹炮,在老軍人石光榮的協助下“制造”完成。它不僅可以放禮花,還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模型。
松樹炮是簡易的防御性武器,打游擊用得著,用到報廢了直接扔,就是木頭和幾圈鐵箍而已。制作起來也省時省工,取材方便快速。發射用的彈藥就是鐵砂,釘子,小石籽兒,土坷垃什么的。一般用不了幾次就會炸膛,但據說炸膛也不會爆開只是裂縫,再拿鐵圈重新一箍就又能拿來參加戰斗。
村民們條件沒有冶鐵煉鋼,只能保持槍械的簡單手工維修和制造少量的炸藥,要加強火力,自己只能造一些土槍土炮,實際殺傷力很有限,更多的作用是壯聲勢和鼓士氣。像抗擊土匪的時候,處于劣勢的村民們在武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常用放鞭炮甚至組織大批群眾在外圍負責搖旗吶喊,敲鑼吹號來迷惑威嚇敵人一樣。
難得的是村民車八舉捐出的清末時造的松樹炮,作為新松樹炮仿制的“母炮”;床弩與拋石機是清末或抗日時期的“舊物”,除了易損件是新加工組裝上外,大部分是“原貌”。抗匪石刻石質堅細,不僅浮雕生動,而且其精細的圖案歷經數百年也不泯沒。
石頭寨收藏了一門1930年產的松樹炮,炮長約6尺,用大松樹刨光制成,這是石頭寨當時生產的最具殺傷力武器。樹炮制造工藝簡單,選材方便。通常選擇松樹、榆樹、檜樹、楓樹、橡樹、荔枝樹等木質較硬或韌性好、主干較粗的樹木來制造。一般截取樹干兩米左右,去掉樹皮,用木工搖鉆在中心位置打一大洞作為炮膛。下端鉆一小孔,以安置引信。
制造一門樹炮僅需兩天。樹炮的發射藥和炸藥均為黑色火藥,里面摻有鐵砂、鐵片等物品。由于炮身為木質,所以容易發生炸膛事故。因此,點燃樹炮引信后,必須迅速隱蔽。
雖然松樹炮威力不及鐵炮,但是不失為抗匪的利器,當時村民們稱樹炮為“神仙炮”。故此村民們常講:“神仙開口,土匪退走。”
某電視劇取景來到炮臺山石頭寨,他們在這里整整拍攝了一個月,車家村為他們服務沒有要攝制組一分錢,攝制組感念充滿矛盾好,在片尾打出感謝車家村的字幕,無形中為車家村做了廣告。
后來石頭寨又來了幾個攝制組,車家村依舊分文未取。
攝制組走后,留下的建筑被改造成為不同的功能房,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游客,成為鄉村旅游濃墨重彩的一筆。使旅游發展進入快車道,為村里帶來客觀的旅游收入。
富裕了村民們都在新區的大路邊建起新房,老房面臨拆除退宅還耕。
羅米娜對樂靖宜說:“現在農村的新建房屋越來越多,很多農民的新房也蓋得越來越氣派。不過,隨著新房的增多,老房也在不斷變舊、變空置,為此也衍生出農村房屋整頓措施。
截止到目前為止,全村已排查出109戶,將對其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隱患。其實,老舊農房的排查,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再綜合考慮農村人口變化、農民居住情況、農村規劃等多重因素,先檢查、后登記、再拆除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再加上農房是農民居住和生存的根本,因此接下來農房整頓如何進行,將影響大量農民利益。
以新區為例,去年就斥資約兩千萬元,建成試點樣板房120套。從這一措施可以看出,老舊農房屋整頓和農村規劃,進行搭配實施。這么做的好處,不僅能夠杜絕居住安全隱患,而且還能讓農民住上樣式統一的小洋樓。”
“可以,但是我想保留山下的部分房屋,改做民宿。”樂靖宜說。
羅米娜說:“山下的舊民房達不到民宿的要求,不能當做民宿使用。
民宿指利用當地民居等相關閑置資源,經營用客房不超過四層、建筑面積在800平方米以內,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即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旅館模式演變而來。
此定義完全詮釋了民宿有別于旅館或飯店的特質,民宿不同于傳統的飯店旅館,也許沒有高級奢華的設施,但它能讓人體驗當地風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并體驗有別于以往的生活。
《民宿管理實施細則》經清河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正式印發,有效期三年。界定了民宿的概念和規模,對民宿的建筑、消防、治安、衛生、食品安全及環保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明確了民宿的開辦要求、開辦程序、法律責任和監督管理制度,讓民宿開辦有規可依,提升民宿服務質量,推動民宿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那怎么辦?”樂靖宜問羅米娜。
羅米娜說:“全部拆除,改建成為安全的農園金宿級民宿,為外出郊游或遠行的旅客提供個性化住宿場所。”
“行,聽您的。”樂靖宜說。